一頓重鹽重油的高血壓餐飯吃的賓主盡歡,尤其是楊山,听到眾人對他手藝的不住稱贊,心里樂開花。
不過送走客人後,楊山又開始犯愁了,他眼前是堆積如山待洗的鍋碗瓢盆。
“媳婦,咱們家的人不夠,不行就再招一個廚師吧。”楊山撓撓頭。
“嗯,是得再找個廚子,要會做北方菜的。周媽她不太會做飯。”于莉點頭同意,這房子太大了,人少住著不舒服。
楊山撇撇嘴,那個周媽不僅做飯不行,其他也不怎麼樣。
周媽快50歲了,小時候也算是書香門第出身,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為了養活弟弟妹妹,去外灘當了舞女。
然後就被一個富商當成了外室,一家人的就靠著施舍生活,好歹把弟弟妹妹們拉扯的學業有成。
解放時,富商帶著正室跑路香江,把她和三個孩子扔在滬城不管。又過了幾年,生活無以為繼的她把孩子留給親戚照看,孤身追到了香江。
可惜,富商來香江後輝煌不再,窮的快連自己都養不起了。
就這樣,兩個人在香江糾糾葛葛的十多年。周媽每天隱忍著到處打臨工,勉強積攢一些錢寄回家里,實在活不下去就上門討要,反正死活不回去。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都給你生兒育女了,不管是不行滴。
最近這幾年情況好了些,前富商手頭稍寬,每個月都能給她大幾百。她自己節儉異常,把大部分錢都寄了回滬城給妹妹一家,讓她們幫忙養孩子。
周媽是任韋黎介紹的,他們之間有著七轉八繞的關系。
那時候從滬城跑路到香江的人數超過20萬,相互之間都有些聯系。
楊山其實對她並不滿意,一方面是她年紀大,干不了多少活兒,她也不會干什麼活兒;雖然小時候吃過苦,但是沒多久就開始使奴喚卑,再後來困頓了,也只是在精打細算上有心得。不說別的,做飯她就不怎麼在行,也就是煮方便面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楊山有些擔心她的心理問題,經歷了那麼多的家庭變故,婚姻育兒也都不正常,很容易讓人產生自卑、敏感、偏執的性格。
但是于莉對她很有興趣,只要求她每天收拾收拾家,別的不用管,主要是把她當成了聊天的話搭子。她也憑借著自小養成的察言觀色的本事,大都講一些幾十年前十里洋場中奇聞軼事。
比如今香江夜景差遠了的滬灘,在她這個親歷者的娓娓描述中,變成了紙醉金迷、無比美妙的人間天堂。把于莉這個從小在社會主義建設熱情中長大的窮人唬的一愣一愣的。
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楊山勉強同意留下她,就當是給于莉找個陪聊好了。
當然,也與她約法三章︰不許在家講滬語、不許把天主的信仰帶進來、不許進臥房。
給她開出的薪水不算少,月薪400塊。說實在的,她也並不是非常缺這筆錢,但是為了讓留在滬城的三個孩子生活的更好,她在楊山家這些天干的還算用心,至少很有分寸感。
想起給她的薪水,正在洗碗的楊山又是皺眉。
從他來香江到現在,普通工人的薪水漲了50,可他們的生活並沒有改善,因為物價漲得更快。他前幾天在路邊攤吃早飯,一碗雲吞面都要兩塊五了,這讓那些月收入三、四百塊錢的老百姓怎麼吃得起。
也難怪未來制造業會從香江消失,只剩下了金融、服務業。哦對了,還有房地產業。
察覺到楊山的心情有些不好,周媽趕緊上前,“楊先生,這些活兒我來做就可以了,你歇息一下吧。”
“哦,好!”楊山順勢脫下圍裙,拿出煙靠在窗邊抽起來,一邊眯縫著眼觀察起她來。
現在的周媽身材有些虛胖,已經完全看不出當年外灘舞女的氤氳之氣。不過滬城女人精明、細膩的性格在她身上體現的淋灕盡致。
雖然有些看不上她干活的水平,但實話實說,和她相處起來確實很舒服。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于莉又和她聊起她家里的事情。
“我大女兒和楊先生一樣大,兒子小三歲......。”
“當初你就應該讓你家孩子接著上學,有文化才有出息,我就是吃了沒繼續上學的虧。”于莉隨口應和著。
“唉,我去信也是這麼說的,可是他們都不願意。如果他們能有楊先生一個腳趾頭的本事,我這輩子就算沒白活.......。”
略去一大堆恭維的話語,廚房里的人都饒有興趣的听著她家孩子在滬城的生活。
周媽的三個孩子除了在她離開的頭兩年吃了點苦,以後的生活還算不錯,吃得飽穿得暖。至少在物質條件上比楊山強出很多。
不過當听到她家大女兒的衣服都是拿出去洗的時候,楊山就暗自搖頭,這三個孩子應該是被養廢了。他的同學中也有不少高干子弟,還沒听說誰的衣服是拿出去花錢洗的。
真當自己的爹媽是資本家啊!
即便是這樣,三個孩子對自己的母親也是多有抱怨,他們從小在別人家長大,不可能像是待在父母身邊自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作為監護人的姨媽也不好管,話說輕了沒人听,說重了傷感情,動手打就更不可能了。
心存愧疚的周媽只能用錢來彌補陪伴的缺失,只是這樣一來,那三個已經成年的孩子把這種資助當成了理所當然,並不能體諒到她的不易,還認為她在香江吃香的喝辣的呢。
“周媽,你應該和你妹妹說說,別那麼慣著孩子。你每天省吃儉用的,連肉都不舍得吃,他們根本不懂珍惜。”于莉指著楊山說,“他上高中的時候,一年的花銷都不及你一個月寄給家里的,冬天洗衣服連熱水都不舍得用。”
“沒那麼夸張,冬天洗衣服的水也是在爐子上溫一下的。”楊山笑著拆台。
“你冬天吃飯也不洗碗,都是用嘴舔干淨。”丁芸一邊洗著盤子一邊趁機揭短。
“瞎扯,那是你徒弟劉華東愛干的事情......”
周媽看著眼前的三人,滿眼都是羨慕,尤其是丁芸,她小女兒和丁芸差不多大。
“楊山,周媽時常與北邊通信,你說咱們能不能也寫封信回去?”于莉突然問起。
楊山想了一會兒,搖了搖頭。
周媽和他們不一樣,一來她來的早,走的是正規途徑;二來滬城那地方來港的人實在太多了,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海外關系,也是傳統了。
于家就不同了,突然間收到封從香江來的信,不被嚴格審查才怪,肯定會被拖累的。即便是走手續來香江的丁芸,也從來都不給家里寫信,丁家只當這個姑娘丟了,對外都是以支援邊區建設為理由。
不過看到于莉希冀的目光,楊山也沒把話說死,“我打听一下吧,看看能不能傳個口信,報個平安也好。你耐心等等。”
喜歡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