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保城在1379廠的建設上是盡心盡力的,在為一期工程三間共900平米的新車間上鋼梁的時候,建築工地現場居然出現了一輛工程機械車。
這個年代幾乎所有的建設項目都依靠人力,這輛速聯產自行吊車的出現,迅速在四里八鄉引起了轟動,人們仿佛是趕集一般,從四面八方向工廠涌來,站在不遠處像看西洋景一樣好奇的看著吊車手操作,不少人還帶著干糧,看來是打算在這里看一整天。
即便是在廠區以內,也有很多人饒有趣味的觀看上梁過程。
楊山也湊熱鬧混在人群中,“範哥,你和一機部那邊熟,你說咱們現在能自產這個大家伙嗎?”
楊山的話題引起了周圍眾人的注意,紛紛把目光投向了範群。
“我也不確定,就我所知是沒有,不過已經生產出來那種固定在地面上的吊車。”範群也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那東西,手里比比劃劃的。
楊山看明白了,就是後世蓋房很常見的塔吊。
“那種吊車我見過,前年我們廠建車間的時候就用上了,看著比這個車載的吊車好使。”旁邊的耿波也不甘寂寞,隨口來了一句。
“好了,好了,看看就行了,別總在這里圍著,大家該干嘛干嘛去。”說話的是部里生產調配處的李處長,他是這次支援小組的組長,也是之前來過的陳干事的頂頭上司。
听到聲音,楊山轉身就想溜,這個李處長很喜歡抓楊山的壯丁。
“楊山,你過來,我問你個事情。”李處長眼楮很尖,或許他就是沖楊山來的。
“額,李處,找我有事兒?”
“是有事兒,看你鼻青臉腫的樣子,就知道你這幾天太閑了,給你安排個活兒。你不是之前研究過什麼統籌學麼?那就設計一下這個廠子物資配給、生產調度的具體辦法,還有配件倉庫的進出庫流程和作業規範。三天後的下午報給技術支持組,供大家討論。”
“李處,這兩個議題不是已經討論通過了嗎?”
“那就再討論、再通過一次。”李處長風輕雲淡的回復道。
楊山只好答應下來,一臉愁苦的表情。
鼻青臉腫是因為史賀真的給他找了個陪練,這位摔跤隊退役高手原來在市無線電廠的保衛股,現在調到這里負責維護建築工地秩序。他倒沒有故意打楊山的臉,可架不住楊山不小心臉先著地,即使戴了護具,即使有地墊,也還是破相了。
範群上來安慰楊山,“李處是看重你,我看他有把你調過去的意思。”
“算了吧,我不去搶陳干事的飯碗。”楊山才不會踩這麼明顯的坑。
“嗯!”範群滿意的點點頭,“好好干,坐在屋子里寫寫算算挺舒服的,就當是提前適應辦公室工作。等回去後,一天8小時你都會坐在辦公桌前。”
既然躲不過去,那只能認認真真干活了。楊山現在又恢復到前世打工人的心態,一切按部就班,絕不積極表現,因為他知道,李處長那里有成堆的活兒等著他。反正一起干活的有十幾號人,用不著突出自己。
轉眼間第一間車間整備完畢。花了這麼大的代價,竣工日期也只比原計劃提前了十天,懸在廠子頭頂上的產量數字壓的眾人都有點喘不過氣來。
按照技術支持小組的設想,要提高生產效率,就必須增加工序數量,所以新制定的流程,整個收音機的產線工序被細分成了40多個。
要維持產線正常運轉,300多平米的車間里,產線工人連帶著傳輸配件輔工有60人,加上在旁負責監控產線運轉的支持組的人,到時候這個車間將會有80人。
進行試生產的前一天,支持小組的所有人員都熬了個通宵,一遍遍的梳理的產線工序,尋找可能出現的問題點,以及應對措施。
一大早,試生產開始。這次上產線的40多個工人經過了1個多月培訓,全都是有無線電工等級或者有產線經驗的工人。
僅僅試產了半個多小時,混亂不出意外的出現了,隨著制作工序的不斷向下延續,混亂也呈指數級的放大,車間內已經雜亂的像個沒有老師的自習室,不斷有人忍不住出聲提醒,甚至是呼喊,負責配件輸送的輔工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跑,因為所有的配送秩序都亂了,之前的預案已完全無用。
楊山靜靜的在一旁看著這番場景。隨著混亂的加劇,車間仿佛變成了80年代的證券交易所,呼喊聲越來越大,聲音表達不清,有人就自作聰明的用手勢做補充,結果是導致更大的混亂。
如果說楊山以前設計的那條生產步話機的產線是一條簡單的串聯電路,那麼這次技術小組設計的產線就是增加很多個並聯裝置的復雜電路,一個點出錯,後邊就全亂了,最後就是整個電路全都燒掉。
耐心等待了半個小時,看到混亂並沒有減弱的跡象,李處長不得不叫停了此次試產。
工人們垂頭喪氣的撤下工作台,輔工開始收拾整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支援小組的十多個人則聚在車間的一個角落,七嘴八舌的述說著各個監控點遇到的問題。
李處長站在那里皺著眉頭,如此多的工序並行運轉,他之前沒遇到過,更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場景。
眼前這個局面楊山已經預料到了,沒有有效的調控指揮,這麼多的工序運轉下來不出問題才是怪事。
面對如此復雜的工序隊列,楊山那幼兒園般的運籌或者說系統工程知識根本幫不上忙。
而其他技術員依靠想象給產線打補丁的方法也不靠譜,至少補丁和產線的兼容性就很成問題。
所以最終楊山能想到的辦法就是通過一次次的試錯實踐來逐步完善產線管理制度。最近這幾天,楊山一直努力回想著前世剛參加工作時在物流車間實習的情景,想從中找到可以借鑒的地方。
看到剛才的混亂場面,楊山覺得他想到的解決辦法應該能派上用場。
“安靜,咱們從第一道工序開始,一點點的梳理問題。”李處長看到大家的情緒穩定下來,出聲制止了眾人的議論。
這一次的情況反映就有條理多了,每個人依次陳述他們踫到的問題和當時的應對措施。一整條產線運作下來,感覺每個人都是按照預案來執行的,可是混亂還是不可避免。
在詢問了一些人的意見後,李處長覺得還是沒有把握住問題的關鍵點,他的目光又在周圍眾人的身上逡巡。
“李處,我想說說我的想法。”楊山舉手示意。
喜歡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