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處長,新年好,歡迎您來檢查指導!”楊山在車站接到了四機部的一行三人,連忙公式化的問候。
“保城的驢肉火燒很養人啊,你小子都吃胖了。”還沒等董處長說話,後邊拎包的陳干事就開起了玩笑。
“陳哥,你可說對了,這次我特意帶了好幾個,咱們路上吃。”接觸過幾次後,楊山和陳干事也熟絡了。楊山知道董處長不喜歡麻煩,所以也沒想著在市里招待三人,準備直接回廠里。
“楊山小同志,我叫範群,你還認識我麼?”一只粗糲的大手沖楊山伸過來。
哦,能不認識麼?這不就是董處長原來的那位老部下士官麼。
“哦,當然認識,範哥你好,沒想到你也在四機部。”
“呵呵,剛來,現在在做質檢。”
得了,三位來人都是楊山的熟人。一個技術處一把手,一個管質檢、一個管生產。看來真的是對1379廠很重視。
楊山有心幫董處提行李,卻被人家揮手擋開了,“工業局的範局長過去了麼?”
“沒有,他說有個會,要晚些過去。王廠長已經安排好了,現在咱們直接去廠里,晚上住滿城縣。”
“你在信上不是說廠里的宿舍條件很好嗎?那就住廠里好了。”
嗯,你是大爺,听你的。
這次為了表示對部里領導的重視,王廠長費盡顏面把工業局的一輛吉普車借了過來,專門用來接待。董處似乎也沒有當領導的覺悟,看到吉普車,很自覺的就坐上了副駕駛,剩下三人只好順勢坐進了後排。
三個人坐一起倒也不寂寞,一路上有說有笑的,尤其是陳干事,絕對是個愛聊的,天南海北的扯了近一個小時,眼看著就要到廠里了。
“哎?那座孤零零的山有些怪啊?”陳干事突然指著南邊窗外的一座小山問道。
“就是一座小山包,是個石頭山,上邊光禿禿的也不長樹,沒啥奇怪的,我小時候常去玩。”
還沒等楊山回答呢,開車的司機回了一句。
就見陳干事盯著看了一會喃喃道,“三個山頭前二後一,呈一把交椅狀,西靠太行東俯河北,要是前邊再有條河就完美了。”
“以前是有的,那時候我夏天常去洗澡,後來干了。喏,就在山前的那條路邊上。”司機不失時機的補充一句。
陳干事眼楮就瞪了起來,“這座山叫什麼名字?”
“陵山。”這次是楊山回答。
車里詭異的安靜下來,就連董處長都感覺到氣氛不對,扭頭看了一下凝神不語的陳干事。
楊山也用眼角盯著他︰哥們,你們家祖上不會是干摸金校尉的吧,這分金定穴也太準了,都不用羅盤。哦,好像不對,他姓陳,應該是卸嶺那一脈的。
正胡思亂想呢,司機又開口了,“听村里老人說,這附近有座墓,埋了個王子。所以那座山才叫陵山,旁邊那個村子也叫守陵村,不過到底埋的是誰埋在哪兒了,就不知道了。”
這次車里的另外兩人也明白了陳干事的意思,紛紛轉頭看著那座孤零零光禿禿的石頭山,一時間車里的氣氛有些詭異。
“楊山,听說你歷史學的好,你說說,滿城這地界可能埋的是哪個朝代的王子?”大概是為了緩解氣氛,董處主動提起了話頭。
額?這讓我怎麼編?
“應該是羅成的兒子吧,評書里不是說他是一字並肩王嗎?而且駐地是冀州,就是這一片。”楊山絞盡腦汁的胡編。
“羅成的兒子我知道,叫羅通......”終于有了司機師傅能聊的話題,他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巴拉巴拉巴的開始講說唐後傳。
還沒講幾分鐘,1379廠到了。
部里一行三人的到來,肯定是廠里的頭等大事。當初楊山來的時候迎接場面就夠隆重的了,這次來人官位更大,廠里提前兩天就開始大掃除,就差淨水潑街了。
沒過多久,市工業局的領導也到了,一番簡單又熱情的寒暄後,書記、廠長引導著諸位領導進了一間小的招待室,大概匯報了一下廠里的情況,然後又帶著眾人參觀廠區和各生產車間。
別看這個廠子挺小,但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光是為步話機制作配件的小車間就有5個,預計用工30多人,多為借調人員。
“ ,我說老伍,你的廠子搞的不錯啊,最大的這個組裝車間比醫院的手術室都干淨。”市工業局的範局長興致勃勃的走完換洗流程,進到了布置好的產線車間。
“範局,我不能白拿局里批的出差經費吧,京城無線電廠的車間就是這個樣子,我是半點折扣都不敢打。再說了,明天的試生產全靠這個車間打糧食,我可得伺候好了。”伍書記的情商到位。
業務上的事情,匯報的主力是王廠長,對于車間里的一切事務,他都事無巨細的進行介紹。董處長三人雖然沒來過,但是楊山寫的信里已經把這個車間的框架和職能描述過很多次了,所以他們對這個車間已經比較熟悉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干事一把拉過自從進廠後就一直當小透明的楊山,小聲問道,“你估計這個車間一天的產量是多少?”
“2025台。”
“合格率呢?”範群接著問。
“八成五。”
範群搖搖頭,太低了。
“不過我們在10分鐘以內就能確定一台步話機是否合格。”楊山補充了一句。
咦?這個有點意思,“你確定?”
楊山轉身從架子上拿出一份文件遞給了兩人。這兩人也不管別人,腦袋擠在一起認真的看起來。
“厲害啊,誰想出的辦法,所有工序的設計都考慮到了後期的質檢便利。這樣的話即使成品合格率不高,但是出廠產品的合格率卻能保證。”陳干事看了一陣子就琢磨出味道來。
這和楊山上半年在京城跑配件廠有關,那個時候為了挑出適合的配件,楊山絞盡腦汁想出了好多種快速挑選配件的辦法,這些技巧現在都用在了產品下線檢測這一塊。
“這個想法真不錯,就是有點浪費材料。”範群心疼耗材。
“慢慢就會好的,現在這條產線上5成多的工人之前連維修收音機的經驗都沒有,更別說制作了。”想培養合格工人,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董處長別看一直在听王廠長的講解,其實也在留意著這邊,回頭說了一句,“這個辦法只對制作難度不大的產品有效。”
一針見血,想要在10分鐘內全面檢測微型收音機那樣工藝要求極高產品的質量,怎麼都做不到。
喜歡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