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比賽時間是在周四,楊山還特意向他的班主任林楓先生請假。林先生當然同意了,還很隨意的告訴楊山,以後這種小事情向班長報告就行了。
看著林楓那股子風輕雲淡的氣質,楊山不由得搖搖頭,高中和初中的老師真是太不一樣了。初中老師就像是嚴厲的保姆,盛滿一碗大鍋菜盯著你喂飯吃,不把你塞飽不算完,你要敢不好好吃,那就等著挨板子吧。而高中老師則是做一大桌的豐盛的席面,優雅的作出一番介紹後告訴你隨意吃,但是要注意飲食結構,避免造成消化不良,但你要真的挑食只吃高熱量的食物,最後吃成一個大胖子,老師也只是皺皺眉頭,然後叮囑你多花點時間去鍛煉身體。
以楊山的角度看,他還是更喜歡初中老師,更省心。林楓這樣的老師雖然風度翩翩,學識出眾,很有些古代士人那樣飄逸出塵的味道,但是楊山總覺得老師和學生之間隔著點什麼,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過理性看來,林楓老師的教書育人的方法應該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人總要學會這長大,這個過程從學生時代開始不更好麼?
比賽當天早上天還沒亮,楊山就收拾好行裝趕往市里的集合點。他們學校參與比賽的10個人要在領隊趙銘老師的帶領下,搭乘舉辦方提供的車輛前往比賽地︰西山訓練基地。
路上趙老師又重復了一次比賽規則︰以五人為一組,按照組織方發下來的位置信息,參賽組要尋找分布在比賽場地里的十二個簽到點,要求全組成員同時在簽到點簽到才被認為有效,等完成所有十二個點的簽到後,再返回出發地,期間還要接受兩項隱藏的任務。比賽總時長是8個小時,只有在這個時間內完成比賽才會被計入成績,最後按照消耗時間的長短來確定參賽組的排名。
為了保證公平,參與比賽的12個組出發位置各不相同,由抽簽決定。第一個簽到點和最後一個簽到點由舉辦方指定,剩余簽到點的簽到順序不作要求,由各參賽組自行決定路線方案。
另外趙老師還強調了一點,這次比賽主要是面對各部隊派出的參賽隊,他們參加的是正式比賽。今天在同一比賽場地也有正式比賽,他們一共有8個小組,參賽時長是10個小時,比民兵組早一小時開始,晚一小時結束,而且賽場範圍更廣,簽到點更多,任務難度也更大。在比賽期間如果踫到這些正式的參賽隊伍,一定不能影響他們的比賽進程,必要的時候還要為他們讓路,在這方面要听從隨隊觀察員的安排。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楊山終于到達了比賽所在地西山訓練基地。楊山跳下車,跟著引導人員走到了他們的出發點,抬眼看去,那十二個簽到點就隱藏在不遠處方圓十多公里的茫茫群山之中。
上午八點半,賽事組織者把一張寫有坐標點位的信紙、一份大比例尺地圖和一個指南針發下來,各組有半個小時時間確定行動路線,比賽將九點整正式開始。
孫軍是組長,負責指揮隊伍的一切行動。
楊治是副組長,負責圖上作業。拿到資料後,他就在大家的協助下開始在地圖上一一標注出各個點位。
“組長,咱們在這里,也就是咱們組的出發點。這十二個點就是簽到點,咱們的第一個簽到點在比賽場地的正中靠南一點,對咱們組來說,有點吃虧。這十二個點里,有兩個點個特別好找,都在山頂上;還有五個點也比較好找,周圍有較多的參照物;這三個點有點難辦,看樣子是在樹林里,進去以後很難依靠遠處的參照物確定具體位置;剩下的這兩個點是隱藏點,只給了個坐標範圍,就是圖上我畫出來的兩個框,其他就再沒有任何提示了。”楊治指著標注好的地圖講解起來,他對分散在整張地圖上的簽到點有些犯愁,這距離可不近。
楊山也盯著地圖上用鉛筆畫出的那些點,即使按照地圖上的直線距離估算,要走完這12個點,他們需要爬山涉水走上將近20公里。
而在現實環境中,受各種地形阻礙的影響,他們的實際行走距離很可能超過25公里。25公里的輕裝隨身攜帶行軍背包)越野,比賽總時長只有8個小時。同時他還通過圖上的等高線圈,努力的在腦袋里想象著他們即將面對的實際地形。
辨認等高線圖是民兵訓練隊的一項比較基礎的訓練科目,楊山曾多次參與過實地測繪和繪制等高線地圖的訓練,所以他能很容易依靠地圖上的標識還原實際地形和大致的地貌。
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規劃著最合理的行進路線。
“都說說吧,該怎麼走?”片刻後,組長首先開口。
“組長,我建議咱們到達第一個簽到點後,沿著這條河道往東北方向行進,現在是初春而且年後一直都沒下過雨,河道應該是干涸的,相對好走一些,而且也很容易確定咱們的實時位置,這條河道的沿線附近的三個簽到點,我們都能輕易到達。這樣雖然看起來要多走上將近一公里,可我覺得更節省時間和體力。”楊山給出了他的建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軍盯著地圖看了幾秒,點點頭,示意楊治在圖上畫出路線。
“然後怎麼走?”孫軍繼續提問。
組里最瘦小的凌東說︰“直接到攀爬到山頂這個簽到點,然後原路返回一小段,沿著比較平緩的山腰繞過山頂轉向南邊,到達‘丁’號簽到點,接著我們一起下到這個山坳找出‘a’號隱藏簽到點。”。
“下到山坳這段路太陡峭了,容易出事也耽誤時間,我建議先到達這個‘辛’號簽到點,然後再回頭找‘a’。”一副狗頭軍師模樣的于毅反駁。
“按照圖上等高線的密集度,這里的坡度不超過40,咱們能下去。”
“等高線也不能反應所有細節,你說的坡度只是平均後的結果,你能保證這一小段路沒有任何起伏和溝坎麼?”
看來這兩個人平時就愛拌嘴,爭論了沒幾句兩個人就都面紅耳赤了。孫軍看了下手表,可能是認為時間還算充裕,並沒有出面制止,而是自顧自的看起了地圖。
接下來的路線方案還出現了幾次爭執,大多數情況都是通過舉手表決後確定,只有一次是孫軍使用組長的權利確定的。
等楊治完成圖上預定行動線路後,大家又開始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設定起每一分段的行進速度和用時,方便監控任務進度和合理分配體力。
楊山按照圖上的實際路線又估算了下行走距離,大概是27公里。這與孫軍的謹慎選擇有關,他寧可多繞路也要盡量避開可能需要冒險的路線,在他看來,完成比賽才是第一要務,排名上的提升不過是錦上添花。
楊山按照自己的想法分配了一下時間,如果中途停留時間是兩小時的話,那平均每小時要走4.5公里,差不多就是平坦道路上的正常行走速度,不過考慮到一路上的翻山越嶺的復雜路況和持續時間,這個難度很大。
孫軍基本上也是這麼規劃的,尋找兩個隱藏簽到點一共分配30分鐘,完成兩個隱藏任務一共分配40分鐘,再加上三次一共30分鐘的途中休息,另外留出20分鐘的時間靈活掌控。接著孫軍又開始細化時間段,按照每個分段路線的長度和推測路況,分別配時。
比賽開始前的2分鐘,跟隨這個組一起行動的兩位觀察員上前進行了賽前最後發言︰“我們的職責是跟隨你們一起行動,確認你們的比賽成績,不會對你們的判斷和決定做任何的影響。但是我還是要強調一下︰我們有權阻止你們為了完成目標而做出的過分冒險的行為。最後,祝民兵同學們在今天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隨著觀察員的話音落下,比賽正式開始了。
喜歡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之無奈的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