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子,我想過了,這事不容易,但是你也知道這是積德行善的好事,就是再難只要堅持做就會有效果,況且我想著••••••”
龔氏听著不住的點頭,這樣也許行的。
“慧珍,這事不小,我想回去跟我家老爺商量一下,你看可以嗎?”
龔氏再想做事,還是要考慮家里,所以提出要問問常縣丞的意思。
王慧珍哪有不答應的道理,就送走人等著回復。
接下來就是余藥堂余山蒼的夫人,不是王慧珍不請曾主簿的夫人萬氏,實在是萬氏的性子一言難盡。
余山蒼的夫人馮夫人,嫁給余山蒼將近三十年了,跟著學了不少行醫的手段,平時多給婦人看病,所以王慧珍想著讓她來參謀講一些醫理知識。
“事情就是這樣,我想著馮夫人在咱們女眷中就是聖手,就想拜托你來講一下,不知道馮夫人意下如何?”
馮夫人接到帖子還在想是不是縣令夫人產後有什麼毛病需要自己看診,是完全沒想到是這件事。
“我也不知,這些年找我看病的都是相熟的人家,承蒙大家看得起,相信我,很少遇見有專門求醫的婦人。”
馮夫人這些年自然是知道這里邊的事,普通人家要不是調理身子想懷孩子的很少有來看診的。
她的性格倒是利落,直接答應下來︰“我想想,這應該是好事,我答應夫人了,我可以給村民免費看診。”
馮夫人只當是想著自己給人看看病,就當是義診了。
“那真是感激你支持,我喊你一聲嬸子,替那些百姓謝謝你,等我這邊確定了時間就給你寫帖子。”
王慧珍也沒多說,這種事第一次總是難的。
她心里已經有章程了,至于其他的富戶,她就暫時歇了心思找人一起,等著把名聲傳出去,自然有人來找她參加。
王慧珍想著先找個配合的村子就問阮青瑜意見。
阮青瑜想了想提出︰“小蘭村吧,就是李文廣管的那個。”
“梨花家?”
“對,是這,這邊雖然是四姓,這兩年李文廣管的嚴,可以試試,離咱們不算遠。”
“那大人幫幫我,把人找過來,還有他夫人,好不好?”
殷勤的給人捏捏肩膀,聲音甜的讓阮青瑜有些不適應。
“我答應就是,慧珍,你還是正常點說話吧。”
王慧珍翻個白眼,不過沒讓人看見。
“夫君,我平時說話不甜嗎?”
停下手,轉過來正面看著人,還有些委屈。
阮青瑜哪經得住人這麼問,還看著你,老臉一紅︰“當,當然。”
王慧珍故意使壞︰“當然什麼?”
“甜,娘子說話甜著呢。”
阮青瑜的想法誰也不知道,王慧珍是覺的這日子是真好,有錢有閑,還有一個通情達理的丈夫,一個目前看很可愛的兒子,父母健在,人生高光。
李文廣那邊得了消息,不太懂為什麼還要讓自家夫人去,李氏沒見過這位夫人,只是听說過,包括之前這位縣令夫人給梨花撐腰,她很佩服。
“王小哥,敢問夫人是有何事?可否透露一下。”
王春陽想著王慧珍的交代說︰“是好事,夫人還等著呢,咱們走吧。”
李文廣听見是好事,也知道問不出來了,就說換件衣服就走。
李氏也拿出來過年新做的衣裳穿上,有些忐忑的跟著坐車。
等人進了後院,見過禮,還有點不明白。
王慧珍讓人上了熱茶,笑著說︰“這次邀請夫人來,就是有一件幫助人的好事跟夫人商量一下。”
李氏見王慧珍和藹可親,也就不那麼害怕了,膽子大起來︰“夫人要是不嫌棄喊我一聲嬸子就行,我夫家娘家都姓李。”
王慧珍改了稱呼︰“李嬸,我就直接說了,我是生了孩子之後,自感女人不易,所以想著給村里的婦人女孩講講如何保護自己,還有保養自己的一些尋常方子,我家里也總結一些尋常的小妙招,對于當家主婦來講可能也有些用,所以想先在小蘭村試試。”
李氏反應一會,拍手叫好︰“這是好事呀。”
王慧珍見人不排斥接著說︰“李嬸子,這確實也是好事,我也是想著行善事給自己孩子積福報。”
李嬸子听到這更沒有意見了︰“那夫人想要我做什麼?”
王慧珍就說了︰“是想著李嬸子幫著組織一下,選定了日子,把村里願意來的女性聚在一起,不讓男人旁听。”
“李嬸子,你回去說,要是學的好的,還有獎勵。”
“還有這好事?不光教人還給東西?”
“是呀,第一次,咱們也不知道怎麼樣,就想著都來支持一下的好,另外還有余藥堂余郎中的夫人馮郎中來坐診。”
李氏一臉錯愕,余藥堂她知道,里邊也沒有女郎中呀︰“女郎中?”
“是,馮郎中自嫁到余家就跟著學醫術,在縣里不少夫人小姐都找她來看病,醫術極好,這次也會過去講一些常見的女人病還有小兒病。”
這也是王慧珍深思熟慮的結果。
“好好好,那我一定都通知了。”
李氏盤算著有這樣的女郎中來,那肯定不少人願意來听課。
王慧珍謝過人︰“那就辛苦嬸子了,咱們以自願為準。”
那邊阮青瑜也說了這件事︰“這是好事,咱們都是當爹娘的,孩子多學點以後生活的也好。”
“是,大人,我知道了,一定全力支持夫人。”
“好好干,書也別落下,我還指望你更進一步。”
李文廣答應下來,只是心中苦笑,自家事自己知道,這個秀才考下來,都是有運氣在的,舉人考了一次,花費不少,沒出成績,自己也怕拖累家人,這些年才歇了心思,一門管好村子,當然他自己是不死心的,已有功夫就看書,但是到底被耽誤不少時間,進度極慢。
“你要是願意,把自己寫的文章拿過來,我給你看看。”
李文廣激動︰“大人願意幫學生看,學生感激不盡。”
阮青瑜畢竟是正經進士出身,北地最缺的是什麼?好的先生,他願意指點人,李文廣只有感激的份。
李家夫妻走的時候都高高興興的,各自認為收獲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