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青瑜在家養病看書,也不耽誤寫策論,就是沒人交流也挺寂寞,偶爾王慧珍會看看進度,然後說說自己的看法,倒是新穎,兩人還能討論一番。
“我朝國土之大,四方來賀,國威赫赫,自是不怕蠻夷外邦。”
這日討論起關于外邦朝賀的問題。
王慧珍想起也許是平行空間的國家,所經歷的繁榮,戰爭,忍不住開口說起來︰“這多虧了軍事強盛,震懾外邦,只是不可輕心,要保持警惕。”
阮青瑜比較感興趣︰“這如何說。”
王慧珍講起大白話︰“我朝百姓日子豐碩,國土之大資源豐富,這些年又向外擴張殖民地,流回不少金銀,雖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出使的船隊回來吃水的盛況可是有人歌頌的。”
“不僅帶回來不少珍奇珠寶,還有不少工藝技術,咱們的生活二爺沒發現越來越方便了,這都是交流產生的。”
“但是二爺想沒想過,外邦就沒有咱們這麼大的國家嗎?或者說誰知道另一片土地上的人沒有對咱們這片土地有覬覦之心,打不過咱們,使點陰招呢。”
“比如鴉片,雖然朝廷早有禁令,那要是當權者出現一個被說通的,偷偷帶進關來,一點點入侵,等到發現的時候,上下的體魄都被腐蝕,士兵拿不起長槍,等待咱們是什麼?非危言聳听,為何會有朝代更替,那是因為人禍天災。”
阮青瑜還會死不相信︰“走私鴉片可是誅九族的大罪,怎麼有人敢冒風險?”
王慧珍想著鴉片戰爭,很認真的問︰“如果給鴉片換了一個名字,但是一樣的作用,同時能帶來大量的利潤,這又如何?”
“歷朝私鹽販賣都是大罪,那為何還有人冒著風險去做?私自開采金銀鐵礦也是大罪,那為何隔上幾年就會有告示,不過是利益動人心,僥幸心里,沒發現那就是巨大的財富,賭徒才不會想以後如何。”
阮青瑜有些贊同︰“那確實是,財富動人心。”
“好了,二爺,目前朝廷還沒出這樣的敗類,眼見著還是政令清明,只是持謹慎態度對待就好了。”
“也是,非我族類必有異心。”
“二爺也不能完全這麼講,就是咱們朝廷也是有不少民族的,這些跟我們同樣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的子民,只要能帶人過好日子,那還是一家人。”
“那些少數民族有自己族規就是跟著朝廷,也是反骨頗多,以後要是遇見,可有的頭疼。”
“對了,二爺,之前不是說有學者願意指點一二,還能聯系上嗎?”
王慧珍想起之前阮青瑜提過的事。
“這我真不知道,那我這幾日多寫一些策論,等傷好了過去拜訪,要是有幸能得指點,也算是幸事。”
“嗯,二爺就該如此,成不成先寫了,就當練筆,以後踫見了,這心中也有數。”
“你幫我參考參考,這回還能從那方面出題。”
“好呀。”
看著往年試題,想著出幾個方向,今年主考官換了,換成天子的兄弟榮王,榮王人不拘小節,是個愛游山玩水的,這回被叫回來,也真猜不準風格。
數著日子家里應該收到信了,至于後送的還要等一些時候只希望人別擔心。
養了七天阮青瑜的傷全結痂了,現在就是有些癢,不過涂了郎中開的藥膏,也算好,走動完全沒問題,就想著去拜訪一下之前見過的學者。
這學者姓朱,號敏逸,是個探花郎,只是于政務上有些缺心眼,當官的時候跟上峰也有些合不來,三十五歲辭官,一路游山玩水回京,開了學堂,收些有才華的學生,也算是把名聲打出來了。
這些年也不時的指點外來學子,當然這也是有緣由的,家里開的學堂貧寒子弟多,那這學費書本筆墨費老先生多有資助,這時間長了家里自是不願意,就有人指了路,指點一二科考的舉子,得些孝敬,這舉子挑選過的,多數都嗯那個考上,那名聲傳出去,身價貴了,人也不用 教多長時間,算不得師徒,大家都滿意。
“禮物我已經備好了,這是五百兩銀票,你拿著。”
王慧珍想了想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自己還是掏了銀子出來,現在最重要的是阮青瑜考上,考上以後在想辦法掙回來。
阮青瑜接過銀票,說了一句︰“以後必給夫人補齊嫁妝,掙個誥命。”
“都是一家人,盼著二爺好,我才好。”
阮青瑜出門,王慧珍記了一筆賬,然後想了想這幾個月的開銷。
之前阮青瑜給的錢前後也不算用完了,用于家用還是夠的,就是這五百兩算是單獨拿出來的,算是投資了。
王慧珍叫來棗兒黃芩打算出去逛逛,主要是坐吃山空心里不安穩,但是礙于在京呆的時間不長,所以一直沒有動作,但是要拖到明年的話,還是要想想法子,少賺點,掙個生活費也是好的。
而且每日只打理家里這一畝三分地,難免無聊了些。
沿街過去,每次王慧珍都覺得,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特色,京中的生活倒是豐富多彩,這鋪子五花八門的,沒給人下手的余地。
“夫人,咱們好些日子沒吃豆腐煲了,不如買上兩塊豆腐。”棗兒看前邊豆腐攤子上人挺多,不少在喝豆漿豆腐腦的,想著走前何大花把買菜的任務讓出來了就提議。
“行呀,我還有點想吃豆腐包子了,咱們坐這喝完豆腐腦再走。”
好些日子沒這麼輕松了,以前在家是每日都有新鮮的豆漿喝,坐在攤子上要了三碗豆腐腦。
“別站著了,坐下一起吃,就跟在家一樣。”
京中的豆腐腦跟府城不一樣,在于鹵汁,這邊的都是那種加了木耳芽菜粉條漿子,稠糊糊的,也是好吃的,要是配上油條就更好了,但是三人在家吃了早飯,就沒買油條。
“這豆腐還挺嫩,不比家里做的差。”
棗兒在家的時候時常跟著混上一碗豆腐腦,吃了好些年,可不是有經驗。
王慧珍嘗著也是,這家豆漿點的好,豆腐腦嫩,入口絲滑,鹵子應該是骨湯熬的,帶著肉味,來往的老街坊多數來捧場。
“就是好長時間沒吃豆干了,咱家的鹵豆干才好吃。”黃芩想起在家的時候經常能分到形狀不好得豆干,嘴巴里沒味的時候吃點,到京中這種豆干少有。
王慧珍其實出來的時候就有了想法,听見這話更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