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做好了,王老四有些發愁,這東西怎麼賣?難道現場做不成?那還算什麼保密法,自家也就搶個先機。
“小茉,你說怎麼宣傳一下?”
王小茉早就想好了︰“爹,你這樣,你在後邊 烙煮好了,然後端到前邊,支個牌子,就寫著每日免費請大家吃 烙面三十碗,買 烙床子送做面法子。”
“這行,我試試,我讓吃食鋪子也新增 烙面,就用粗糧和兩摻面的,價格便宜大碗。”
一大早上有細心的街坊就看見王家擺出來的牌子。
“每日免費請吃三十碗 烙面,買 烙床子送做面法子。”
有那相熟的就問了︰“王老爺這是請大家吃飯?”
王老四想著在家跟閨女對的說辭︰“承蒙各位關照,小鋪感恩回饋,新上的吃食 烙面免費請吃,每日三十碗,每日不同的面,巳時末開始排隊領面,歡迎各位捧場。”
“哎呀,新吃食,那我可得排隊試試。”
“王老爺大氣。”
“王老爺手闊呀。”
因著貼了時間,附近的就想著到時候再來排隊,哪想到巳時末來排隊的時候這人就不少了,好在趕上了個末尾,排在最後。
“後邊的麻煩老兄說一聲別排了,人數夠了,每日就三十碗,明天早點來排隊。”
“這事我包了放心。”
因著快中午,這邊排隊人多,有那好奇的也來湊熱鬧,導致人更多,都擠在邊上,听里邊說免費吃面,誰也不肯走,王老四看人太多,忙讓人去喊了牌子上的內容。
“今日面沒了,大家想吃就明日早點來,要是著急的,買了 烙床子回去,包教會。”
“那 烙床子長什麼樣?”
“這個買了就知道。”
“面來了。”
後廚端了面出來,剛出鍋的面過了涼水,做的是涼拌的 烙面,主要是怕人多湯水熱燙到人。
“各位父老鄉親,這面叫 烙面,今天用的是白面和高粱米面兩摻的,配的肉臊子,和粉條鹵子,合不合口味都謝謝大家捧場。”
王老四說完一番話,這外邊拿到面的就拌開直接吃,外邊臨時支了幾張桌子,這個比兩家看人多,也出來支了兩張桌子,人坐了你桌子,知道你家賣什麼的,總不好意去看看,就是不看也沒損失,也賺王老四一個人情。
只听見吸溜吸溜聲音,拿到面的都不閑著,第一天來的都是閑著沒事的當家老爺子,來的早就沒走,在外邊排著隊,還喊了老伙計來一起,佔人便宜嘮嗑兩不誤,美哉著呢。
這老爺子閑著沒事就是滿街溜達,去淘點好吃的,誰家的菜最鮮,誰家的餅好吃,還有哪有好吃的,一問一個準,要是不好吃,這幫人嘴叼著呢,還閑著,保準給你傳的滿府城都知道到你家不好吃。
王老四也知道這些人,所以今日做的鹵子也是用心,面也沒上全粗糧,就怕不好消化,回頭再說鋪子摳搜。
“這 烙真不錯,比面勁道,也沒切面硬,我吃著正好。”
“這鹵子也好,我覺得這粉條鹵子吃著更好。”
有人牙口不好吃這個正好,那邊上的見到了,就知道這都關系不是富貴玩意就有人問吃到了。
“這面好吃嗎?”
“能行,是這個。”
比劃一下大拇指,就不管了接著吃。
有靈機一動這里邊有商機,又怕太貴,正好王老四出來,人家就問︰“王老爺這 烙床子怎麼賣?”
王老四正好借機說了價格︰“這 烙床子是高價買的圖紙,不過咱們想的不是掙錢,是想給大家伙添個吃食,所以小點的 烙床子,兩百文到五百文不等,有大小精細程度的區別。”
“兩百文一架也不便宜,這玩意耐用嗎?”
這話就問到點上了,畢竟兩百文不算貴也不算便宜。
“這 烙床子是木頭和鐵制的,要是沒意外,傳個三代保準沒問題。”
“那這可是挺好的。”
“這麼一算就不貴了。”
“我看人家吃的挺好,不管了,今日咱就吃上。”
有那不在意價格進了鋪子要看 烙床子,這東西放在後邊,第一個看了幾種,買了一個三百文的,看著大夠用,五百文的純粹是雕花鏤刻要的錢多,不如三百文的實惠。
取貨的活計按照交代一說,這顧客就明白了。
“嗨,還真是簡單,不過能想出來的也是個能人,我回家試試,要是不成,我可是抬回來罵人。”
“要是不成您上門說一聲,我們賠您錢上門取回來,咱們這工具試了不少,都說好吃,尤其是粗糧的更香。”
得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了,有人看見抬出來東西,家不遠的王老四都吩咐可以搭把手送上門,太遠的就只能自己拿了。
有那家里做小本生意的,買個小的回去,第二日就增加上高粱面 烙,玉米面 烙,三文錢一碗,比白面的便宜,也能賺一文錢,不過三四日就能賺回 烙床子錢。
這連著免費吃了十日面,這條街人氣旺的很,一到點邊上的鋪子就自發搬桌子出來,主要是這幾日人多,自家鋪子也受益。
有那第一次來的,大早上听說就來排隊,這隊越來越早,招人的很,連帶著鋪子里好些東西都增加了銷售。
十日過去,就剩下貴的和便宜的還有少量貨在,現在市面上已經出現仿制的,雖然仿的粗糙,耐不住價格低,每日里賣出去的也從百十來台,降到幾台。
王老四也不愁了,這東西又不怕放。
這日听說南邊的商隊來了,王老四帶著東西去了,找了人商量著賣。
“這東西成,我怎麼听說府城有仿的,這價格上可不高。”
“大掌櫃放心,我既然來找,自然是誠信合作,我這剩下的 烙床子大掌櫃帶回去,送您圖紙,一個普通的一百文,那些貴價的就按照兩百文來怎麼樣?”
王老四說這個價格確實是市面上的價格,而且王老四家做的更精致些還能有保障,王老四家有自己的標記,是一朵金銀花,找人雕刻的,簡單幾筆,就畫出精髓。
這東西帶回去也能跟人說北邊流行的,誰誰家的,說起來有個出處,也算是不錯,而且這東西好放,可以全部不組裝,不怕顛簸不怕壞,第一批回去打個時間差,應該能賺不少。
最後兩人一番拉扯,大點的最後一百五十文成交,小的一百文。
清了貨,王老四心里也就安穩了,這才拿了賬本帶回去給王小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