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結束。
東夷首領才回自己宮室,便有部眾押解族人求見。
“此人犯了什麼錯?”東夷首領道,“吾早就有言,戰時不同往日,一切要從重裁決!”
“首領,他鬼鬼祟祟從外頭回來,借口取水,卻舍近求遠。小人覺得可疑,便拷問一番,把他捉來見您。”
听聞此言,東夷首領坐不住了。
他最痛恨的就是吃里扒外的叛徒。
被押解而來的小兵滿臉恐懼。
他沒想到上頭的兵長,因為自己離開太久起了疑心。
“首領,小人……小人……”小兵腦袋伏在地上語無倫次,言不成句。
數日前被俘,敵人許諾只要反叛,不但給他糧吃,還給他肉。
已經數日食不果腹的他,看著眼前的食物,想也沒想就應了下來。
數日間,他往返兩邊報信都無人注意。
今天剛一回來,就被眾人按住。
“敵人許你什麼好處,讓你背叛宗族部落?”東夷首領怒火中燒,看著小卒,眼中殺意不加掩飾。
“首領大人,當日小人實在餓的受不了……”
“小人後悔……夜里做噩夢都是被族人發現的場景。小人……這些天總想,為什麼沒被殺死,而是被俘虜。”
地上跪著的人緩過神來,念叨著反叛的始末。
“叛賊!”身側同樣跪著的兵長,起身抽了小兵一巴掌,“你都透露給敵人哪些消息,還不交代清楚?”
“小人就告訴他們……咱們守的那座山頭有多少人!”小卒對著自己直屬上司道。
“沒說別的?”東夷首領追問。
“先前告訴他們我們這邊斷了糧,方才又告知他們,我們又有了糧食。”小兵第一次距離大首領這麼近,在其氣勢壓迫下,不敢有分毫隱瞞。
聞言,東夷首領臉色數變。
回想先前幾日炎皇不顧傷亡的瘋狂進攻,原來是早知道自己這邊斷了糧。
好在知道華夏族有援助,雖然當時不知虛實,但總算穩住了局面。
看看小卒,像這樣的反叛之人肯定不是一個。
那麼華夏族支援糧食的事情,也必定瞞不住炎皇。
“拖下去!”東夷首領道,“此等叛逆,綁于祭壇石柱,剖心剜肝,以洗滌部落之恥。”
“斬殺其宗族青壯,婦女孩童充做奴隸!”
東夷首領處置罷,又朝著兵長道︰“部下反叛你卻不知,如今能捉住叛徒,姑且饒你一著。”
“首領……求您寬恕小的這一回!”小卒听罷裁決,渾身抖如篩糠,磕頭如搗蒜,“讓小的去戰場殺敵,讓小人死在戰場,首領……”
東夷首領充耳不聞,出了門直接找上熊桐。
見面,開門見山道︰“上使,你先前說的對。我本以為我東夷族上下一心,絕無可能出現叛徒。”
“豈料一小卒……”
看著東夷首領面帶歉疚,熊桐做出一副哀嘆狀。
當日情報使帶來的消息,言明神使只要求送糧,沒說一定保密。
他也是想著多個心眼。
但事情敗露之快,也著實出乎他的意料。
“如今……為之奈何?”東夷首領看著熊桐道。
“唉……事已至此,悔之無用。”熊桐嘆息道,“為今之計,只能速速通知我神使大人,多加提防。”
“吾這就為上使準備馬匹,安排青壯護送,克日即可啟程!”東夷首領心有愧疚道。
“傳信之事,屬下兵士便可勝任。”熊桐轉而問道,“倒是貴部叛徒一事迫在眉睫,不知首領如何杜絕?”
“不瞞上使。”東夷首領道,“如今吾部有了糧,反叛者必會減少。”
熊桐搖頭道︰“就怕叛徒不止小卒庶民,還有貴族、小首領之流。”
東夷首領沉默。
小民因為一口吃的便會反叛。
若炎皇許以好處,小首領、官吏未嘗不會。
“上使,還請教我!”東夷首領俯身誠懇道。
既然對方有所提示,可能有找出叛逆的辦法。
這位華夏使者,先前為自己出過的幾個策略,都得到不俗的效果,
“首領先說說,您如何處置現在已經發現的叛徒。”
“不瞞使者。”東夷首領道,“剖心剜肝,焚燒軀體,這是我部對待叛逆一慣的處置。”
“此外誅連其族人,用以威懾各部。”
“如今東夷部族正缺人手,如此懲戒頗為不妥。”熊桐想了想道。
“不嚴懲如何約束部眾?”東夷首領道,“非行如此手段不可。”
“叛徒難道不知此等後果?”熊桐反問道,“他們既知後果還行叛逆之事,就是抱有僥幸的想法。”
“如今東夷族有傾巢之危,心中所思反叛者必定不在少數。首領應當糾集一切力量對抗敵人。”
“對于叛徒,何不執其家族婦女老小,使其不敢投敵不說,還可將其用作先鋒之用。”
“若殺敵有功,或可消減其罪。”
“如此,一來安定那些潛在叛徒之心,二來顯示首領寬容。”
“哎呀!上使此策甚妙!”東夷首領拱手,深深再拜。
熊桐心有慚愧。
他只是不想讓東夷族敗的太快。
若東夷覆滅,那麼炎皇肯定要騰出手對付他們華夏族。
“對于潛在叛逆,我倒真有一策,定可以判別忠奸!”當日帶著商隊去北方時,神使曾教他一法。
當時沒用上,如今倒派上用場。
“走,進屋談,不可為旁人知曉。”熊桐側身以請。
東夷首領興奮的直接把住熊桐手臂,相攜進屋。
…
華夏族,天府。
“好啊!好!來人賜坐!”
議事廳,甦毅大手一揮。
“你如何能找準礦脈?是否有竅門?”
華夏族那個先前找到煤礦的礦工,居然在天府西北發現了鐵礦,這消息讓甦毅高興不已。
立刻召見其人。
“多謝神使大人。”
礦工受寵若驚,連忙俯身拜謝。
“免禮!”甦毅看著因久曝太陽,曬的 黑的礦工抬手示意。
“不敢瞞著大人。”礦工頗小心的坐在椅子上,“先時小人曾給村里一個老礦工,端過幾碗稀粥。”
“那老礦工臨去時,曾教給小人幾句歌謠。”
甦毅听的直起了身子。
“草青睫赤,其下多金!”
“山上有姜,下有金礦。”
“山脊轉彎,礦藏露頭。”
“河流有砂,其源……”
甦毅听的點頭。
通過觀察植物、地形、溪流尋礦,這應該就是祖輩傳下的經驗口訣。
或許有些夸張,但一定有其可參考的部分。
“小人口誤。”礦工說罷補充道,“歌謠里頭的金,就是大人命名的銅。”
“那這鐵你又是如何發現,想來也有奇妙。”甦毅回神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