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

第264章 科學至此立于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404守夜人 本章︰第264章 科學至此立于世

    “自行車?”

    “那是什麼物件?”

    “是馬車?但馬車為什麼會自行?”

    “還有,兩個輪子的,這能騎嗎?這麼奇怪。”

    “是啊,我見過獨輪車,但需要人推,這個自行車不會也需要他人推吧?”

    ......

    百姓們陷入討論。

    展台之上,一個木制的自行車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李長河自然沒有本事做出現代橡膠輪胎,鋼架車身或者鋁合金車身的自行車。

    但木質的自行車並不難。

    畫好圖紙,宮造處的工人很快便制造出來大框架。

    而後李長河加裝上鐵質齒輪,給木制輪胎外加裝一層鐵圈,七七八八的配件後,自行車成型了。

    這樣的自行車自然有很多缺點,但已足夠驚艷。

    將自行車推下展台,李長河騎了上去,用力一踩,兩個 轆的木質自行車在眾人眼中動了起來。

    百姓們驚呼起來,果然如李長河所說,不須推挽,車便能自行起來。

    順著天街,李長河一路朝南。

    天街兩邊的坊市內,無數的百姓跑到高處來看這神奇一幕。

    來回十公里,李長河騎行了一個小時。

    看著速度並不快的樣子。

    但其實是李長河故意如此,讓百姓們真實看到自行車的魅力。

    等回到展台,李長河滿目微笑。

    “各位鄉親父老,這就是自行車,無需其他外力,只需要自己便能前行。”

    “一個時辰可騎行十五公里,後座可載重二百斤。”

    “甚至,若將其進一步改造,單人自行車可轉換為運貨自行車,不需要牛馬這樣昂貴的牲畜,且最少載重五百斤。”

    “這樣一來運輸效率大大增加,成本大大降低。”

    “諸位可看見腳下的硬化路面?聖人已經準備開始修建貫通全國的硬化路面,至此以後,流通大大加快,那麼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將大大提升。”

    “而這一切的一切,便是科學的魅力,是科學技術提升帶給我們生產力的大大增加。”

    “當然,除了今日展覽的這些,科學技術還有更多的應用場景,比如在農業,幫助耕種,在工業,工具更加堅實耐用,在商業...”

    “等等...”

    “諸君今日也看到了,科學,讓人擁有了神明的力量,可上天,可入地,可搬山,可填海,你以前不敢想的事情,科學都可以為你實現。”

    “只要你敢想,那麼我們科學院就敢做。”

    “科學院?”不少百姓又是一頭霧水。

    李長河嘴角流露出一絲滿意神色,鋪墊了這麼久,終于到了重頭戲。

    李長河所做的一切就是推介已經成立的科學院,如今實際成熟了。

    “沒錯,就是科學院,專門研究科學的地方,地址就在原宮造處。”

    “科學院還會推出更多有益于百姓的物件,敬請期待。”

    “當然諸君若是對科學有興趣,也可以前來學習科學知識。”

    “那怎麼收費啊!”有百姓大聲呼喊道。

    李長河看著眾百姓期待的眼神,“免費,科學院秉承服務萬民的宗旨,免費教學,所有人皆可以前來學習。”

    “作為科學院院長,我李長河向上天起誓︰科學院五年之內不收取任何費用,並對前來學習的人提供一頓午餐。”

    “哦吼...”百姓們頓時歡呼起來。

    大多百姓中,學不學習無所謂,主要是免費的,而且它竟然還提供午飯,這樣的好事,哪找去?

    但百姓們不知道一條真理。

    那就是︰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李長河現在的招數就是現代互聯網企業通用招數,先擴大搶佔基礎流量。

    只要佔據的市場夠大,那麼前期的虧損那就是不是虧損,而是合理的支出。

    這五年內,只要基本盤擴的足夠大,那麼李長河就永遠不會虧。

    而且這一招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引發對手開始競爭。

    科學的對手不言而喻,就是儒學。

    一旦李長河帶著科學攻城掠地,那麼對于儒學來講,就是挖他們的基礎。

    儒學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但目前有個現實,那就是在理論爭斗中,儒學已經沒有太多招式了。

    本來科學與儒學的爭論在長安非常激烈,雙方經常在報紙上輸出己方的觀點,你來我往,勢均力敵。

    但隨著裴寂決定掀桌子,長安儒學,不,應該是關中儒學遭遇到了毀滅性打擊。

    在李長河暗暗示意下,錦衣衛重拳出擊,將有名有姓的儒生都調查了一遍。

    這個世界所有的事情都經不起查。

    作為高知識分子,這個時代多門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聯系密集,所以互相檢舉之下,每一個是干淨的。

    所以很快整個長安城儒學的喉舌一時間偃旗息鼓了。

    而同一時間,李長河控制下的各個坊市報刊亭熱火起來。

    有關科學的文章開始大行其道,也奠定了今日科學展成功的基礎,讓百姓們對科學有了初步印象,至少不壞。

    所謂計劃,就是一環套一環,想要成功,就需要步步為營。

    布局謀劃了這麼久,李長河也只能說是科學在長安這塊地界初步勝利。

    未來的路依舊艱難漫長,但李長河很清楚一句話︰道路是曲折的,但未來絕對光明。

    在科學的道路上,從來就沒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這樣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而今日,李長河做到了一件事。

    在長安百姓心中種下了一顆科學的種子。

    用熱氣球,用自測大地轉動,用測量光速,用自行車,將科學的大門真正展示在眾人面前。

    雖然招式浮夸,但卻相當有效。

    今日,長安百姓真的知道了科學這個詞,也知道了科學是一項讓他們越來越好的學科。

    他們對科學開始好奇了。

    史書載︰貞觀元年二月二日,中元3324年2月2日。

    聖仁心于長安開科學之展,啟唐之新篇,萬世即開。

    科學至此,立于世!

    喜歡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方便以後閱讀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第264章 科學至此立于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第264章 科學至此立于世並對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