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看向金懷玉︰“有什麼想法,可以展開來說說。”
金懷玉說道︰“我的意思就是,把他今天會上所說的話,讓省里面知道。他這明顯與省里面相悖的話,難道省里面能夠坐視不管?”
一提到這個事情,郭凱就不免有些發虛。這一次三大企業的事情,郭凱在余書記面前是丟了大分。
在這個情況下,郭凱再去找余書記,只怕余書記未必會給自己好臉色。而且這種行為,不亞于打小報告了。
金懷玉卻繼續講解︰“當然如果我們直接去找省里面,顯得我們沒有什麼水平。咱們不如捧殺一把,將他的觀點寫成一篇文章,然後以老山縣的名義發出去。
咱們縣里面也有不少大筆桿子,他們寫出來的文章,上個市級媒體不成問題。如果找找關系,就是在省報上面刊登也可以。這些話都是他說的,他總不會不認吧。”
這個想法,讓郭凱眼前一亮。
郭凱看金懷玉的眼神,都發生了變化。這家伙真是一條好狗,起碼也是大金毛水平的,溫順、乖巧、忠誠、聰明。
“小金,有前途哈。”
郭凱高興之下,對金懷玉的想法表示了認可。
金懷玉激動不已,他自從背叛了衛香之後,一直受到衛香和李默的打壓。如今,終于能夠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了郭凱的賞識。
所以當郭凱將這件事交給他的時候,金懷玉真如同忠犬一樣,就差搖著尾巴歡呼雀躍。
金懷玉說干就干,立刻找到了幾個大筆桿子,將李默在會上所說的內容,整理成一篇文章。
文章經過兩天修改之後,變成了一篇觀點犀利的評論。
郭凱看到文章之後,前後看了三遍,立刻決定動用關系刊登在省報上。
郭凱這邊磨刀霍霍的時候,李默正在石碑鎮。
今天石碑鎮迎來了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副省長艾龍,除了他之外還有省城賀家的賀立群。
之所以這兩人能夠過來,還是李承 的能量。正如李默所想的那樣,李承 回去之後,就把石碑鎮的情況跟她父親說了。
李默以李承 的名字命名景點,這也算是投其所好。
再加上覃宏擔任省長期間,艾龍一直都是跟著覃宏步伐的。
覃宏調到了魯東,仍然是省長。既然是平調,那麼過去的香火情還是有的。
李勝齊幫助李默跟賀家打了招呼,同時也把李默的動作跟艾龍說了一下。
出于對覃宏的尊重,艾龍親自趕了過來。不過他穿著休閑裝,身邊也只跟著自己的秘書,算是輕車簡從了。
賀立群就不用多說了,他本就跟李默的關系不錯。再加上,如今李默又是呂家的未來女婿。
所以听到李默這邊有大動作,他立刻就跟著過來了。
李默在李承 上一次提出的想法基礎上,拿出了專家完善過的方案。
艾龍听了之後,也是頻頻點頭︰“說起來旅游經濟,曾經江北的常溪縣就走過這條路。先是通過旅游經濟,將常溪縣下面一個白彭鎮搞活了。後面常溪縣打造全域旅游,也走出了一條不錯的路子。
石碑鎮並沒有復制這條路子,而是轉化劣勢為優勢,這又是一條新路。還有關于石藝節文化的打造,讓我想起北方城市的冰雕節。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幾千年來,國人對于石頭之愛好流傳有序,長盛不衰。石藝文化發展,說不定真的能點石成金。”
艾龍說著看向賀立群︰“賀總怎麼看?”
賀立群點了點頭︰“國內的確有這樣的成功案例,石頭從國外買回來,然後經過加工之後再賣到全世界。我們賀氏是做工藝品起家的,曾經也有過這方面的暢想。不過石頭工藝者短缺,沒有辦法實現。
石碑鎮這邊有大量的工匠可以挖掘,我覺得如果挖得好,完全是大有可為。在這方面,李書記的敏銳性我是非常佩服的。”
這番夸贊,李默听了都覺得有愧。要說起來,還是感謝李勝齊的女兒李承 。要不是她過來提出一系列好想法,自己還在為治理石碑鎮為難。
只可惜這些想法,不能以李承 的名義出現,否則會讓不少人多想。
在石碑鎮走了一圈之後,艾龍當即拍板,要給予石碑鎮一定的支持。
跟在一起的石碑鎮新任書記王偉,他之前是吳愛文的秘書。吳愛文黯然離開的時候,王偉並沒有跟著離開,而是被調到了縣里面的林業局。
經過了一番沉澱之後,這一次有機會,便主動請纓來了石碑鎮。
李默這個人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哪怕王偉之前是吳愛文的秘書,但是他既然敢來最艱苦的地方,那麼李默就給了他一個機會。
包括石碑鎮治理前後,都是王偉身先士卒去干成的。
王偉對李默那也是非常尊重和感謝,可以說李默給了他第二次政治生命。
陪著艾龍逛了一圈之後,李默交代了王偉兩句。
沒想到在這個時候,他接到了黃繼學的電話︰“我發一篇文章給你看看,這是人家投到省報的文章。你看完之後,給我一個答復。”
李默一听文章,就知道有故事。在省報發的文章,那可不簡單,如果有什麼問題的話,影響面會非常廣。
李默拿出手機,接收了黃繼學發給自己的文件。
文章應該是已經投到了省報,不過黃繼學在省報有關系,所以人家主動發過來了。
李默只是初看幾段,立刻就明白過來,這是有人將自己的觀點整理出來了。而且有些地方用詞,還是比較尖銳的。
好家伙,用我的刀來殺我?
這文章是誰弄的,李默心里有數。郭凱肯定是背後的主謀,真沒想到,這家伙什麼時候有這個腦子了。
李默還真沒看出來,這家伙不僅腦子好用了,而且還有著屢敗屢戰的精神。
自己已經給了他一個耳刮子了,他還要跟自己撕扯。
李默毫不猶豫回了一個電話給黃繼學︰“文章內容寫得不錯,就是有點小家子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