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把合作社新到的良種豬分給幾戶人家,村部的電話就響了。
“甦同志,讓你去接一下電話。”
“誒,來啦!”
甦歲歲跑到村部,接起電話,听聲音,是縣供銷社的干事林曉梅。
“行,那我你牛上午來一趟。”
掛斷電話,王老實立即問道︰“怎麼了甦同志。”
“供銷社讓我明天去一趟,說有事情。”
“會不會是供貨的事?咱們給供銷社供貨的事不會真的不成吧。”
甦歲歲有點犯嘀咕。
“等明天去了我先看看是啥事。”
上次和供銷社的合作沒談攏,供銷社都是從國營肉聯廠、糧站拿貨,政策不允許,但說可以申請,等通知。
怎麼突然找他們合作社了。
司寒霆從部隊回來,見甦歲歲愣著,走過去遞了杯溫水。
“想什麼呢?”
“供銷社找我供貨,”甦歲歲抬頭,眼神里帶著疑惑。
“你說他們怎麼突然變路子了?以前不都只跟公家單位合作嗎?我怕這里面有什麼門道,萬一出問題,老鄉們的心血就白費了。”
司寒霆靠在門框上,身姿挺拔,語氣冷靜。
“這是流通體制改革的方向。”
“去年中yang就提了,要打破統購統銷,讓供銷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他們現在不找國營單位,是因為國營廠供貨慢、成本高,老百姓意見大。”
“找你,是看中合作社的貨新鮮、價格實,符合改革需求。”
“自主經營?那要是他們拿了貨不給錢怎麼辦?”
甦歲歲還是擔心。
“老鄉們以前跟公社糧站打交道,被欠過錢,現在都怕了公家單位。”
“改革後,供銷社要自負盈虧,欠賬對他們沒好處,反而影響信譽。”
“你去談的時候,記得要簽書面合同,把供貨量、價格、結款時間、質量責任都寫清楚。”
“真要是欠賬,拿著合同去縣供銷社的上級部門反映,一告一個準。”
這麼說甦歲歲心里踏實了些。
“那我明天帶什麼去?就空著手?”
“帶合作社的檢測報告,縣畜牧站給的豬肉檢疫證明、糧站的玉米粉檢測單。”
司寒霆想了想,補充道,“再算好成本價,別報太高,也別太低。”
“比國營肉聯廠便宜一兩分,既能吸引他們,又能保證老鄉的利潤。”
晚上,司寒霆通宵和甦歲歲算了價格單。
第二天一早,甦歲歲揣著檢測報告和算好的價格單,司寒霆開車載著她去了縣城供銷社。
紅磚老樓,里面人擠人。
櫃台前圍著買肥皂、打醬油的老百姓。
櫃台上的搪瓷牌寫著憑票供應。
但角落的新牌子上貼了張紙——新鮮豬肉、無需票證,先到先得。
林曉梅在門口等她,領著往二樓辦公室走。
“甦同志,張主任昨天跟我聊,說現在老百姓就盼著新鮮肉,國營肉聯廠的貨有時候放兩三天,不鮮了,你們合作社的肉要是能保證當天殺當天送,肯定好賣。”
進了辦公室,張長河正拿著個搪瓷缸喝茶,五十多歲的人,眉頭皺著,看著挺嚴肅,看甦歲歲進屋,眉頭緩和了一些。
他指了指對面的椅子︰“甦同志,坐。”
“我就開門見山了,甦同志,你先說說,豬肉多少錢一斤,每月能供多少?”
“豬肉一塊二一斤,保證當天宰殺。”
甦歲歲把檢測報告遞過去,“這是畜牧站和糧站的檢測單,您看,各項指標都合格。”
“目前每月能供五百斤豬肉、要是銷量好,我們能再擴養。”
張長河翻了翻報告,沒說話,又喝了口茶。
“價格還行,但你們是私人合作社,不是國營單位。”
“要是肉不新鮮,我們供銷社擔不起責任。”
“老百姓要是鬧起來,上面得追責。”
“張主任,我能交五百塊押金。”
甦歲歲早有準備,“要是出質量問題,押金不退,我們還雙倍賠償。”
“而且我們是省農林局推廣的合作社,有官方背書,不會做摻假的事。”
張長河放下搪瓷缸,看了林曉梅一眼,又看向甦歲歲。
“押金可以,但供貨量先少點,每月三百斤豬肉,試半個月。”
“要是大伙兒認可,再談長期合作。”
甦歲歲心里有點失望。
不過她也明白,老主任怕擔責,人之常情。
“行,明天我就安排送貨,每天早上八點送到後門,您讓人驗收。”
出了供銷社,甦歲歲找了個公用電話,給司寒霆打了個電話,說試供貨的事。
“試供也好,先讓他們看到質量和信譽。”
“媳婦,你跟老鄉們說清楚,別著急,穩扎穩打比什麼都強。”
回到村里,甦歲歲把供銷社試供貨的事跟老鄉們說了。
趙建軍︰“給供銷社供貨好啊!不用拉著豬去城里跑市場,省得被販子壓價。”
張大柱也點頭︰“我們養的豬肯定好賣。”
劉老頭皺著眉︰“甦同志,我不是潑冷水,公家單位的賬不好結啊。”
“去年俺給公社糧站送了兩百斤玉米,到現在還欠著俺三十塊,去要了三回,都說沒錢,俺們小老百姓,能咋辦?”
這話一出,老鄉們都安靜了。
王彩荷︰“是啊,俺表妹以前給供銷社送雞蛋,說好了月底結錢,結果拖了倆月,最後只給了一半,說是損耗,哪有那麼大損耗?”
甦歲歲看著大家的顧慮,清了清嗓子。
“大家別擔心,這個有法子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