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啟明站在旁邊像個看客,最後是何天媽媽堅持要進去陪產,花了六百塊錢,跟進產房。
開了十指後,進產房,何天生的倒是挺快,只用了半小時,就把慢性子的小丫頭給生出來了。
女兒渾身紅彤彤,皮膚被羊水泡的皺巴巴,頭發倒是又黑又濃密,只出來的時候哭兩嗓子,很快就安安靜靜的,被醫生用粉色小被子包裹著,睜著眼楮到處觀察,也不知道能看見個啥。
何天總覺得自己生個孩子像是一場滑稽的情景劇,跟別人說的萬全準備一點都不一樣。
原本準備送給之前一直幫何天產檢的杜醫生的紅包,也沒能送出去。
幫何天接生的醫生,沒吵架就不錯了,何天不樂意送。
孩子一切都好,很快被放在何天懷里,何天坐在輪椅上被推出去。
孩子生了之後,她就感覺身體像是被人拆了重組一遍一樣,她自己明顯感覺到身體構造是完全不一樣了。
听說何天生了,何天的爸爸才從老家過來,幫著做飯,往醫院送飯。
順產只要住院三天,出院那天,鄭啟明的爸媽也來了。
婆婆見到何天,之前過年時候那點不愉快像是沒有發生過一樣,人沒到,笑聲先到了。
尤其是見到何天的爸媽,上來就握手寒暄,最後湊到孩子跟前,仔細端詳。
“不錯不錯,眼楮像爸爸,鼻子也像,倒是下巴尖尖的像何天,將來準是個大美人。”
說著,婆婆給孩子塞了五千塊錢紅包。
何天愉快的接過來。
這些可以用來給孩子買新生兒保險,不算a的費用,都是奶奶給孫女的,鄭啟明也沒話說。
辦出生證明的時候,鄭啟明在上班,公婆都不在,何天直接拿著兩口子的證件交給親爸,讓幫忙跑一趟,把出生證明給辦了,跟何天姓,悄悄地。
孩子生下來是健康的,出院的時候倒是檢查出有點黃疸,之後還要來復查。
鄭啟明爸媽見狀,只在這邊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提出要回去了。
鄭啟明有點尷尬,他跟何天a了三個月的房租,就是擔心爸媽過來看孩子,要住一段時間,怕住的不舒服,結果只留了一個晚上就要走,讓他在丈母娘面前多少有點沒面子。
何天倒是巴不得她走,誰耐煩頭上多一層長輩的帽子壓著!
不過話不能這麼說出口。
“沒關系,奶奶家里事情忙,就讓她先回去。”
何天抱著女兒正在拍嗝,捏著女兒的小手輕輕揮動,全當打招呼了。
“到時候去醫院復查之類的,就讓我媽媽跟阿姨一起去。”
何天還在月子里,肯定是不方便出門的。
鄭啟明聞言,松了口氣。
“那就要辛苦媽了!”
何天媽媽擺擺手。
“只要你們好好的,我跑跑腿不算什麼!”
原本雙方媽媽就是義務幫忙,結果一個只留一晚上就走,一個從孩子沒出生就陪著了,在醫院生孩子的時候還出面跟助產士吵架,產後又幫忙照看孩子,都是免費的,鄭啟明要是這點道理都不懂,他也就不配當銷售了。
還好多吃多拉,多曬太陽,孩子養的很好,長得也快。
何天早就計劃好了,趁著產假期間,在家把高級會計師證給考了。
她在學校的時候就參加過注冊會計師考試,這個證書含金量高,只是比較讓她惡心的是,考了兩次,每次都只差0.5分,就能上岸。
知道注冊會計師難考,沒想到這麼難,何天果斷放棄,轉而主攻會計師。
會計跟醫生一樣,需要不斷提升自我,與時俱進,每年還要去參加最新的法規培訓,職稱越高越得好好培訓學習,畢竟不小心就可能跟老板二選一進去一個。
等到生育津貼下來,醫院賬單結算完畢,生育一個孩子,基本花不到什麼錢。
總之有了香香軟軟的女兒,何天母愛泛濫,對鄭啟明的錢都不是那麼在意了。
一想到鄭啟明苦哈哈出錢出力,養著別人的孩子,何天心里就奇異的平衡了。
整個產假期間,有月嫂有媽媽在身邊,何天每天听高級會計師課程視頻,背書,喂奶,修復自己的身體。
過的還算愉悅。
收入減少很多,她也不太在意,更沒有提出讓鄭啟明給她補回來。
鄭啟明說得對,孩子是何天自己要生的,生下來也是何天的孩子。
反正鄭啟明心理平衡,何天心理更平衡。
趕在二十八歲的尾巴上,何天成功完成了結婚生育兩件人生大事。
結婚也有一年多,三十歲之前,再考上高級職稱,工資收入更上一層樓,她就可以考慮離婚了。
年底,考慮到爸爸一個人在家孤單,何天留媽媽在身邊,多少有點不好意思,索性跟鄭啟明提要求,把爸爸也一起接過來了。
“頂樓的房子,咱們租都租了,短期要退租,只怕鄰居也不高興,反正現在晚上只有我媽住那邊,讓我爸爸也過來,不至于老人家一個人在家孤單,當然,要是公婆也要來,我絕對歡迎。”
鄭啟明抿唇,明知道他爸媽躲都躲不迭,怎麼可能來伺候孩子呢!
“那行,讓岳父也過來。”
何天笑道︰
“對了,孩子還小,到過年的時候也不過才三個月大,我打算今年跟爸媽都留在西城過年,你要留下還是回去露個臉?”
“孩子剛出生的第一年,不能跟我們一起回去一趟嗎?家里還有很多長輩的壓歲錢等著她去收呢!”
何天皺眉搖頭
“人家都說孩子一歲之內小腦袋跟豆腐似的,不好長途跋涉,還是等明年,以後時間還長著呢!
而且小孩子抵抗力差,外頭人多,細菌交叉感染,大人不覺得有什麼,小孩子經不起折騰。”
鄭啟明想起孩子月子里黃疸的事情,每次跑醫院雖然都有丈母娘和月嫂在身邊,但是開車接送的活兒逃不掉,醫院停車難,出入也難,附近道路都擁堵,實在苦不堪言。
還是算了。
“那也是,等明年,孩子一歲多,正是好玩的時候,剛好可以帶回去見見老家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