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不能再手下留情,像倭國島上的那些人,是人的能留下來,是畜生的,就不配活著,萬沒有他們肆意燒殺搶掠咱們漢人,眼見打不過了,就裝可憐求情,事後再因此對外宣稱無事發生,再給世間制造出更多血仇來!”
昨晚還喝到桌子底下去的費聚,想到這一趟航海之行,看到那些倭寇的矮冬瓜小兵,把漢人活活切成好幾塊,還會當眾凌辱婦孺的事,下意識地振臂高呼。
“鏟除倭寇!誓報血仇!”
這是海軍經常喊的口號。
頂著黑眼圈站在費聚前面的朱棣,同樣下意識地舉起手來,跟著呼應。
常茂更是大聲嚷嚷著。
“凡是倭寇,一個不留!”
“殺殺殺!”
在場的文官之中,還是有些許人認為,陛下的雷霆手段,可能會被後人釘在“暴君”的恥辱柱上。
可當听到將軍們的嘶吼聲,他們的心跟著顫動起來,忍不住也舉起了手臂。
“殺殺殺!”
陛下說得對。
今日不把倭國的仇給報完了,教他們做人。
來日倭國卷土重來,死的可就是大明的百姓。
他們這些臣子,寧願做青史上不予勸誡的庸臣,也絕不當懦夫!
回家就讓自家孩子們參軍入伍,等去年冬的另一半海軍回京,跟著一起去倭國,建功立業去。
“陛下說那倭國遍地金銀,也不知是真是假?”
“八成是真的,沿海那麼多往倭國走私的船只,不賺錢誰去啊?”
“要是拿下倭國的話,收復北地平定南方的軍費就有了。”
此時的文武百官,還無法想象,倭國的金銀具體數目到底有多少。
只當那彈丸小國的產出,遠不及大明。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與陛下一心,從上至下,討伐倭寇!
“倭島各國的地圖還有軍防力量,咱都知曉了,六部尚書留下,剩下的無事退朝吧。”
等到僅剩下六部尚書。
朱元璋這才故作神秘兮兮地拿出了姚廣孝送來的地圖。
還有關于姚廣孝書信里,所陳述的倭島如今動蕩的情況,以及最有利的出征時機,和進攻路線。
劉仁身為兵部尚書,最先查看了書信。
才看了一行字,就听到剩余五位看著地圖的同僚,不停地倒吸涼氣。
“這麼多?!”
什麼這麼多?
倭島上布防的兵力嗎?
劉仁不解地掃了一眼,當看清上面的文字時,也跟著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麼多?!”
難怪島國那彈丸之地,竟有源源不斷的漢奸還有其他國家的人,組成船隊,四處劫掠。
合著島國的金銀,遠超大明的產出。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陛下,如果不將此島拿下,徹底切斷他們的野心,只要有這些金銀在,假以時日,說不定大明的炮彈,也會因為有人因重利誘惑,鋌而走險送到倭島去!”
“劉愛卿說得對,所以咱才急著要拿下這片島嶼,絕對不給他們收買人心和人力的機會。”
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句話放在四海之內皆通行。
朱元璋看向已經看傻眼了的其他四位尚書,朝著薛祥一昂頭。
“咱挖礦的技術比倭國的強,到時候工部多造一些機器送過去,這件事不宜太過宣揚,咱們也得像倭國一樣,先捂它一段時間。”
否則的話,垂涎的人太多了,容易生出亂了。
大明海軍再厲害,也沒有長出三頭六臂。
不說別的。
光是與倭國一海相隔的朝鮮王國,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听說大明要抗倭除倭,他們為了走海運航線,比大明還要積極,但讓他們出力的時候卻像縮頭烏龜,絲毫不顧及,歷來倭寇在中原吃了虧,就會北上把他們浩劫一空的經驗和教訓,目光短淺,只看著眼前。
尤其是臨近倭國的部分地區,更是因為倭人滲透較多,早就成了篩子。
本來海軍要是從朝鮮王國借道前往隱岐,行動會更加便捷,但為了避免朝鮮王國在戰時當牆頭草,反倒誤了大事,干脆也不用他們摻和進來。
“告訴位于朝鮮王國的駐扎官員,要是朝鮮王問起對倭的戰事,就說咱大明在鏟除倭寇,讓朝鮮王國的船只,離著戰場遠遠的,否則誤傷了,可別怪咱大明沒有提前打招呼。”
為了避免朝鮮王國有親近倭國的勢力,暗中派出軍隊相助。
朱元璋還特意把張定邊叫來,讓他去北邊的海域訓練水軍。
如此重任交給張定邊,讓他大吃一驚。
張定邊也是個虎的,回過神來,便脫口而出。
“陛下,你就不怕末將帶著練好的兵,跑去朝鮮王國嗎?”
陳友諒的兒子陳理降了以後,因前兩年怨言頻出,被送去了朝鮮王國,彼時那里還叫高麗王朝,不管叫什麼誰在任,陳理去了都是“太上皇”級別的。
朱元璋雖氣憤于陳理的不識好歹,但送人的時候,還是給足了賞賜。
雖說那邊陲之地,缺吃少喝,但陳理可是大明皇帝親封的歸德侯,遇到朝鮮國王都不用行禮,可以說是土皇帝治下不受什麼約束的過江龍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因此,張定邊雖在朝中沒有得到什麼重用,但感念朱元璋沒有趕盡殺絕,還是老實巴交地听任安排。
但他沒想到,朱元璋竟會給予他這麼重要的任務。
“張將軍忠君愛國。”
朱雄英的夸獎,讓張定邊老臉一熱。
“抗倭是華夏大業。”
盡管朱雄英沒再繼續解釋,但張定邊卻听懂了,對著這位僅一歲半的皇太孫,抱拳一拜。
“皇太孫說得對,抗倭除倭是所有漢人的大業,我張定邊雖顧及舊主,但絕對不會拎不清,萬望陛下放心!”
強扭瓜的不甜但解渴這種事,用于武將身上並不合適。
尤其是像張定邊這樣的猛將身上,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原本朱元璋也沒考慮啟用張定邊這個降將,但听到乖孫,說起張定邊並沒有反意,在陳理死後,便卸甲歸田當起了懸壺濟世的赤腳郎中,不分什麼陳漢百姓還是大明百姓,他對張定邊的提防便徹底消除。
仔細想想,能夠與常遇春齊名的猛將,這些年在他手里蹉跎歲月,確實是屈才了。
“張將軍,此戰你雖是後防,但也要用心,只要立下軍功,咱會一視同仁的,他日倭島盡歸大明之時,歸德侯(陳理)恐怕不便在朝鮮王國久留,咱會派人保護他,只要他改了他的暴脾氣,不讓言官抓住把柄胡亂說話,咱會看在你的面子上,再給他尋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倭國與朝鮮王國的世仇更深。
但這兩者之間又有一種奇怪的默契,那便是誰也不想讓中原王朝,統治其中任何一方,以防形成包夾之勢,它們變成甕中之鱉。
朱元璋特意提醒張定邊,便是鉗制此人的後手。
事關重大,朱元璋可不是一個僅靠他人評價,便無條件信任張定邊這個降將的莽夫。
張定邊單膝跪地,擲地有聲地說道“望陛下放心,末將定邊竭盡全力,不讓倭寇入侵北地沿海,更不會讓朝鮮王國使絆子,若末將做不到,末將甘願獻上人頭!”
立下了軍令狀,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朱元璋讓張定邊收拾收拾,準備北上。
……
倭島,石見國。
今日是石見國國主佐佐木一的三十歲壽辰,前來祝壽的除了歷年到場的貴族家主,還多了一張生面孔,正是自大明東渡而來的高僧——道衍法師。
“我欲立道衍法師為大講師,在石見宣揚法道,大家意下如何?”
佐佐木一話音剛落,便有本地自封的高僧一臉不服地站起來質問。
“大明來的高僧?真是高僧,怎麼可能會橫渡大洋來到我們這里,听說大明的高僧都是精通儒釋道的,敢問這位高僧,你最精通的是佛法呢,還是道法呢?”
喜歡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