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

第631章 大明第一茬,奇形怪狀的玉米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海上浮森 本章︰第631章 大明第一茬,奇形怪狀的玉米

    朱雄英知道玉米剛傳入大明時,產量不高。

    原種種植的畝產,加上農民粗放似的種植,多為撒播,缺乏深耕和肥料,好像只有二三百斤的收成。

    因此不足以與水稻產量抗衡,所以多用于糧食替補之類的,種植在貧瘠的山地丘陵。

    後來徐光啟曾提出,讓玉米增產,需要采用糞田法,除了施肥以外,還要控制苗株間隙,可當地農民粗種種習慣了,官府也未推廣開來,農民沒那麼大的積極性去研究試種,導致它的產量一直長期處于低迷階段。

    後來,明末動亂,加上天災頻發,玉米優勢突顯,種植得多了,有了經驗與有效管理,產量這才漸步提升。

    【大明什麼人才都不缺,尤其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自帶種田天賦,再加上爺爺重視玉米種植,就算這一季秋收畝產上不去,下一季下下季,一定能行的!】

    朱元璋早就有這樣的打算,听到乖孫安慰他,好像生怕他不相信玉米能起到大作用似的,伸手揉了揉乖孫的腦袋,壓低聲音。

    “咱已經讓人去丈量京郊的荒地,準備開墾出來,大範圍種植玉米。”

    水稻小麥都挑地,這玉米產量低些但適應開荒種植,那就是天賜寶物。

    出生就是佃戶的朱元璋,不會像一些皇帝似的,看不上土里刨食的這點收成,認為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

    在朱元璋看來,良田被地方豪紳霸佔著,普通老百姓累得要死要活,有時候趕上天災都吃不飽飯,但荒地可是在朝廷手里握著,只要玉米能種植得出來,他就能死死地把控住荒地,將它們發放到百姓手里去,朝廷發放玉米種子,哪怕一畝只收一百來斤,那也比老百姓去佃地主的田種,來得實惠!

    還有就是,老百姓不會像那些地主豪紳似的,把田地掛在官員名下不交稅,欺下瞞上。

    朱元璋把這些想法,跟朱雄英一念叨,朱雄英心中一動。

    【爺爺,此時的荒地,只要開墾出來多上肥料,再把水利鋪排開來,要不了幾年就是良田!】

    “咱也是這麼想的!”

    【為了防止地主豪紳亂佔地,還有那些商人等開了海,光顧著賺錢不顧百姓的口糧,不如設置耕地限令,每省必須保證多少畝耕地不能減少這種。】

    後世的智慧,這不就用上了嗎?

    耕地限令?

    朱元璋與朱標對視一眼,父子二人都覺得,這個法子可行。

    別看他們爺仨很強勢,能夠鎮得住那些地主豪紳,達官顯貴,可未來的繼承者,一旦好竹出歹筍,天要亡大明,至少這項國策祖訓一旦立住了,再怎樣,百姓也不會餓肚子,易子而食了!

    “咱明日就和老先生他們說一說這件事。”

    朱元璋也不敢和別的臣子商量。

    因為只有老先生和宋濂這些有理想,有氣節的人,才不會在得知國策將立時,利用這個空檔去牟利。

    而其他的官員,都是家大業大族群龐大,不論是忠是奸,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朱元璋與乖孫一邊說著,一邊腳下不停地往玉米種植園走。

    等進了園子,朱雄英一眼就看到了燈光下,那顯眼包似的玉米苗。

    【我的老天爺!這還是我認識的玉米嗎?】

    只見那些深綠色的玉米苗,一根根像火焰槍,要往天上沖似的,長得約莫有兩人高,超過了三米。

    朱雄英倒是經常在爹爹口中,听說玉米苗的長勢,說李儼是按照種高粱的模式管理玉米的,還說這玉米長得和高粱差不多。

    他以為是說外形,沒想到連長度都這麼相似!

    朱元璋看到玉米苗上結的碩大的果實,正驚訝著呢,听到乖孫的心聲,嚇了一跳,趕緊問李儼。

    “李主事,這是咱給你的種子種出來的玉米嗎?”

    這可把李儼給問懵了。

    他又不能反問陛下你親自打水泡的種子,你忘記了?

    只能含蓄的回答。

    “是。”

    “這玉米長得……”

    真像高粱啊,這句廢話,還是被朱元璋生生地咽了回去。

    他想撓自己的頭,最終還是撓了撓朱雄英的頭。

    “乖孫,要不先看看成熟的玉米粒?”

    “看!”

    朱雄英響亮地回應了一聲,在心里補充一句。

    【爺爺,這些確實是玉米,只是我沒見過長這麼高的玉米,我印象里的玉米,長到成熟也只會比你高一截而已。】

    玉米生長周期短,如果光拔節往高處長,那麼必然產量跟不上。

    朱雄英已經明白了,為什麼玉米剛傳入大明時,產量那麼低了。

    就在他把心里的畝產數量,降低到一畝二百斤的時候。

    李儼誠惶誠恐地跪在地上,磕了個響頭。

    “李愛卿,你這是在干什麼?”

    “陛下,這些主米長勢因為施肥不同,長勢不同,微臣觀察發現先長的那二十株玉米,拔節過高,便研究了高粱產量變化的古籍,想將剩余的七株,嘗試矮化試驗,求陛下恩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李儼知道這二十七株玉米苗,就像上天恩賜給大明的神種。

    特別是第一批,不適合拿來做太大的改變。

    可是好種才能出好苗,再加上這些玉米一直是他負責的,他知道這些玉米能給大明百姓,帶來怎樣的好處。

    所以,他想盡最大的可能,增產增收,縮減試驗的年限!

    矮化試驗是個啥?

    朱元璋听得一頭霧水。

    朱雄英卻是險些從懷里蹦下來。

    【爺爺,答應他!讓他做!】

    “李愛卿起身吧,既然你有信心,那你就大膽地去做。”

    在人前,朱元璋把滿腹的疑慮壓下,話鋒一轉。

    “據你估算,如果不做你剛才說的矮化,以那二十株玉米來計算,畝產能有多少斤?”

    “如果像微臣一樣深耕細作,定時施肥,畝產能有兩石之多!”

    李儼的語氣有隱忍的激動。

    這也是他為何要拼死勸諫陛下,讓他嘗試矮化的原因所在。

    矮化過後,產量必然增加,一畝地少說能再多收一兩成!

    【讓我算算,大明一石相當于我認知里的一百八十八斤,兩石那不就是三百七十六斤?】

    這個產量雖然不及現代玉米產量,但對于古代糧食收成來說,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

    知道粗種和精種差距大,沒想到能差一倍。

    術業有專攻,誠不我欺!

    【爺爺,照這個產量來算,我們下一季就能吃上鮮玉米了!】

    朱元璋都以為,深耕細作也只能收一石半。

    沒想到最終的產量,會超出想象這麼一大截。

    “李愛卿,你快把熟的玉米粒拿過來,咱看看長什麼模樣。”

    產量變了的話,這玉米粒會不會也長得更像乖孫說的未來的玉米粒呢?

    喜歡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第631章 大明第一茬,奇形怪狀的玉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第631章 大明第一茬,奇形怪狀的玉米並對大明皇孫︰老朱偷听我心聲哭懵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