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秋?
春秋?
明白了!
“父皇且慢!”
朱標假意阻攔,實際上故意遞話。
“兒臣雖然沒怎麼種過地,但也知道,這各種糧食,有不同的種法,對應春秋不同的天時,兒臣沒有去過埃及,不知道那里的氣候冷熱如何,萬一這會兒不是種植這種……粟米的氣候,豈不是浪費了這五十四粒種子?”
朱標說完,偷偷瞄了一眼朱雄英。
英兒,快接話啊!
此時的朱雄英,正在努力回想著,他從種田小說里,看過的關于玉米種植的方法有哪些。
沒辦法,他所在的福利院不可能設在村里,院長倒是種過玉米,但後世的玉米品種繁多,哪怕是冬天播種,只要有溫室就能種。
院長還是在他小時候種的玉米,他都忘記春夏秋是哪個季節種的了。
【要不還是按小說里學的來?】
眼瞅著朱雄英遲疑不決,朱元璋下了一劑猛藥。
“標兒,不就是浪費了這區區五十四顆種子嘛,等到咱把蒙古打下來,再和西域通了商,想要多少粒這樣的種子,就有多少粒,你說是不是,乖孫?”
朱雄英給了朱元璋一個眼神,讓他自己體會。
【玉米原產地和土豆紅薯一樣都在南美洲,正好在大明的另一端,把陸地上的絲綢之路走到盡頭,還得劃船劃上幾個月,再走一段距離才能抵達目的地。】
【最主要的是,那里的人們文化太落後了,根本不與外界互商,想靠通商得到玉米種子,簡直是白日做夢,這五十四粒玉米種子,應該就是蝴蝶效應造成的大明命運變化,它不發芽不結果,想吃玉米,下輩子吧。】
朱元璋急眼了。
既然這樣,那乖孫你就趕緊回答你爹的話,到底哪個季節種它啊?!
“爹爹!”
“爺爺!”
朱雄英鼓起了十二分的勇氣,為了能夠豐富大明百姓的糧食組成,他豁出去了。
“種種種!”
【我說得這麼明白了,你們听得懂不?】
朱元璋和朱標听懂了,但不敢確認。
“乖孫,你的意思是,你現在就想種下它,看看粟米長出來是什麼樣?”
“種!”
朱雄英重重地一點頭。
【玉米耐旱,但不怎麼抗澇。】
【正好南京過了梅雨季,現在早晚溫差不高,泡種後再種進土里,正好當成夏玉米長,八十到一百天就能長成了!】
【春玉米的生長周期則慢一些,和水稻差不多,就是這玉米苗怕冷空氣,最好放到皇莊的棚里去種,保證溫度。】
朱雄英絞盡腦汁想著。
【我要怎麼告訴爺爺和爹爹,種玉米的這些注意事項呢?】
朱元璋和朱標不約而同的在心里說道︰我們已經知道了!
“爺爺,皇……莊……”
朱雄英不裝了。
被人當成妖孽也不會被切片。
要不是吐字艱難,他就直接把心里想的,告訴爺爺和爹爹了。
朱元璋馬上笑著說道︰“哈哈哈,乖孫跟妹子學種菜的時候,指定听說了皇莊是種東西的地方,好,咱就讓李主事把這些埃及粟,種到皇莊去。”
“硬!泡泡!”
“乖孫你放心,李主事在農事方面可是一把好手,皇莊里又有溫棚,這西邊的氣候,不管是冷是熱,這會兒江南的氣候正好是萬物生長的最佳氣候,咱讓李主事留神盯著它,等它出了苗長高了,咱帶你去看看,行不行?”
【那可太行了!】
不是朱雄英不信任那個李主事的技術,而是任誰面對新鮮的事物也會不知所措,需要試錯。
可是,統共只有五十四粒種子,今年全部發芽結果也收不了多少玉米,看這玉米粒的大小,一株能結半斤到一斤,那都是祖宗顯靈了。
【祖宗顯個靈吧!】
【只要玉米種出來推廣到山地去,而且它天南海北都能種,不像土豆和紅薯一樣必須搭著吃,它能當主食還能當飼料,整棵都是寶,有了它,大明農業再上一步台階,人口也一樣!】
朱元璋听著乖孫的心聲,都在琢磨著。
要不等過了端午節,不等到上元節了,挑個好日子去給祖輩上個墳,保佑這些玉米粒,能夠全部出芽。
為此,就算讓咱治下的百姓人數翻幾番,無論是朝堂之上還是地方官員,因為人口太多向咱叫窮,咱也願意掏內帑的錢養百姓們啊!
“標兒,咱看乖孫挺著急想吃這啥米的,咱這就去找李主事,你們先吃晚飯吧。”
“好的……對了父皇,劉老先生身體無恙,他讓父皇不用擔心。”
“他若無恙,咱就安心。”
朱元璋撂下這句話,匆匆離去。
這把朱雄英給看呆了。
【不是?爺爺這就跑了?】
朱雄英盯著老朱那一閃而逝,連雲奇用跑都跟不上的背影,若有所思。
【怎麼感覺爺爺像是知道了這是玉米粒,對它的重視超過哄孫子了呢?】
【這不科學!】
古人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這麼高強了嗎?
朱標也不知道所謂的科學是指什麼學科,但他知道,不能再讓英兒胡思亂想下去。
不然有可能猜中事實的真相。
“英兒,晚上你想吃……”
【我懂了!】
還沒來得及轉移話鋒的朱標,瞬間呼吸一窒,差點脫口而出。
英兒你懂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