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不滅,何以為家!”
朱棣高聲打斷了朱元璋的話,放出豪言壯語。
“婚期定在明年三月,三月之前,我必定能夠消除近海的所有倭亂,回京與妙雲妹妹成婚!”
朱元璋听到這話,心中不由得一震。
他知道老四引用的是霍將軍的話,他也知道老四的志向遠大,可他沒想到,老四居然能夠為此舍棄兒女情長。
不愧是干大事的人!
馬皇後則覺得她兒子這話,太過年少輕狂。
“棣兒,你是率領神機營去打先鋒的,但不可冒進。”
“母後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數。”
別看朱棣年紀尚輕,日常小事做得毛躁,可在打仗方面,他自有主張。
想要到倭國挖銀山,不能光憑一腔熱血沖過去就完了,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就是整頓之前被滲透成篩子的海防,攘外必先安內。
不然的話,他前腳率船下海,後腳倭寇偽裝成正經商船登了岸,他就成了給倭寇保護開道的“敵軍”。
好這一步父皇一直在整治,等到戰船下海時,他可以撿個便宜直接就著海禁,把船駛出沿海,朝著可以在三五日內往返的海域去進行遠程打擊倭寇以及其他海盜船只。
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
“燕王殿下,下個月就是五月,你離京是在中元節以後吧,再抵達出海口,整頓好了海防以後,最快也得九月份了,那會兒倒是海面平靜了,適合遠航,可僅用不到半年時間,消除近海的倭亂,太勉強了。”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
徐達經過昨晚京營被盜的事,知道朱棣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擁有指揮作戰的本事。
可海上的倭寇,不像京營里的顧敬,會站在那里,任由他們瞄準了去打,而是移動的靶子。
舉個切實的例子來說,哪怕朱棣所在的戰船,不論是兵力還是武器上,佔據極大的優勢,可只要在海面上,一陣妖風刮來,就可能拉開敵我雙方的距離,眼睜睜看著敵船逃之夭夭。
“燕王殿下,戰場之上切忌急功進取啊!”
徐達也是一位武將,自然明白,私情與戰事必須要分開。
朱棣被教育了一番卻難得沒有頂嘴,他先是重重地一點頭,然後一臉愧疚地看向徐妙雲。
“要是趕不上吉日的話……”
“要是趕不上吉日,那就延期!”
徐妙雲不等朱棣開口,自己率先跪在地上,朝著朱元璋和馬皇後大禮參拜。
“臣女深愛娘娘照拂多年,沒有什麼成就卻享受著陛下的聖恩,能夠過上養尊處優的日子,全靠父親在外拼死征戰,臣女明白戰場上的凶惡,在殿下說要出海抗倭時,也做好了一切心理準備。”
這事由朱棣來說,就是耽誤嫁娶日期,萬一在戰場上發生意外的話,徐妙雲這一輩子就要守活寡了。
她不願意讓燕王殿下,背負著家國情仇,還要再背負上可能有負于她的感情枷鎖。
殿下是入海的蛟龍,上了戰場,就該無牽無掛,心無旁騖的同那些惡鬼般的倭寇戰斗。
徐妙雲抬起頭,直視朱棣那雙自責的眼楮,俏皮地眨了下眼。
“臣女還小,臣女等得起,還望殿下能夠凱旋歸來,我會在家里常備嫁衣喜服,以我紅裝待你戎裝!”
“要是我回不來呢?”
朱棣聲音很低,但在場的人們都听見了。
三個長輩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說什麼。
誰也沒有擺長輩的架子。
就像之前他們商量好的那樣,這樁婚事,還得兩個年輕人來決定。
徐妙雲其實在來之前,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但她擔心自己回答得太快,反倒讓人誤會她是一時沖動,便故意沉吟了片刻,顯得她像是經過深思熟慮,而非臨時起意後。
這才一臉決絕的回答。
“若殿下不歸,我便著白衣上戰場,替你完成遺願!”
別看她自幼聰明伶俐,過目不忘,通曉各種書籍,為此被大家稱之為女諸生,但出身將門的人,最擅長的還是以拳服人。
因為她知道,以理服人,只能說服有道德的君子,以武服人,才能說服所有不講道理的人。
論身手,她確實不及大嫂,可論兵法謀略,她不輸男兒!
徐達覺得女兒這個誓言許得太重,卻也無法反對。
誰叫他有時候還需要向女兒請教兵法策略呢。
而朱棣听到徐妙雲的話,一下子就紅了眼楮,也顧不得自己滿身是泥,沖上前去,扶起徐妙雲,把人攬在懷里。
“妙雲妹妹,你放心,我的心願我會自己完成的。”
“哦。”
徐妙雲語氣里還帶點可惜的意味,讓情感向來外放的朱棣,又想哭又想笑。
他怎麼感覺妙雲妹妹很失望呢?
其實徐妙雲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夫君葬身海底,只是,她更希望,自己能夠和夫君一起並肩作戰。
就像當年,互相扶持打天下的陛下和娘娘那般。
可惜時勢無法讓她達成這個心願,除非燕王殿下能夠帶她一起開船,打到倭國去,或許還有機會,體驗一下帝後的來時路。
“妙雲妹妹,你放心,我不會讓你久等的。”
朱棣還要盡快清除完近海隱患,建立起供給後勤海運路線後,開船往出雲國沖,去找銀山挖銀子,回來還債呢。
到時候回京成婚,都只能抽空跑一趟。
想到這里,他又補充了一句。
“妙雲妹妹,委屈你了。”
“殿下為國我為殿下,我不委屈,我很榮幸。”
徐妙雲當著眾人,大大方方的表示。
“我一直為陛下和娘娘能夠讓我成為燕王妃,感到榮幸。”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徐妙雲不僅要讓朱棣沒有後顧之憂,還考慮了所有人的感受,給了所有人一個台階下。
唯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