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朱元璋套套乖孫的話,得知自己的死因是什麼,皇後宮中的總管太監前來傳話。
“陛下,娘娘那邊做好了年夜飯,皇子公主們已經到齊了,都等著您帶皇孫過去呢。”
【哇!只能看不能吃!我哭死!】
朱雄英想擺爛不去。
但他由不得自己。
因為整個嬰兒已經被朱元璋抱起來,蒙了層包被,似抱似扛地出了宮門。
迎面踫到常氏,朱元璋默默地把迎風“暴哭”的乖孫,放到了心肝的位置。
“兒媳婦,你慢慢走,咱先帶乖孫溜溜。”
“……”
常氏無奈撫額。
都說老小孩老小孩。
明明父皇正值春秋鼎盛,在別人面前是威儀十足的皇帝,在英兒面前,卻像一個老小孩。
就在這時,夏荷姑姑在旁邊提醒她︰“娘娘,陛下扛著皇孫跑了,會不會感染風寒?”
“要不夏荷姑姑把父皇攔下來?”
夏荷姑姑只敢上眼藥,哪敢拔虎須,悻然一笑,借口有東西落下,扭頭回了殿內。
常氏知道父皇是個有分寸的人,她當然不會擔心兒子會凍到。
倒是這個夏荷姑姑,生怕她不夠操心。
惹人生厭。
“也不知道殿下什麼時候能回來?”
常氏看向揚州城的方向。
那邊的天花,應該快消散了吧?
她放空了片刻,等到夏荷姑姑回來,收斂好所有的情緒,前往坤寧宮。
哪怕心里再思念,面對呂氏時,也不能表現出來,否則又該無端生出風波了。
……
坤寧宮。
大殿內。
坐北朝南的兩個主座上,馬皇後正坐在右側翹首以望。
在她的左手邊,是東宮夫婦的座次。
由于添了一位皇孫,還特意騰出了擺放搖籃的空位。
因此呂氏只能排到左手邊第二順位,孤伶伶地坐在那里,不時的看向還未出嫁的公主們,點頭致意。
“呂娘娘好。”
公主們顯然與這個才進宮不滿四年,且平時沒什麼交集,同樣也沒什麼地位的呂氏不熟,自然地問候一句,便三五成群,抱團閑聊起來。
她們京城趣事聊到大臣們家中的趣聞軼事,又從時興的首飾聊到最近揚名的風流才子,有幾個年歲大的被打趣了幾句,紅著臉笑鬧成了一團。
氛圍十分的熱絡,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快把房頂掀翻。
“哈哈哈!”
坐在呂氏對面的皇子們,對于這位後進門的嫂子,也是不熟。
最多就是點頭問好的交情,落座後,也是扎堆開始擺起了龍門陣。
聊起了邊關軍防,是先收服蒙古,還是先驅逐韃子?
這群年歲不小的皇子,雖然許多已經分有封地,但沒有就藩,在朝里也不任職。
由于只是兄弟間的閑聊,哪怕思想天真說錯了話,馬皇後也不會出聲制止,反而笑著鼓勵他們集思廣益,早日為他們的父皇分憂。
就在皇子們爭得耳紅耳赤時,四皇子朱棣猛地一拍桌子站起來︰“要讓我選,我先降服沿海倭寇,開通海上貿易,掙夠軍費再打個大的,不光要收服失地,還要開疆拓土!”
少年朱棣翻過年去,已經十五歲了。
他自小便在南京長大,听多了倭寇擄掠沿海百姓財物,甚至搶人的慘況,也見過父皇為了籌齊軍費,一夜白了許多根頭發的情景。
尤其是最疼他的大哥,兒子剛落地就被派去籌措糧草,他沒能力替父皇分憂,至少能幫大哥解決些問題吧?
其他兄弟全被朱棣的喊聲鎮住了,老十七朱權激動得直鼓掌。
“四哥說得對!有錢能買好多好東西!”
朱棣白了一眼這個鑽錢眼的老十七,雖然被捧得不太舒服,但臉上很有光。
這時,五皇子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