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為皇帝開始無敵

第204章 遷都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靈虛 本章︰第204章 遷都

    金鑾殿內,氣機沉凝,鸞鈴輕響,群臣屏息。

    夏浩端坐龍椅,龍眸掃過滿殿,威嚴如天,緩緩開口

    “乾元城已成,朕意已決,遷都之舉刻不容緩。然則,萬事需有序而行。諸卿,各部如何遷入新都,須言之明晰,以定綱紀!”

    兵部尚書率先出列,抱拳沉聲道“陛下,兵部所議,遷都首重安防。臣請以禁軍為先,調撥三十萬禁軍先行駐守乾元城四野,分列八門,以鎮人心。再以精銳十萬,輪番護送遷都隊伍,確保乾元城內外安穩以及遷都隊伍的安全,不給宵小可乘之機。”

    夏浩點頭,神色威然“準奏!兵部依令而行。遷都伊始,必須如鐵桶江山,不容一絲破綻!”

    戶部尚書隨之上前,語聲謹慎而沉穩“陛下,乾元城規模雖宏,但遷徙百姓與朝臣,需籌糧調銀,動用巨大。臣請分四步而行其一,陛下、內閣、軍機處以及六部部分官員先遷往新都,統籌新都事務,留下六部統籌如今皇都事務;其二,先調京畿富戶、工匠商賈,入駐乾元,開市聚業;其三,再擇王公大臣之家眷,隨同入城,以定人心;最後,逐步遷徙京師百姓,帶百姓遷完之後六部再逐步遷入新都,使舊都與新都交替運行,遷移無亂。”

    夏浩沉吟片刻,朗聲應道

    “善!戶部所奏條理分明,當即施行。但要謹記,百姓遷徙不可急促,需安撫有序,務必使民無怨。”

    此時,禮部尚書出列,拱手而奏

    “陛下,遷都之禮乃國之大典,需擇吉日,設天壇祭天,地壇祭地,昭告四海八荒。臣請于新都乾元天極台舉行‘遷都大禮’,以天地為鑒,昭告列祖列宗,使萬民知大夏根基自此牢不可動!”

    夏浩神色肅然,龍椅之上,聲若天雷

    “好!禮部所奏,關乎正統,必當籌辦。擇三月之後吉辰,由朕親率百官赴乾元城,行祭天大禮!”

    群臣低聲呼應,聲若濤海“謹遵聖命!”

    諸葛亮此時出列,長袖飄然,神色從容,沉聲道

    “陛下,遷都非止形制之遷,更是氣運之轉。乾元城陣法以民心為基,越是繁盛,越加牢固。臣請設遷都總司,統籌兵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諸事,以防各部掣肘,致遷徙紊亂。此司由內閣所有閣臣親自統籌,願為陛下分憂。”

    夏浩聞言,目光如電,點頭贊嘆

    “好!諸葛愛卿忠肝義膽,籌謀無雙。遷都總司,自此立下!一應遷都大事,由諸葛愛卿總攬,諸部听令,不得有違!”

    殿中群臣皆心中一震,暗嘆大夏新局之勢已然成型。

    夏浩緩緩起身,聲音浩蕩,回蕩在金鑾殿內

    “遷都大事,諸卿各安其位,三月之期,朕要見乾元城燈火萬家、百業鼎盛!爾等皆為國之棟梁,若有人懈怠……”

    他目光一凜,威勢如山岳傾塌,壓得群臣屏息跪伏

    “朕,必不容恕!”

    殿內百官齊聲山呼,聲震金鑾

    “臣等誓死效命!”

    大夏遷都的大幕,自此徐徐拉開。

    朝議既定,聖旨頒布,大夏上下頓時如沸水般涌動。

    自此之後,乾元城遷都大典正式開啟。

    數日之間,京畿四野,大道之上,車馬絡繹不絕。

    先是御林軍與錦衣衛統領前驅,旌旗漫卷,鐵甲森森,刀槍如林。三萬禁軍開道,步伐整齊如一,戰鼓雷鳴,震得山河俱顫。百姓遠遠觀望,皆屏住呼吸,心中暗生敬畏。

    緊隨其後的是百官家眷、宮中內侍與手持詔書的各部差吏,馬車如龍,彩旆招展,浩浩蕩蕩延綿數十里。

    再之後,大夏各地的百姓陸續隨行。或是肩挑背馱,或是牛車馬車,帶著鍋碗器具、耕牛耕具,簇擁而行。孩童們坐在車頭,眼中滿是新奇;老人則不時回首舊都方向,神情復雜。

    商賈們更是嗅得先機,成群結隊而來。

    絲綢車隊、靈材商旅、靈器鹽商,爭先恐後奔赴乾元城。

    沿途茶肆酒館生意驟然興旺,百姓口口相傳“新都必是繁華之地”,人人心懷希望。

    而在乾元城內,景象更是日日變幻。

    最初,街道空曠,只有工匠與軍卒巡查;數日之後,軍陣進駐,旌旗林立,城池頓時生出威儀;再過半月,商鋪林立,叫賣之聲與車馬嘈雜充斥城中;到了一月之間,酒肆茶樓、客棧書坊,皆已開張,燈火輝煌,市井喧騰。

    城北廣場,數千鐵甲將士日夜操練,刀光映日,號角長鳴;城南商坊,則是人頭攢動,市聲鼎沸,孩童追逐嬉鬧;而城中宮闕高聳,朱牆金瓦,宛如神闕臨世,昭示著大夏新都的威儀與氣象。

    乾元城,逐漸從一座新建的城池,蛻變為承載萬民氣運的帝都。

    百姓口口相傳“自此之後,我大夏基業,當真可萬世長存!”

    乾元城內外,風起雲涌。

    隨著車馬如龍的百姓與軍伍逐批入城,終于到了夏浩親率群臣東遷的時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一日,內閣閣臣、軍機處大臣,以及六部中的一部分重臣,皆奉旨隨駕前行。

    浩浩蕩蕩的車駕儀仗宛若一條長龍,旌旗漫卷,鼓角長鳴,護衛的精銳甲士鎧光灼灼,隨風起伏間,仿佛一堵流動的鐵壁。

    沿途百姓早已夾道而立,或頂禮膜拜,或歡呼振臂。

    老者淚眼婆娑,喃喃道“新都在此,陛下親來,大夏氣運無可阻擋!”

    孩童稚聲呼喊“陛下萬歲”,聲音稚嫩卻真摯,伴隨著人群潮水般的吶喊聲,震得天地回蕩。

    夏浩端坐龍輦之中,面色莊重,神情冷靜而堅定。他透過車簾,遙望前方已然矗立天際的乾元城城闕,只覺心胸中有萬千情緒奔涌,既有沉甸甸的責任,也有振奮人心的豪情。

    乾元城外,朱牆巍峨,城樓高懸,金闕閃耀,在日光照耀下,仿佛一頭剛剛甦醒的巨獸,張開懷抱迎接大夏的帝王與百官。城門洞開,旌旗獵獵,守軍列陣兩側,齊聲高呼,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幾乎要沖破雲霄。

    夏浩車駕自午門而入,沿路百官齊齊跪拜,身著朝服的群臣整齊肅立,隊列如山。隨著龍輦緩緩停下,呼聲匯聚成滾滾浪潮,直撲而來。

    在乾元城的安置早已周密安排。

    宮城雖未盡雕梁畫棟的華美,但各殿樓宇皆規制森然,儼然已有帝都雛形。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重要衙門亦擇地安設,雖然新舊尚顯粗簡,但秩序井然,足以立朝。夏浩下車,登上乾元宮闕,身姿挺拔,目光環顧,眼底閃過一絲堅定。

    入城安頓未久,夏浩便即刻召集內閣、軍機處諸臣,于乾元宮大殿設朝。

    殿宇寬闊,龍案之前,奏折早已堆積如山,皆是與遷都相關的急務有民戶安置之請,有糧秣征調之策,有軍馬開拔之奏。百官屏息肅立,等待皇命。

    夏浩緩緩起身,展開第一道奏折,眉宇深沉,聲音鏗鏘“遷都,非止皇宮移駐而已,此舉關乎百姓安危、軍國調度、天下人心。朕既在此,便要乾元城一日為都,則一日不可有絲毫混亂!”

    言畢,群臣頓時山呼“謹遵聖旨”。

    于是,他命內閣草擬《遷都安民方略》,令禁軍與地方軍分批護送百姓與商賈入城,凡入城者皆有序而行,不得擾民。

    又命六部官員分設新衙,恢復日常政務,使遷都大計不因繁雜而致失序。至于邊關防務、舊都余務,亦須時時奏報,由飛騎傳遞,晝夜不息。

    “糧草調度,尤為要緊。”夏浩沉聲叮囑,“若有一日遲滯,便會擾亂民心;若有一石短缺,便會影響軍心。爾等須以乾元城為軸,統籌全局,不許有誤。”

    閣臣叩首,軍機大臣躬身領命,六部官員齊聲應諾。

    自此,乾元城漸漸運轉起來。

    朝堂上,夏浩每日御案親批奏折,夜以繼日,幾乎不曾合眼;朝堂下,百官分赴各處,督辦軍民安置、戶籍編錄、商賈遷徙、田地丈量,千頭萬緒,皆從乾元城一處遙控而下,整肅如鐵。

    數日之間,乾元城已從初建之態,逐漸化作大夏真正的政治心髒。

    百姓入城,炊煙漸起;軍馬駐防,號角震天;商賈雲集,貨物流通。昔日荒蕪之地,如今燈火漸盛,鼓角與人聲交織,映照出一座新都的興盛雛形。

    而在這背後,夏浩則端坐乾元宮闕之上,目光如炬,統攬全局。遷都是他親自推演的棋局,而乾元城,便是他籌謀天下的新。

    三個月時光倏然而過。

    隨著官府組織的有序調度與軍隊的全力護送,百姓、軍伍、商賈、工匠,以及朝中諸司衙門皆已陸續遷入乾元城。

    至此,舊都漸漸冷落,乾元城則徹底煥發出帝都應有的恢弘氣象街市縱橫,樓閣林立,百業俱興,萬民安居。

    這一日,乾元宮大殿內。

    夏浩端坐于龍椅之上,身著十二章冕服,目光如炬,環視群臣。

    良久,他緩緩開口,聲音鏗鏘而雄渾

    “諸位愛卿,乾元城乃丞相諸葛亮親手推演,以天地龍脈為基,以萬民願力為輔,鎮護大夏國運。今日大夏遷都于此,已非舊都所能比擬。朕意欲改乾元城之名,以彰國祚新生之氣運!”

    此言一出,百官無不精神一振,心中隱隱有所預料,卻仍屏息靜听。

    夏浩繼續道“乾元者,始于大道乾元,寓開天闢地之意,已昭示奠基。但大夏自今日起,當開萬世之基業,立不世之國運。自今日起,乾元城更名——夏京!”

    “夏京”二字出口,殿中頓時一片轟動。京者,天下之中樞也,大夏立國之根本。夏京之名,不僅象征大夏皇朝新都之盛,更寓意萬世昌隆、永固基業。

    夏浩稍頓,復又開口“至于皇宮,既為夏京之心,當以天命為承。舊宮名失之陳舊,不足以承載新都威儀。朕賜其名——承天宮!承天受命,萬邦來朝,大夏基業必當與天地同壽!”

    殿上百官聞言,齊聲叩首,高呼“陛下聖明!夏京之名,威臨八荒!承天宮之名,受命于天,永固江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夏浩目光一掃,神色威嚴而沉穩,心中卻暗暗生出一股豪邁之意。今日起,大夏真正踏入了一個全新的紀元。

    隨即,他揮袖一展,聲音如洪鐘震徹殿宇

    “夏京既立,承天宮既成,諸事已妥。接下來,便當擇吉日,舉辦遷都大典,昭告天下,告慰先祖,令四海萬民皆知大夏國運正盛!”

    百官再拜,齊聲稱頌“大夏萬歲,陛下萬歲!”

    大殿之上,夏浩一錘定音,宣告遷都大典勢在必行。

    隨即,百官便依次上前奏議,群臣各抒己見,或言天象吉凶,或議禮制儀程,或陳百姓觀禮之序,場面熱烈而莊重。

    太史令翻閱星象圖冊,躬身奏道“啟稟陛下,十日之後,乃吉星拱照,天地陰陽相合之時。若在此日舉行大典,可得天意昭示,國運昌隆。”

    禮部尚書隨即叩首附議“遷都乃國之盛事,當以天地為鑒、以祖宗為證。十日之期,既合天時,又足以籌備。臣等願竭力為大夏立下萬世之典。”

    夏浩聞言,朗聲笑道“善!既然如此,遷都大典,就定在十日之後!屆時,群臣隨朕祭告天地,告慰祖宗,並向四海昭告大夏新都之威儀!”

    百官齊聲應和,殿中聲勢浩大,震徹雲霄。

    ……

    自此之後,夏京城內外,立刻進入了緊張而有序的籌備之中。

    禮部最為忙碌,日夜研討典儀,從祭天、告祖到朝會、封賞,無一不細致到每一處細節。翰林學士晝夜書寫詔書,擬定大典所用的祭文,字句斟酌,務求莊嚴大氣。

    工部調集能工巧匠,在承天宮前布設高台與祭壇,以黃金瓖邊、玉石鋪階,宮牆懸掛繡旗,城門張燈結彩,街道兩旁更是豎起高大彩樓。

    兵部則整肅軍伍,挑選精銳甲士五萬,于大典當天護衛四方,並排演行列儀仗,以威臨萬邦。禁軍更是晝夜巡邏,確保城中不出半點紕漏。

    喜歡從成為皇帝開始無敵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從成為皇帝開始無敵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成為皇帝開始無敵》,方便以後閱讀從成為皇帝開始無敵第204章 遷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成為皇帝開始無敵第204章 遷都並對從成為皇帝開始無敵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