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還沒出柳樹鎮地界,丁義珍的手機就響了。
是五金廠新聘的技術員,聲音發緊“丁書記,宏遠的沖壓機明天下午到,廠家派的工程師只能待三天,教會操作就走。咱們……沒人能接得下來。”
丁義珍把手機貼在耳邊,目光掃過車窗外剛焊完的廠房輪廓。
昨夜那點焊花還浮在眼前,穩了,直了,可機器真要動起來,靠的不是屋頂的焊縫,是能把它叫醒的人。
“你把設備型號、操作難點列個單子,十分鐘內發我。”他掛了電話,轉頭對司機說,“不去縣委了,先繞職教中心。”
王大陸在後座翻著各鎮報上來的建設進度表,抬頭問“怎麼,機器還沒到就愁起人來了?”
“機器一到,就得試車。”丁義珍敲了敲前座,“廠房蓋得再結實,沒人會開,它就是一堆鐵。咱們督了安全,抓了進度,現在得抓‘誰來干活’。”
職教中心校長老吳迎到門口,手里捏著一疊報名表“您來得正好,咱們數控班剛招了三十個,可……都是零基礎,三個月都未必能上手。”
“等不了三個月。”丁義珍接過名單,一頁頁翻,“這批人,能焊的、會電的、懂機械的,挑出來,先編進企業編制,工資照發,人歸廠里管,培訓歸你們帶。縣里補一半工錢,算作實訓補貼。”
老吳一愣“這不合規矩啊,還沒培訓就簽合同?”
“現在不是講規矩的時候,是搶時間。”丁義珍合上本子,“規矩可以改,項目不能停。人不上崗,廠就開不了,開不了,前期投的錢全打水漂。”
王大陸插話“我有個想法——雙軌走。一條線,本地挖人退伍兵里找機械口的,返鄉青年里挑肯學的,先錄用,再培訓,邊干邊學;另一條線,往外招,招有經驗的技工、廠長、調度員,待遇從優,解決家屬安置,讓人來了就不想走。”
丁義珍點頭“就按這個路子來。但得定個標準,別搞成‘招誰是誰’。咱們不是救濟站,是建廠,得講匹配。”
當天上午十點,鄉鎮企業人才需求協調會開進了縣委小會議室。
柳樹鎮老秦第一個開口“我們廠要兩個數控沖床操作工,一個懂plc的電工,再加個生產主管。可縣里職校教的還是老式車床,沒人踫過數控屏。”
大河鄉的負責人也急“紅薯粉廠要食品化驗員,最低得中專學歷,會用檢測儀。咱們這兒連化驗室都沒建起來。”
人事局的人攤手“招聘公告發了,可報名的大多是本地待業青年,技術崗沒人敢報。”
丁義珍听著,沒打斷。等一圈說完,他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下三個字定崗、定責、定薪。
“我提個‘三定原則’。”他轉過身,“每個企業,三天內交《崗位說明書》。寫清楚這崗位要什麼技術等級?每天干什麼活?工資多少?有沒有保險?有沒有晉升?寫不明白的,別招人。”
會議室里靜了半秒。
王大陸笑了“好家伙,這是要把招工變成簽軍令狀啊。”
“不是軍令狀,是明白賬。”丁義珍敲了敲白板,“人沖著待遇來,也得沖著前途留。咱們不能一邊喊缺人,一邊讓人來了發現‘上當’。誰招人不寫清楚,出了問題,廠長先檢討。”
職教中心老吳舉手“那培訓呢?光招人不培訓,還是白搭。”
“培訓不停。”丁義珍說,“但得改方式。以前是‘學完再上崗’,現在是‘上崗再強化’。企業招了人,第一周跟師傅看,第二周上手練,第三周獨立操作。縣里派督導,每三天查一次培訓記錄,沒落實的,扣企業補貼。”
王大陸補充“建議設‘師傅津貼’,老技工帶新人,每月多發五百,干滿三個月兌現。誰帶得好,年底評‘金牌導師’,獎金翻倍。”
丁義珍當場拍板“行。人事局牽頭,今天下午就發通知全縣鄉鎮企業啟動‘先錄用、後培訓’機制,縣財政按人頭補貼每月八百,為期三個月。誰卡著不辦,我找誰談話。”
會開到中午十二點,議題從“缺人”轉向“怎麼招人”“怎麼留人”。
散會後,丁義珍把王大陸留下。
“光靠補錢不行。”他靠在椅背上,“得讓人覺得,來咱們這兒,不是過渡,是落腳。”
王大陸點頭“我讓各鎮摸底,看看哪些人有家屬隨遷需求,教育、醫療、住房,能解決的先解決。特別是技術骨干,孩子上學、愛人工作,咱們得托底。”
“還有。”丁義珍抽出一份報表,“我看了職教中心近三年的畢業生去向,八成外流。不是不想留,是留不住。咱們得反著來——別等他們畢業再招,從入學就開始‘預訂’。”
“你是說……定向培養?”
“對。”丁義珍手指點了點桌面,“下學期開始,企業直接進校設‘訂單班’。比如柳樹鎮五金廠,報二十個名額,寫明‘畢業後直接入職,月薪六千起,交五險一金’。學生報了名,簽協議,學費縣里補貼一半。畢業不來,賠違約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大陸眼楮一亮“這招狠,但管用。等于把人才供應鏈提前三年鎖定。”
“咱們建廠快,可人才培養慢。”丁義珍站起身,“不能等機器到了才想起找人。人得比機器早到,等設備一落地,立馬就能調試。”
下午三點,招聘方案初稿成型。
人事局擬了公告,標題就八個字本地優先,待遇從優。
王大陸拿著文件來找丁義珍“要不要加一句‘特別優秀者,可解決編制’?”
丁義珍搖頭“不許提編制。咱們是企業用人,不是政府安置。誰想吃皇糧,去考公務員。這兒只講能力、講貢獻、講回報。”
“那……住房呢?金山縣商品房均價快六千了,普通技工買不起。”
“協調住建局,騰兩棟公租房,專供鄉鎮企業技術崗。租金三折,簽三年合同。離職就退房。”
“家屬工作?”
“婦聯、人社局聯合搞個‘家屬就業對接會’,每個月一次。企業出崗位,政府搭平台,雙向選擇。”
王大陸記完最後一筆,長出一口氣“這下,該齊了。”
丁義珍沒接話。他盯著牆上掛的全縣產業布局圖,目光停在柳樹鎮那片新廠房上。
“還差一步。”他說。
“哪一步?”
“信任。”丁義珍轉身,“咱們說待遇、說住房、說培訓,可外面的人不知道真假。得讓他們看見——有人已經來了,而且過得不錯。”
王大陸明白了“拍幾個真實案例,做成宣傳頁,發到周邊縣市技校、勞務市場。”
“不光發。”丁義珍拿起筆,“下周,我親自帶一批報名者進廠參觀。看廠房、看宿舍、看食堂,跟現任工人聊。眼見為實,嘴說千遍,不如走一遍。”
傍晚六點,丁義珍回到辦公室。
桌上堆著各鎮剛報上來的崗位需求表。他一份份翻,發現一個共性幾乎所有企業,都把“生產主管”列為最急缺崗位。
他撥通王大陸電話“主管崗,不能靠本地培養。得外招。明天就聯系省勞動廳,發專項招聘,待遇直接寫明年薪十五萬起,績效另算,家屬安置。”
“這麼高?”王大陸問。
“一個好廠長,頂半個廠。”丁義珍說,“咱們建的是現代企業,不是作坊。管理跟不上,設備再先進也白搭。”
電話那頭沉默兩秒“行,我馬上辦。”
丁義珍放下手機,抽出一張空白紙,寫下幾行字
1 招人要準——崗責薪三定,杜絕模糊錄用。
2 培訓要快——先上崗,後強化,師傅帶徒有獎。
3 留人要實——住房、教育、醫療,能托底就托底。
4 宣傳要真——帶人進廠看,讓事實說話。
寫完,他把紙推到桌角。
窗外,縣委大樓的燈一盞盞熄了。
他沒動,盯著那張紙看了很久。
然後拿起筆,在最底下加了一句
“人來了,廠才叫廠。人走了,廠就是空殼。”
喜歡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