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灣的探照燈還亮著,丁義珍坐在辦公室翻進度表,王大陸端著倆搪瓷缸進來,一個擱他手邊,一個自己捧著吹氣。
“柳樹鎮今天試編了三百筐,全合格。老李說晚上要請技術員喝酒,被人家躲了。”
王大陸把本子往桌上一拍,“可問題也來了——菜市場那邊說,一次最多收八百筐,多了不要。”
丁義珍嘬了口茶,沒說話,把進度表翻到李家灣那頁“五金件呢?”
“樣品做了三十七種,對接省會家具廠,回話了,說規格基本對得上,但要等批量出貨才談訂單。”
王大陸頓了頓,“大河鄉紅薯粉也快試產了,問題是——沒人知道賣給誰。”
丁義珍把茶缸往邊上一推,抽出一張白紙,刷刷畫了三條線“生產上去了,銷路沒跟上,貨堆在倉庫,利息都吃死人。咱們現在不光得管機器轉不轉,還得管錢能不能回。”
“你是說……建市場?”
“必須要建個市場了,這個事情不能拖。”丁義珍把筆一撂,“全縣十二個鄉鎮,搞出七八種產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客戶來了往哪領?總不能讓采購商開著車滿山轉,看見冒煙的廠就問‘你們這兒賣啥’吧?”
王大陸樂了“那場面是挺滑稽。”
“更滑稽的是,等市場建好了,咱們的產品還沒影兒。”丁義珍站起身,“明天你跟我下鄉,不看廠房,不看地基,就看一樣——他們打算把貨賣給誰。”
天剛亮,兩人就出發了。丁義珍背個帆布包,里面塞了筆記本、卷尺、一包大前門。王大陸拎著個帆布文件袋,上面印著“縣經貿委內部資料”。
柳樹鎮竹編車間里,竹條嘩嘩響,機器嗡嗡轉。丁義珍沒跟鎮干部寒暄,直接蹲在出貨口,看筐的尺寸、厚度,順手拿游標卡尺量了三組數據,記在本子上。
“一天能出多少?”他問技術員。
“按八小時算,一千二左右。”
“存得下嗎?”
“臨時堆在祠堂,再多了就得露天。”
丁義珍起身,走到院外,指著祠堂邊那片空地“這地方,能堆幾天的貨?”
“三天頂天了。”
他點點頭,沒多說。
下午到李家灣,五金廠還在澆地基,但樣品間已經擺滿了沖壓件。丁義珍一個個拿起來看,有的帶毛刺,有的尺寸偏,挑出七八個問題件,問“這些,客戶能收嗎?”
鎮長苦笑“不能。可咱們剛開始,總得有個過程。”
“客戶不跟你講過程。”丁義珍把零件放回去,“人家只看結果——合格就買,不合格就走。你這兒出一千個,九百個合格,他只帶走九百,剩下一百你賣給誰?廢鐵價?”
鎮長沒吭聲。
丁義珍翻開本子“你們對接的家具廠,一年用多少五金件?”
“采購科說,大概兩百萬件。”
“咱們能吃下多少?”
“……要是設備全到位,一年五十萬件,差不多。”
“那就是四分之一。”丁義珍合上本子,“可你拿什麼保證供貨穩定?今天出五百,明天出兩百,後天停電?人家能等你?”
鎮長搓著手“我們也在想辦法……”
“辦法不是‘想辦法’,是‘有辦法’。”丁義珍站起來,“你們現在缺的不是機器,是出貨的通道。沒有統一出口,再好的產品也是散兵游勇。”
回縣里的車上,王大陸翻著記錄本“七個鎮有明確產能,加起來每月能出貨值差不多一百二十萬。可現在簽下的意向采購,連三十萬都不到。”
“剩下的九十萬,就得靠市場兜著。”丁義珍望著窗外,“咱們得建個地方,讓買家一來就能看全貌,談一次就能下訂單,運一次就能拉走貨。”
“地呢?財政能批嗎?”
“批不批是後話,關鍵是——得有個像樣的方案。”丁義珍掏出煙,點上,“你記不記得城西那片廢棄廠區?鐵路支線穿過去,三面環路,當年是農機廠,後來黃了,地一直空著。”
“那地皮……听說有點亂,產權扯不清。”
“亂才好辦。”丁義珍吐了口煙,“真要是干淨地,反倒有人盯著。那地方荒了十幾年,雜草一人高,誰也不當回事。可一旦盤活,就是金角銀邊。”
當晚,縣委小會議室燈亮到半夜。
丁義珍和王大陸鋪開一張舊地圖,拿紅筆圈出城西廠區,又用藍筆標出周邊道路、鐵路貨站、變電站位置。
“三區一中心。”丁義珍一邊畫草圖一邊說,“東邊輕工區,竹編、農膜、小五金這些輕貨放這兒,靠近公路,方便汽運;西邊農產區,紅薯粉、土榨油、腌菜這些重貨,靠近鐵路,裝車直接發;北邊建材區,以後鄉鎮蓋房用的水泥板、鋼筋架,也能進場交易。”
“中間呢?”
“倉儲物流中心。”他敲了敲地圖中央,“統一收貨、統一分揀、統一發運。咱們不搞零售,只做批發集散。誰家貨來了,先入庫登記,買家來了,直接看樣訂貨,銀行結算,物流車隊當天發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王大陸听得入神“這要是成了,金山縣就成了周邊三縣的貨流樞紐。”
“那就不是‘成了’,是‘必須成’。”丁義珍拿起鉛筆,在圖上加了一圈圍牆,“市場歸縣里管,但不養閑人。運營團隊從企業抽調,每家交管理費,自負盈虧。政府只干一件事——確保公平。”
“錢呢?”
“土地不花錢,改造要錢。”丁義珍掐滅煙頭,“咱們現在有進度表,有產能數據,有初步規劃。明天就寫報告,上常委會預審。要是財政真掏不出,就找周叔,看華人華商銀行能不能給點低息貸款——不是救濟,是投資未來。”
王大陸提筆就寫標題《關于籌建金山縣綜合商品集散市場的可行性報告(草案)》。
第二天上午,丁義珍在常委會上把報告一放,有人立馬皺眉。
“先建市場?貨還沒影兒呢!”
“萬一企業起不來,市場不就成了空殼子?”
丁義珍不急,打開筆記本,翻出柳樹鎮的日產量、李家灣的訂單缺口、大河鄉的紅薯庫存數據。
“我問各位一句——咱們讓老百姓集資、讓縣里擔保貸款,圖啥?不就是圖他們能賺錢嗎?可賺不賺錢,不看生產多熱鬧,看銷路通不通。”
他頓了頓“電力突擊隊為啥三天就到位?因為等不起。機器沒電,轉不起來。市場要是沒建,貨出不來,壓在倉庫里,那不是等不起,是虧不起。”
有人嘀咕“可這地……真能批?”
“地不是問題。”丁義珍看著縣長,“問題是——咱們敢不敢往前多走一步?過去是‘有貨才找市’,咱們現在得‘有市才促貨’。市場不是終點,是。”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最後是縣長開了口“方案先放這兒,下周正式議。但有兩條——第一,不能增加財政負擔;第二,得讓企業真正參與,別搞成政府一頭熱。”
“行。”丁義珍收起本子,“只要地批下來,剩下的,我們自己想辦法。”
散會後,王大陸在走廊攔住他“真能成?”
“不知道。”丁義珍看了眼窗外,“但火種已經燃了,風不來,咱們就得自己造風。”
他掏出煙,遞了一根給王大陸。
火苗竄起的瞬間,遠處李家灣工地上,一台新吊車緩緩立起,鋼索繃得筆直。
喜歡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4合院之成為武術宗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