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

第138章 玉門鐵壁鎖烽煙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作家小郭 本章︰第138章 玉門鐵壁鎖烽煙

    第一折 朔風暗度玉門關

    景元十九年深秋,玉門關的夯土城牆在暮色中泛著鐵灰色。姜維撫摸著城磚上深淺不一的箭痕,指尖傳來的粗糙觸感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戰火。自黑水河畔大勝後,三個月來西域表面平靜,實則暗流涌動——斥候每隔三日便傳回急報,司馬昭正往酒泉增調糧草,匈奴左賢王的騎兵頻繁出沒于敦煌邊境。

    “將軍!”張虎頂著風沙疾步而來,軍靴在城牆上踩出一串沙粒,“鄯善國使者求見,說有十萬火急之事!”話音未落,一名頭戴孔雀翎冠的胡商已掀開皮簾,腰間的金鈴鐺隨著步伐叮當作響︰“姜將軍,樓蘭商隊在白龍堆遇襲!劫道者打著魏軍旗號,卻用匈奴的‘狼牙箭’!”他展開染血的絲綢,箭孔邊緣凝結的黑血昭示著劇毒的存在。

    姜維瞳孔驟縮。白龍堆是西域商道的咽喉,若此處被切斷,不僅鄯善、于闐等國的朝貢斷絕,漢軍的糧草補給也將陷入絕境。他鋪開羊皮地圖,紅繩在敦煌與樓蘭之間的區域繃得筆直,突然指向地圖上一處看似普通的綠洲︰“這里——伊吾盧。當年班超曾在此屯墾,綠洲地下必有暗渠。”

    當夜,玉門關的鐵匠鋪火星四濺。姜維親自指導工匠將青銅箭頭改為三稜破甲樣式,熔爐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阿萊娜端來熱羊奶,看著丈夫疲憊的面容︰“木爾丹傳來消息,鮮卑慕容部內亂,慕容涉帶著殘部逃往匈奴營地。”她頓了頓,“維興在太學來信,說洛陽街頭出現大量西域流民。”

    姜維握著還未冷卻的箭頭,金屬的溫度灼得掌心生疼。流民往往是戰爭的前兆,司馬昭此舉怕是要借難民之名,將細作混入西域。他突然想起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警示,心中寒意更甚。

    三日後,姜維率五千精銳騎兵出玉門關。隊伍攜帶特制的“牛皮水囊”與改良後的“四輪運糧車”,車輪裹著厚實的生牛皮,既能減震又可防沙。行至白龍堆邊緣,遠處沙丘突然揚起異常煙塵——不是商隊的駝隊,而是騎兵疾馳帶起的沙霧。

    “結雁形陣!”姜維的令旗劃破長空。漢軍騎兵迅速列陣,連弩手隱藏在沙丘之後。當三百余名騎兵進入射程,姜維猛地揮旗︰“放!”三稜箭破空而出,瞬間穿透匈奴皮甲。為首的騎士扯下蒙面黑巾,竟是消失許久的郭勛——那個曾在白龍堆劫掠商隊的曹魏降將。

    “姜維!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郭勛揮舞著瓖金彎刀,身後匈奴騎兵齊聲吶喊。然而,漢軍並未如往常般沖鋒,而是推出四輪車圍成圓陣。車上的帆布驟然展開,露出密密麻麻的連弩發射器。這是姜維改良的“移動箭樓”,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射擊。

    箭雨如蝗,匈奴騎兵紛紛墜馬。郭勛見勢不妙,撥轉馬頭欲逃。姜維拍馬沖出,亮銀槍直取咽喉。千鈞一發之際,一支毒箭從側翼射來,姜維側身躲過,卻見身旁的張虎慘叫著捂住肩頭——箭頭已沒入鎖骨三寸。

    “帶張將軍後撤!”姜維紅了眼眶,槍尖突然轉向,挑落郭勛手中的彎刀。郭勛跌下馬,慌亂中掏出一枚青銅虎符︰“司馬昭命我……”話未說完,一支流箭穿透他的胸膛。姜維撿起虎符,上面“安西將軍”的篆文清晰可見,這是鐘會的調兵信物。

    此時,斥候策馬狂奔而來︰“將軍!酒泉方向出現魏軍大 ,旗號上寫著‘征西大都督’!”姜維心頭一震,司馬昭竟派鐘會親自掛帥西征。他望向血色殘陽,握緊虎符︰“回玉門關!今夜加固城牆,準備死守!”

    第二折 孤城血鑄銅牆陣

    玉門關內,漢軍連夜構築防線。姜維將城牆分為九段,每段由一名校尉統領,又命人在城外三里處挖掘三重壕溝,溝底布滿削尖的木樁。阿萊娜帶著羌人婦女熬制“金瘡藥”,藥香混著血腥味彌漫在空氣中。

    “將軍,鐘會的先鋒軍已到疏勒河!”霍弋的急報打破深夜的寂靜。姜維登上城樓,遠處火把如長蛇般蜿蜒,鐘會治軍之嚴可見一斑——火把間距絲毫不差,營帳排列方正如棋盤。他轉頭對霍弋︰“去把鄯善王送來的‘響箭’取來。”

    所謂響箭,是鄯善工匠用中空的骨管制成,射出時會發出淒厲聲響。五更時分,姜維親自點燃響箭,尖銳的嘯聲劃破夜空。剎那間,漢軍萬箭齊發,箭尾綁著的浸油麻布燃起大火,宛如流星墜落。鐘會早有防備,命士兵舉盾組成“龜甲陣”,箭矢紛紛落在盾上,火星四濺。

    “放!”姜維再次下令。這次射出的不是普通箭矢,而是裝滿桐油的陶罐。陶罐砸在龜甲陣上爆裂,火焰瞬間吞沒魏軍。鐘會的聲音從陣中傳來︰“姜維,你以為憑這些雕蟲小技就能守住玉門關?”話音未落,魏軍推出“沖車”,巨大的木槌撞擊城牆,塵土簌簌落下。

    激戰至正午,城牆西北角出現裂縫。匈奴騎兵趁機發起沖鋒,為首的正是慕容涉。他的戰馬踏著漢軍尸體,彎刀上還滴著鮮血︰“姜維!交出西域都護印,饒你全尸!”姜維不慌不忙,抽出哈木爾的狼頭彎刀,刀刃在陽光下泛著幽藍——那是淬了羌人秘制毒藥的利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人刀槍相交,火星迸射。慕容涉力大如牛,每一刀都帶著破風聲。姜維卻如游魚般靈活閃避,突然矮身橫掃,狼頭刀精準劃過馬腿。戰馬悲鳴倒地,將慕容涉甩落。漢軍士兵一擁而上,將其生擒。

    然而,局勢並未因此好轉。鐘會調來了“霹靂車”,巨大的石彈不斷轟擊城牆。姜維望著搖搖欲墜的城樓,突然想起諸葛亮在《八陣圖》中“以柔克剛”的教誨。他命人將城中僅剩的十壇烈酒倒入壕溝,又砍來胡楊樹枝,捆成火把。

    當夜,魏軍再次發動總攻。當他們踏入壕溝時,漢軍點燃火把。烈焰騰空而起,形成一道火牆。鐘會望著被火光照亮的漢軍旗幟,咬牙切齒︰“傳令下去,圍困玉門關,斷絕其水源!”

    玉門關陷入絕境。城中水井逐漸干涸,士兵們只能舔舐馬革上的露水。姜維卻每日巡視城牆,談笑自若,給將士們分發“武侯餅”——這種用青稞、干果制成的壓縮干糧,是諸葛亮當年北伐時的發明。他舉起餅大聲說︰“丞相曾說‘糧不絕,心不慌’,只要還有一口吃食,我們就能守住玉門關!”

    第三折 暗渡流沙破重圍

    被困第七日,木爾丹終于傳回消息︰他帶領羌人勇士找到了伊吾盧的暗渠。姜維連夜召開軍事會議,在沙盤上用細沙堆出地形︰“霍弋,你率兩千人佯裝突圍,吸引鐘會主力;我帶三百死士,攜帶水囊從地道潛入伊吾盧,引水源入城。”

    地道挖掘異常艱難,沙粒不斷坍塌。漢軍士兵用胡楊木板支撐洞壁,每前進一丈都要付出巨大代價。當他們終于抵達伊吾盧時,卻發現匈奴騎兵正在破壞暗渠入口。姜維摘下頭盔,露出沾滿塵土的臉︰“用連弩,三發齊射!”

    密集的箭雨下,匈奴騎兵死傷慘重。漢軍趁機搶回暗渠控制權,用牛皮袋裝滿清水。返程時,地道內突然傳來異響——鐘會竟派人挖掘反向地道,企圖截斷漢軍退路。姜維當機立斷,命人點燃隨身攜帶的硫磺,濃煙順著地道蔓延,燻得魏軍士兵咳嗽不止,挖掘被迫中斷。

    然而,更大的危機在城外等待。霍弋的突圍部隊被鐘會主力死死咬住,眼看就要全軍覆沒。姜維將水囊交給張虎,“你先回城,我去接應霍弋!”他帶領剩余死士繞道沙丘,從側翼殺出。改良後的諸葛連弩在沙地上劃出死亡弧線,魏軍騎兵紛紛落馬。

    “將軍快走!”霍弋渾身是血,鎧甲上插著三支箭。姜維一把將他拽上戰馬,“當年丞相在街亭失利,仍能全身而退,我們豈會輸在這里?”兩人且戰且退,終于與接應的漢軍會合。

    回到玉門關,城中已斷水兩日。當裝滿清水的水囊運進城時,士兵們跪地歡呼。姜維望著城頭飄揚的“漢”字大旗,想起諸葛亮的話︰“善用兵者,以水為兵,以糧為刃。”這場水源爭奪戰,不僅是體力的較量,更是意志的比拼。

    第四折 離間巧破聯軍計

    鐘會見圍困無果,開始施展離間計。他派人將偽造的書信射入城中,信中稱姜維擁兵自重,意圖割據西域稱王。同時,匈奴左賢王也放出風聲,只要羌人倒戈,便將北山牧場賞賜給他們。

    城中人心惶惶,部分羌人士兵開始躁動。姜維召集各族將領,在議事廳中央擺下火盆︰“若有人信不過我,可將這封信投入火中。”木爾丹第一個站出來,將書信擲入火中︰“我木爾丹這條命是將軍救的,誰要背叛,先過我這關!”

    然而,危機並未解除。深夜,幾名羌人士兵企圖打開城門,被巡邏的漢軍發現。姜維並未嚴懲,而是親自為受傷的羌人包扎傷口︰“我知道你們擔心族人安危,但鐘會言而無信,當年他滅蜀後,縱容士兵劫掠成都,這樣的人豈會善待你們?”

    與此同時,姜維派人秘密聯絡鮮卑軻比能。軻比能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派慕容恪率五千騎兵南下,在魏軍後方制造混亂。鐘會不得不分兵應對,玉門關的壓力驟減。

    姜維抓住時機,再次施展奇襲。他挑選百名精銳,換上匈奴服飾,混入運糧隊伍。當隊伍行至魏軍糧倉時,漢軍突然發難,點燃糧草。大火沖天而起,照亮了鐘會蒼白的臉。“撤!”鐘會無奈地下令,他知道,這場持久戰,自己輸了。

    第五折 絲路豐碑耀千秋

    景元二十年春,鐘會退兵的消息傳來,玉門關內外歡聲雷動。姜維在廢墟上重建關城,城牆加高兩丈,城門改為雙層鐵皮包裹。他還在城樓上立下石碑,刻下“漢威萬里”四個大字。

    鄯善王親自送來賀禮,車隊中不僅有金銀珠寶,還有百名工匠。“姜將軍,這些人會建造‘坎兒井’,可引天山雪水灌溉農田。”鄯善王笑著說。姜維想起諸葛亮“務農殖谷,足食足兵”的教誨,立刻安排工匠教授漢軍挖井技術。

    阿萊娜帶著維興來到玉門關,少年的臉龐曬得黝黑,卻透著堅毅。“父親,我在太學學會了《九章算術》,可以幫您計算糧草分配!”維興興奮地說。姜維抱起兒子,望向遠方的絲路,商隊的駝鈴聲隱約傳來,那是和平的樂章。

    這一年,西域都護府頒布新令︰凡在西域開墾荒地者,三年免稅;鼓勵各族通婚,子女可入太學讀書。鮮卑、羌人、漢人共同修建的“惠民渠”蜿蜒百里,將祁連山的雪水引入綠洲。

    深秋的夜晚,姜維與阿萊娜登上城樓。月光灑在城牆上,“漢威萬里”的石碑泛著柔和的光。“你听,”阿萊娜輕聲說,遠處傳來胡笳與羌笛的合奏,“這是各族百姓在慶祝豐收。”

    姜維握緊妻子的手,想起諸葛亮的遺願。三十年前,那個在天水城頭望著蜀漢軍旗的少年,終于明白了忠義的真諦——不是固執地守護某個國號,而是讓百姓免于戰火,讓絲路永遠暢通。

    當第一縷晨光染紅玉門關時,姜維再次踏上巡查之路。他的亮銀槍上,新系的紅綢帶在風中飄揚,那是維興親手所系。在他身後,是修繕一新的關城,是辛勤勞作的百姓,是生生不息的西域大地。漢家的忠義精神,正如這巍峨的玉門關,歷經戰火而不倒,在歲月中愈發璀璨。

    喜歡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請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方便以後閱讀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第138章 玉門鐵壁鎖烽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第138章 玉門鐵壁鎖烽煙並對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