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十二年的秋風格外肅殺,五丈原的帥帳內彌漫著血涎香的味道。諸葛亮的手指劃過《西蜀地形圖》,在陰平道上留下最後一道朱砂印記。油燈將他的身影投在帳幕上,帳外傳來姜維與魏延爭執軍糧調度的聲音。
"伯約..."諸葛亮輕喚,喉間涌上的腥甜被他強行壓下。侍從李福正要攙扶,被他用羽扇止住︰"取我枕中銅匣來。"
青銅匣表面的雲紋已被摩挲得發亮,內里整整齊齊碼著三卷帛書。最上層那卷用金線捆扎的,正是後世稱為《甲寅對策》的密卷。諸葛亮蘸著墨汁在封皮補上"若逢甲寅之變"五個小字,筆鋒在燭火中微微發顫。
帳外突然傳來急促腳步聲。楊儀捧著軍報闖入︰"丞相,隴西急報!李嚴舊部在陰平道..."話音戛然而止——他看見諸葛亮正將半塊虎符塞進銅匣,符身上的"白帝"二字在燭光下泛著冷芒。
子夜時分,諸葛亮召姜維單獨入帳。七星燈的火苗在他深陷的眼窩里跳動︰"伯約可知,當年先帝托孤,除明面上的詔書,另有三道暗旨?"說著將銅匣推過案幾,匣蓋暗格突然彈開,掉出半枚刻著"漢"字的玉玨。
姜維的手指撫過《甲寅對策》的絹面,建興十二年的墨香猶存。第一卷詳述改造漢中糧道的方案,附圖中標注的三十處暗門,竟與二十年後陰平侯府私挖的地道完全重合。
"原來丞相早料到..."姜維猛然起身,七星劍挑開帳幕。月光下,五丈原的溝壑輪廓竟與《八陣圖》殘卷上的"死門"方位暗合。蔣斌舉著火把趕來,火光映出諸葛亮當年命人暗埋的鑄鐵管道——這些本該輸送火油的機關,如今滲出漆黑黏液。
阿萊娜的銀鏈突然纏住東北角望樓。眾人趕至時,發現樓基下埋著三具腐尸,衣著竟是章武三年的御林軍制式皮甲。趙夯劈開尸體緊攥的竹筒,掉出的絲帛上繪著改良元戎弩圖紙,落款處蓋著李嚴私印。
"這不是巧合。"姜維展開《甲寅對策》第二卷,諸葛亮批注的"慎防東州"四字正在尸斑位置。突然,西南方升起七道紫色狼煙——正是當年與羌王約定的警示信號,但比預定時間早了整整二十年!
定軍山古墓的封土被暴雨沖開時,姜維正對照《甲寅對策》第三卷核查陪葬品。青銅棺槨內的陪葬劍器突然發出嗡鳴,劍身"章武"銘文下,竟暗刻著"甲寅重鑄"四個小字。
"開槨!"姜維的七星劍劈開棺蓋,棺內沒有尸骨,只有整整齊齊碼放的二十架連弩機括。蔣斌用匕首撬開弩臂,掉出的青銅齒輪刻著"建興十二年制",齒距卻與陰平侯府私造軍械完全一致。
阿萊娜的銀鏈掃過墓室壁畫,震落的塵土下顯出血色符咒。趙夯湊近細看,竟是《八陣圖》變陣口訣,但"生門"方位被人用利器篡改。姜維突然揮劍刺入壁畫眼楮,機關轉動聲里,整面牆翻轉露出鑄鐵暗門。
門後密室堆滿樟木箱,封條上"景耀六年"的官印尚未干透。劈開箱蓋,成捆的益州軍報中夾雜著陰平侯府賬冊——記載用蜀錦換取攻城器械的交易,最早的日期竟是建興十三年春!
七星劍劈開最後一道鐵索時,姜維的銀甲已布滿箭痕。潼關外的魏軍突然亮出五十架改良沖車,車頂飄揚的竟是二十年前趙雲親軍的玄色戰旗。趙夯帶人點燃桐油火溝,卻發現烈焰觸車即滅——車體表面涂著西域秘藥。
"用丞相留下的磁石陣!"姜維擲出帥旗,旗桿中空的磁丸吸附住機關獸關節。蔣斌趁機帶死士突入敵陣,劈開的沖車腹腔里掉出成捆密信——益州牧官印下,竟是用《仇國論》頁碼編排的弒君詔書!
危及時刻,西北山巔突然響起《梁父吟》。三百丹陽兵手持淬毒苗刀殺入戰團,刀柄暗格掉落的絹布寫著︰"此刃用五丈原隕鐵打造。"姜維認出領兵老將手中的羽扇——正是諸葛亮臨終前交給李福的那柄!
黎明破曉,潼關城頭漢旗獵獵。姜維展開《甲寅對策》末卷,諸葛亮的手書在朝陽下清晰如新︰"若見此卷,則亮之計成矣。漢室復興,當在甲寅。"遠處,洛陽方向的天空泛起魚肚白。
喜歡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請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維鐵蹄踏破魏都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