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奇手上有人命,這就好辦了,冷景瀾想了一下︰“把證據交給大理寺,明日讓他們跟我一起去抓人。”
“是。”
甄應天看冷一離開,擔心道︰“主人,暴奇工程隊人不少,明天咱們要不要讓策大人過來?”
他擔心暴奇的人會激烈反抗,他不想有任何意外發生。
冷景瀾道︰“不用,撼山門的人已經到京城了,明天有他們在,暴奇的人翻不出浪花。”
甄應天一听,他還以為冷景瀾把人派回去保護村子了,沒想到調到京城來了。
——————
皇宮。
念瑤正在跟皇帝說這冷景瀾對于城西新區的規劃內容。
皇帝看著計劃書,還有規劃圖,不停點頭。
“父皇,您覺得這規劃怎麼樣?”
念瑤說完,看著皇帝。
皇帝放下手中的規劃圖,滿意道︰“念瑤,你這夫婿當真是個不錯的。”
隨後手指一下一下敲著規劃圖︰“念瑤,你對這事怎麼看?”
“父皇,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完全贊同景瀾的做法。”
皇帝看著自己這個失而復得的女兒,嘆了口氣︰“皇兒,冷家那小子手段高明,心思復雜,若是他有異心,你……”
話未說完,念瑤急急打斷了他︰“父皇,景瀾待我如何,我很清楚,景瀾的為人,我也很清楚。”
“還有,父皇,我知道你一直對他有意見。”
皇帝派人去查念瑤的過往,得知兩人成親是因為冷景瀾醉酒亂來,便對他很不滿。
只是兩人成了夫妻已是事實,而且還有兩個孩子,兩人也挺和睦。
皇帝才壓下了心中的不滿。
皇帝看念瑤維護冷景瀾,嘆了口氣︰“念瑤,今時不同往日,你現在是皇女,將來還要繼承大統。”
“冷景瀾那小子一開始對你就手段不純,若是他將來再有二心,父皇魂歸九天,就沒有能抗衡他的人了。”
皇帝看著冷景瀾短短時間,便成為了尚書令,成為朝肱骨重臣。
最主要的他還很有錢。
有錢有權有勢,頭腦清醒,手段高明。
這樣的人就算放在自己身邊他都不放心,何況放在剛歸朝不久的念瑤身邊。
但凡他想,傾覆王朝只在轉眼間。
念瑤听皇帝的話,原來不信任的根源在最初的那場誤會。
冷景瀾對自己如何,她很清楚,開始的時候她是帶著懷疑的,只以為他是為了負責,可後面的許許多多的事讓她看清楚了。
冷景瀾心口一致,不然也不會把那麼重要的空間告訴自己。
對于景瀾的人品,她也很認可。
冷家菌醬、人參、還有其他的東西,其實給景瀾賺了許多錢,十輩子都用不完那種。
可他手中其實並不剩下多少,幾乎都換成了金子,換了靈泉水。
念瑤看他收割空間中的糧食,耗費的靈泉水不計其數,但為了百姓,他一點都不心疼。
之前漠北關大戰,他讓月先生假扮波斯商人賣糧食給北狄人的時候,她很不理解景瀾的做法。
為什麼要把糧食給不相干的北狄人。
景瀾當時簡單的回答她︰“北狄之所以進攻大夏,是因為活不下去了。”
“你希望所有人都能吃飽飯,北狄人除去他們的身份,也是人。”
後來她跟著景瀾去了北狄,看著他們瘦骨嶙峋,可憐至極,她想讓冷景瀾多給一些糧食。
但景瀾拒絕了。
她也很不理解,覺得他心狠。
可景瀾說︰“我們是敵對國家,讓他們有口吃的就行,不然喂飽了,就要找事了!”
當時的花念瑤不是很懂。
但現在的賀念瑤懂了。
冷景瀾是一個有大格局的人,念瑤甚至認為,景瀾根本就不把大夏放在眼里。
也是,景瀾擁有空間,還有那神奇的金藤,只要他想,踏平四方諸國,並不是難事。
只是戰爭一起,受苦的是百姓。
他不願意。
皇帝看念瑤發呆,以為她被自己提醒到開始擔心了,說道︰
“念瑤,你不用擔心,在你上位之前,父皇會替你想好制約他的辦法!”
念瑤大驚︰“父皇!我與景瀾同生共死,你要是動他,我便跟他去。”
念瑤擔心自己的威脅沒有用,皇帝不信任景瀾的源頭在那晚的荒唐,一咬牙︰
“父皇,其實是我主動爬上了冷景瀾的床,是我算計了他!”
此話一出,權公公無奈的閉上了眼楮轉過身去。
這麼勁爆的消息被自己听到了,不會被滅口吧,早知道剛才就出去了,留在這里端什麼茶倒什麼水啊……
權公公此刻只想當一個聾子瞎子,听不到,看不到。
皇帝听到也呆了片刻,看向一旁的權公公,看他轉向一邊,嘖了一聲︰“出去吧。”
權公公如蒙大赦,趕緊溜了。
留下念瑤跟皇帝大眼瞪小眼。
皇帝有些不敢相信,他嬌滴滴的小女兒,真做了這麼大膽的事?
“你真設計了冷景瀾?”他那麼精明的一個人,能被你設計到?不會是被他將計就計了吧。
念瑤自然听出了皇帝的懷疑,無奈的把當初的一切都說了出來。
“父皇,景瀾在我們發生關系之前確實就是村里的愣頭青,他也跟我說過,可能是因為我的緣故,讓他一夜開竅了。”
“父皇,景瀾的心,日月可鑒。”
皇帝看女兒這麼維護冷景瀾,心里是又酸又澀。擺擺手︰“行了,父皇知道了。”
他對冷景瀾的不滿確實是源于他對自己女兒亂來。
現在情勢反轉了,是自己女兒給別人下了套,這……
果然是他的女兒,不認命,不服輸。
也算她運氣好,設計到了一個好男人。
要是冷景瀾不負責,任憑念瑤自生自滅,不敢想念瑤會是什麼下場。
皇帝想到這,對冷景瀾的好感增加了一點點點點……
說來說去,自家的白菜都被冷景瀾拱了。
隨著念瑤的坦白,冷景瀾在皇帝心中的形象算是扭正了過來。
對于他城西新區的規劃,皇帝也點頭答應了。
翌日。
冷景瀾果然如前一日說的那般,提出了重修各地道路。
張浩攜一眾大臣,積極響應冷景瀾的做法。
奏折呈上去,皇帝先看了,之後傳給下方諸位大人閱覽。
策溫看後頻頻點頭。
吳三季、習忠也是表示這項措施能給許多人提供上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