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灰牆黛瓦的屋檐上還掛著零星的樹葉,風一吹,簌簌地往下掉。
徐大志嘴里叼著根紅塔山,也沒點,就那麼在嘴里咂摸著味兒。他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樓下幾輛二八大杠歪歪扭扭地軋過廠里的泥地,留下一道道車轍。
“兩手準備……”他含糊地咕噥了一句,煙卷在唇間顫了顫。
辦公室里暖氣開得足,熱得人有點燥。他轉身從桌上摸起火柴,“嚓”一聲點燃了煙,深深吸了一口,這才覺得腦子清楚了些。
秦翔和齊子健——這倆名字在他心里轉了好幾圈。都是踏實人,做事穩當,管管內部勉強還行,可真要掄起膀子開拓戰場、鎮住大場子,還是嫩了點。
明年開春,又有幾家小廠要合資進來。他徐大志就算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總不能每個分廠都讓他親自擼袖子上陣吧。他需要幾個真能打的骨干,能替他沖鋒陷陣、獨當一面。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可有的是!”他吐出個煙圈,自言自語道,這話糙理不糙。
先前重用齊子健,是沒辦法。那時候他的小麥電子總廠剛起步,能內部提拔齊子健這種水平的,已經算燒高香了。可眼下,時移世易。
三鑫和小麥電視機接連上市,雖說主要市場還在南都省內,可銷量是實打實地往上竄。機器嘩啦啦地生產出來,又嘩啦啦地賣出去,鈔票也跟著嘩啦啦地流進來。
如今的興州電子,再也不是幾年前那個窮得叮當響、差點關門大吉的破廠子了。小麥集團名號不算響徹全國,但至少在這片地界上,沒人敢小覷。
底氣足了,心思就活了。
徐大志眯著眼,目光穿過裊裊青煙,仿佛看到了更遠的地方——川省,長紅彩電。那可是一家響當當的國營大廠,人才濟濟。
挖他們的人過來,以前是痴人說夢,現在……未必不能琢磨琢磨。
他太清楚這里頭的門道了。國營大廠,听著光鮮,架子大,優勢是多,可包袱也重。尤其在“人”這件事上,和自家這種合資企業根本是兩碼事。
他們這兒,工資給得高是出了名的。挖人?簡單!只要你看上去是那塊料,真有技術、有本事,價錢隨便開。你要多少,只要值,我就敢給。說白了,就是砸錢,不講道理地砸錢。
可長紅那樣的國營廠子呢?規矩大過天。工資那是按級別、按體系來的,一分一毫都亂不得。
徐大志掐了煙,走回辦公桌旁,從抽屜里翻出個小本本,上面記著些他打听來的零碎消息。
就比如長紅彩電那位姓李的老總,一年到頭,工資加獎金,滿打滿算一萬二千塊。這數在普通工人眼里,簡直是天文數字,夠一家人過上神仙日子。
可徐大志撇撇嘴。同樣是做彩電的,他听說那個tx的楊總,人家是私營企業主,身價少說十二萬!整整十倍!
tx的生產經營,說實話,還不如長紅紅火呢。但架不住人家賺的錢是自己的。李總再厲害,那也是給國有資產打工,拿的是死工資。
這領頭羊的待遇差著十倍,底下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工程師、技術員、管理能手,待遇差距得多大?
徐大志手指點著桌面。楊總那邊能甩出幾萬的年薪,眼楮都不眨地去長紅挖人。只要他覺得這人一年能給他賺回比幾萬更多的利潤,這買賣就值!
長紅彩電行嗎?就算明知道某個人才出去一年能給別人賺一百萬、五百萬,甚至一千萬,他們能給出十萬年薪留人嗎?
不能! 他們的工資體系卡得死死的,一年到頭,頂天了也就那樣。一萬二,就是李總那個級別難以逾越的天花板。
“這不是逼著人才往外跑嗎?”徐大志搖搖頭,心里那點念頭越發活泛起來。
他重新點上一根煙,思緒飄得更遠。興州城這小城,還是太閉塞。真正頂尖的人才,誰願意窩在這兒?要挖,就得去大魚塘里釣。
長紅……那可是個大魚塘。里面多少有本事的人,憋屈在固有的級別工資體系下,一身能耐換不來相匹配的回報。他們心里能沒點想法?
徐大志仿佛已經看到那些技術大拿、管理干才,在長紅的框架里按部就班地熬著資歷,看著外面風起雲涌、個體戶和合資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心里那團火,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憋不住了。
他需要做的,就是遞過去一根足夠結實的橄欖枝,不,是金枝子!
錢,他現在舍得給。職位,也能給到位。來了就是骨干,就能真刀真槍地干事業,賺了錢還能實實在在地分到好處。
這誘惑,有幾個真正有野心、有本事的人能扛得住?
窗外傳來幾聲自行車鈴響,清脆得很。徐大志走到窗邊,看到廠里的工人們正說笑著往食堂走,一個個臉上都紅撲撲的,帶著對午飯的期待。
這幫人,能跟著他把一個瀕臨破產的廠子做到今天,也不容易。但未來的路更難,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技術迭代會越來越快。光靠人埋頭苦干,不夠了。
他必須給這架剛剛加速的馬車,裝上更強勁的引擎。而引擎的核心,就是人才。
去長紅挖人……這事兒得好好盤算盤算。不能蠻干,得找準目標,得悄無聲息地接觸,得開出讓人無法拒絕的條件。
川省……他現在還沒去,但不代表不能提前布局。他在心里默默過了一遍可能的人選名單,技術、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各個關鍵環節,都需要好手。但生產副廠長這個帶頭人,更關鍵。
小麥電子總廠幾次出問題了,那就說明齊子健有一定的短板,不適合擔任這麼大的電子廠副廠長職務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徐大志低聲念叨一句,眼里閃過一抹精光,“這回,得下點本錢了。”
他仿佛已經看到,那些身懷絕技卻不得志的人才,從龐大的國營體系中被他“撬”出來,匯聚到興州這座小城,給他帶來新的技術、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活力。
到那時,他的商業版圖,可就不止眼下這點規模了。
徐大志捻滅煙頭,臉上露出一絲篤定的微笑。事情,就這麼定了。年前,就得把這事兒提上日程,而且要盡快。
他得好好琢磨琢磨,這第一鋤頭,該先挖向誰呢?這可是個技術活,得像泥鰍鑽豆腐——非得又滑又準才行。
窗外,天色漸漸暗淡下來,興州城的燈火次第亮起,昏黃而溫暖,映照著這個正在飛速變化的小城,也映照著徐大志眼中躍動的、充滿野心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