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支八路軍的解放區內一切都是欣欣向榮,基建工程大量的開啟,老百姓有了工作,同時還能吃飽飯。
時不時的還能積攢下來一筆錢用來貼補家用,或者用來供小孩子讀書。
一座又一座的工廠,拔地而起,一堆又一堆的工業設備進入工廠,然後正式進行生產,擁有足夠的鋼鐵和煤礦,作為工業的原動力。八路軍的工業發展相當的順利。
除此之外,李雲龍著重還強調了輕工業的發展,畢竟重工業。這個東西它和民生關系不大,輕工業才是真正關系到民用經濟的東西。
系統的輕工業大禮包同樣也被它全部使用出來,使得八路軍的解放軍在短短整軍的4個月時間里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大量的工業人才輔佐著這一個薄弱的工業發展,而4個月後大片的工廠已經完成了建造工業已經開始了生產。
唰的一下,4個月過去了。
6月16號——
這4個月的時間里,八路軍的各支部隊已經完成了整編和訓練。
當然,4個月的軍事訓練肯定不可能迅速精銳部隊,不過也讓他們初步掌握了所有的軍事作戰技巧。
與普通的步兵來說,這一點已經綽綽有余,至于裝甲兵之類的還不夠,裝甲兵的正常訓練時間需要一年半。
不過4個月的時間倒也足夠他們使用t34坦克作戰,畢竟這個坦克是出了名的簡單。
勉強作戰不使用步坦協同的話沒問題。
如果要強行執行不談協同作戰的話,還是有可能會撞到自己人,畢竟這種戰術本身不是什麼很簡單的東西,裝甲兵的嚴格訓練是必然的。
4個月的時間,李雲龍的系統也給他提供了大量的物資和武器裝備,他同時也全部提供給了各支部隊。
包括由系統工廠生產出來的12,200套步兵班裝備。
1464輛麒麟中型坦克。
這些剛剛下生產線的麒麟中型坦克成功地替換掉了八路軍中一半的中型作戰坦克將大部分的t34坦克給換了下來。
不過t34坦克也沒有被八路軍全面淘汰,畢竟這個坦克的訓練比較簡單,容易讓這些普通的士兵快速上手,因此八路軍內保有量還在1200輛的t34坦克全面裝備給了另外4支野戰軍。
麒麟中型坦克,其中1000輛的麒麟坦克集中于中央教導總隊之中,剩余的13則是交給另外4支野戰軍,由那里面的系統士兵進行駕駛。
bf109戰斗機生產數量來到1220架,再加上八路軍原本就擁有的367架bf109戰斗機八路軍的bf109戰斗機保有量來到了1587架。
105毫米榴彈炮總共是857門,搭配其配套的裝甲車以及運輸車,還有炮兵的武器裝備。
b29中堡壘轟炸機數量為122架,加上八路軍原有的三十架b29轟炸機數量來到了152架。
p47雷電戰斗機︰610架。
八路軍的空軍總力量來到了2000多架各式戰斗機轟炸機。
這樣的空軍力量或許和日軍的空軍總數還有所差別,但是也足以對抗日軍任何一支派遣軍畢竟質量擺在這里。
之前小鬼子的華北派遣軍就已經和八路軍爭奪過制空權,最後的結果還是被打的遍體鱗傷,而現在有2000多架各式戰機,已經足以八路軍控制一些戰區的情況。
哪怕八路軍的這2000多架各式戰斗機要分成5個野戰軍也同樣。如此至少制空權不再是小鬼子的獨屬八路軍依舊有能力爭奪制空權。
對于剩下的卡車裝甲車以及防空炮的數量就不再一一敘述,這些輔助性的武器數量大多都在800多到1000多到2000多左右,數量充沛。
當然了,如果僅僅只靠李雲龍現在系統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不足以武裝160萬的八路軍的之所以能在4個月內完成對160萬八路軍的武裝,第一是李雲龍的教導總隊不需要再加上其他的武器裝備。
第二就是八路軍的重武器那些李雲龍的系統工廠還是提供了足夠的數量,與剩下的輕武器就得看八路軍現有的軍工場所建造出來的東西了。
第1個月的時候,各個工廠就已經全部開工,在那時候八路軍的所有軍工產業同時開工,全力以赴地開始制造起了各種各樣的配置。
包括但不限于普通的一顆子彈一支步槍再到上面的一門60毫米,迫擊炮80毫米迫擊炮,是75毫米和150毫米的步兵炮這些普通的輕武器都給本土的兵工廠帶來了很好的練手選擇。
其實除了這些以外,那些輕工業的工程也為八路軍的作戰部隊提供了大量的軍靴軍裝以及睡袋。之類的一系列的東西包括全套的羊毛制品。
別懷疑,現在的八路軍和曾經已經不一樣了,所有的軍裝都是由高級羊毛布組成的。主打的就是一個和世界各國的軍隊完全接軌。
高華程度現在只有德軍和美軍可以與八路軍部隊相提並論,至于聯盟軍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們不行,他們太窮了,他們現在的軍費只比八路軍高上一點點,而那一點點卻比八路軍高上了三倍到4倍左右的兵力。
加上廣袤的土地所給他們帶來的運輸壓力,聯盟的軍隊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大量的軍工廠開工建造的緣故,所以為李雲龍系統工廠生產力的不足填補上了很大的一塊空白,至少在步兵班武器裝備上是這樣的。
同時除此之外還有和聯盟的交易,李雲龍使用了400輛t34坦克與聯盟進行了一單交易,交易的內容為聯盟方面提供18個師的甦械師武裝,一大批的普通原料礦產還有糧食。
這些東西此時也源源不斷地運入了八路軍現有的解放區內為一部分的部隊解決了武器裝備的不足問題。
別嫌棄甦械武裝不好用,暫時性的進行訓練是綽綽有余的。等時間慢慢推移,這些武器裝備一樣會被替換掉。
反正都是在訓練,就不要那麼挑剔了,總比直接拿著小鬼子的武器來訓練好的多吧甦械武裝雖然差了一些,但也沒差到哪里去。
最後完成整編和訓練的八路軍部隊除掉李雲龍的第五野戰軍,另外的四大野戰軍總共擁有部隊86個師。
86個師分別不屬于四大野戰軍之中,完成了四大野戰軍的初步,軍隊編制情況。
當然了,這只不過是一開始的情況,接下來具體會是什麼情況就要看到時候各支部隊自己主官的能力了。
哪怕八路軍現在已經有了這麼多的正規作戰力量,此時的八路軍也沒有取消一貫的優良傳統,那就是各支部隊可以就地發展,只需要上報總部即可。
160萬的部隊看起來是挺多的,但實際上在整個國家的體系來看完全不夠。日軍可是號稱有700萬大軍。
怕這只不過是號稱,但是隨著日軍新的擴軍計劃完成日軍的700萬部隊中至少有400多萬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訓練
其中有將近300萬的部隊部署在中國戰場與八路軍中央軍對抗。
駐軍需要更多的部隊,需要更多的部隊用來應對日軍,同時也用來和解決中央軍之後有可能爆發的內戰問題。
當然了,除了軍隊上的變化之外,現在的八路軍工業上也是出現了莫大的變化,隨著李雲龍的全力施行,此時的八路軍工業的總體行列已經等于是日軍的13。
沒錯,就是。在不依靠李雲龍的系統工廠作為一個生產力的情況下,此時八路軍在4個月的發展里,僅僅只是工業總量就已經相當于日均的13。
當然了,工業不是這麼算的,之所以能達到13,不是生產力達到了13。
主要是李雲龍系統所提供的10個鋼鐵廠提供的鋼鐵產能,給八路軍的工業狠狠地往上提了一節。
對于其他的是工業生產能力可都還沒提上來,其中包括火炮。
哪怕是75毫米的步兵炮和150毫米的步兵炮,或者是105毫米的榴彈炮,此時八路軍的軍工廠火炮生產線全部一起動手進行生產,一個月時間百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產能也不過就是區區100門。
而且這100門還不是配套的,沒有那些裝甲車和卡車。
75毫米的野戰炮和步兵炮產能倒是高一點,一個月至少可以弄出300門。
這樣的產能還是有些太少了。
當然了,除了這些以外,還有那些被李雲龍強行拉出去挖礦和開荒的俘虜們,他們在這4個月的時間里也給李雲龍帶來了不少收益。
甚至還加快了自家工廠的建設額度,這些家伙每天都可以給李雲龍帶來大量的利益,畢竟李雲龍可不會給他們吃飽,甚至隨便給點吃的也就算了。
這些俘虜死不死的,跟李雲龍沒有關系。
就是這種隨心而為的操作,使得李雲龍的工廠建造速度大大增加,僅僅只是在這4個月的時間里,民用工廠數量就整整增加了10座,應用工廠數量增加了兩座。
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民用工廠才是生產力,在軍用工廠暫時足夠的此時發展民用工廠才是現在李雲龍真正要做的。
這俘虜絕對都是寶貝啊。
雖然這些戰俘失去了他們原本安逸的生活,過上了需要為人民服務的生活,但是說迎接而來的可是祖國的茁壯發展。
當然了,雖然其中有大部分的俘虜都是東南亞普通軍,但是那些人又不是我國民眾,何須對他們執行優待政策,本該為我國奉獻。
雖然李雲龍失去了基建的建造增幅,但是他卻獲得了一個更好的增幅。
戰俘建造增幅。
這一下肌腱的增加,效果只不過就是要損耗一些哺乳的幸福生活而已。
這算什麼?
為人民服務是他們的榮幸。
不過由于民用工廠和軍用工廠都有建造的緣故,所以李雲龍後續也將這些俘虜刷出來的額度通通的拉到海軍造船廠上來了。
多出來的兩座軍用工廠生產則是被填補到了卡車生產上畢竟160萬的軍隊需要的卡車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多出來的兩座民用工廠則是開始開工建造海軍造船廠,海軍造船廠的造價則是8000萬。
按照李雲龍此時投入的民用工廠數量160天就可以有一座海軍造船廠建造完畢。
當然了,如果李雲龍願意抽掉更多的戰俘提供的獎勵到這里來的話,建造速度還能更快。
喜歡抗戰︰向著元帥目標前進的李雲龍請大家收藏︰()抗戰︰向著元帥目標前進的李雲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