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這一關鍵線索後,呂副局長立刻下達指示,要求市內各區的交警、巡警即刻行動起來,在全市路面展開對那輛桑塔納出租車的全方位查堵。
考慮到持槍殺人凶手很可能還在車上,為切實保障執法人員的生命安全,呂副局長著重強調,各單位在執行堵截任務時,必須做好周全且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絕不能有絲毫疏忽。
查堵命令迅速傳達下去,並得到了嚴格執行。一張無形卻又密不透風的大網,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迅速鋪展開來。
下午三點多,沙河口區公安分局的巡警在某搪瓷廠附近的路面上,發現了目標——那輛桑塔納轎車。
巡警們反應迅速,當機立斷,果斷將其截獲。然而,車輛截停後,車內的情況卻令人大失所望,並非那兩名殺人凶手,而是幾位普通的搭車乘客。
情況緊急,刑警支隊干警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現場,將出租車司機帶回警局進行審查,滿心期望能從司機口中得到有關凶手行蹤的重要線索。
起初,這名司機態度堅決,一口咬定自己從未搭載過兩名持槍歹徒。
但這輛車的車牌號、車型、顏色以及司機本人的特征,都與案發現場凶手所乘車輛的信息高度吻合,幾乎沒有任何偏差。
那麼,司機這般堅決否認,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隱情呢?是他與殺人凶手暗中勾結,存在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故意隱瞞事實真相,還是因為內心被恐懼完全佔據,害怕一旦承認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不敢說出實情呢?
面對這一錯綜復雜的棘手狀況,偵查人員不敢有絲毫懈怠,爭分奪秒、馬不停蹄地對司機的詳細情況展開全面調查。在綜合分析與審慎判斷之後,大家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此時,案件偵破工作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鍵節點,形勢猶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爭分奪秒讓司機說出殺人凶手下車的具體位置以及後續行蹤。
只有獲取這些關鍵信息,才能抓住這轉瞬即逝的追緝時機,牢牢掌握案件偵破的主動權,讓真相早日水落石出。
劉副支隊長和姜中隊長深知此事迫在眉睫、責任重大,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親自出馬,對司機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兩位經驗豐富的警官耐心誠懇的勸說下,司機心中的顧慮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放下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他不僅如實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還主動提出帶領偵查員前往實地,準確無誤地指認了殺人凶手上下車的具體位置。
據司機回憶,事發當天中午時分,有三個人上了車。其中一人手里提著一個格外碩大的帆布旅行袋,袋子被塞得滿滿當當,似乎裝著什麼重要物品。
這幾個人看起來對本市三八廣場周邊的地形極為陌生,一路上全靠手中的手提電話,依照電話那頭傳來的指引,像是在听電話那頭有人專門指示,一路摸索著。
好不容易,最後才找到了“一家牛骨”餐館的位置,並在東邊的永昌街口停下了車。
他們吩咐司機在原地稍作等候,之後便各自提著旅行袋下了車,腳步匆匆地朝著餐館方向快步走去。
大約過了五六分鐘,只見這三個人神色慌張,提著旅行袋又匆匆跑回車上。一上車,他們就急切地沖著司機大喊︰“趕緊開車,快走!”那慌張的神情,仿佛身後有什麼人在追攆他們一般。
當然,此時的司機渾然不知搭載的這幾個人竟是窮凶極惡的殺手。他只是按照吩咐,平穩地駕駛著車輛。
車輛緩緩行駛至二七廣場南側時,三名男子再次提著旅行袋下了車。在整個乘車期間,這幾人交談頻繁,手中的手提電話也多次響起。他們一開口,那明顯帶著鞍山一帶獨特的口音便讓司機一下子辨別了出來。
經過警方深入細致的調查,有了一個吃驚的發現︰殺人凶手與死傷者之間此前竟然毫無交集,彼此完全素不相識。這一發現,讓案件愈發撲朔迷離。
與此同時,凶手一行人在本市的行動暴露出他們對當地地形明顯不熟悉。再結合他們那具有地域特色的口音判斷,警方初步推測他們來自沈陽市鞍山那一帶。
綜合種種線索,警方敏銳地察覺到,這極有可能是一起經過精心策劃的特大持槍殺人案件,背後很可能是本地人雇佣外地殺手實施作案。
如此復雜的案件,猶如一團迷霧,等待著警方去層層撥開,揭開背後的真相。
在各類刑事案件中,有一種雇佣外地殺手實施殺人的案件,其偵破難度之高常常令警方倍感棘手。
這類案件的顯著特點在于,涉及地域範圍極為廣泛,人員流動頻繁且毫無規律可循,線索更是如同亂麻一般,錯綜復雜、盤根錯節。
這諸多復雜因素相互交織,導致案件在偵破過程中面臨著超乎想象的重重困難。
就拿此次正在調查的這起案件來說,情況尤為復雜。要想順利偵破此案,關鍵在于理清案件的諸多關聯,其中死者與他人的矛盾沖突點是極為重要的線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倘若警方無法掌握死者究竟與何人存在矛盾沖突,那麼想要順藤摸瓜查出殺手的來源,簡直比登天還難。
本案中,公開露面實施犯罪行為的凶手來自外地,他們與被害人之間毫無直接聯系,這無疑給案件偵破帶來了巨大阻礙。
追蹤這些外地殺手的蹤跡,就如同茫茫大海中撈針一般,困難程度可見有多大。
更為棘手的是,幕後雇佣這些外地殺手的本地雇主,行事極為謹慎狡猾。在整個殺人案件發生的過程中,雇主自始至終都沒有在案發現場現身。
如此一來,從常規的調查思路來看,雇主不存在所謂的作案時間,而且現場也沒有留下任何能夠直接指向他們的痕跡物證。這使得案件的偵破工作陷入了僵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然而,任何犯罪行為都不可能做到天衣無縫。只要仔細剖析整個犯罪過程,抽絲剝繭,就會發現,雇佣外地殺手來到某市作案,絕非一件簡單輕松、能夠輕易完成的事情。
雇主需全方位負責操辦殺手的“食,住,行”等,從提供舒適安全的食宿場所、配備便捷可靠的交通工具,到安排熟悉本地情況的向導,甚至要準備好槍支等作案凶器。
不僅如此,雇主還得深入調查被殺對象的日常活動規律,精確掌握其在特定時間的準確位置。同時,要千方百計確保殺手能清晰無誤地認準目標,防止出現誤殺的情況。
誤殺案例並非罕見。畢竟殺手作案後隨時面臨掉腦袋的風險,只求一個“快”字,得手後必須趕在警方趕到實施搜捕前迅速逃離。
一“快”就會出現倉促不精準,因為他畢竟不認識被害人,只能通過外觀判斷。
最近一個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景︰知情人透露被殺的目標在某個路邊吃燒烤,旁邊有個女的,三個人,其中被殺的對象是穿著一件暗紅色的夾克。
誰知這個燒烤店生意特別好,那天而正好有像似特征和人數一樣的三個人也剛坐定點菜,卻被緊隨其後的兩名殺手誤殺,當場斃命,而正真的目標對象在一個隔兩個座位的地方,僥幸躲過了一劫。
所以誤判是有可能的,而且多數殺手來自外地,雇主又不敢露面,這使得精準識別目標成為一大難題。
然而,面對此類惡性案件,警方定會傾盡全力,犯罪分子絕無逃脫的可能。
不難想象,完成這一系列復雜繁瑣的工作,僅靠一人之力遠遠不夠,往往需要多名幫手相互協作、緊密配合。
雇主願意下如此大的決心,不惜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籌備實施,足以說明雇主與被害人之間存在極其重大且難以調和的利害沖突。
而這些看似隱秘復雜的作案環節所透露的種種信息,恰恰為警方偵破此類案件提供了寶貴且關鍵的線索與有利條件,其中深入調查被害人的社會關系就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
夜幕悄然降臨,城市被黑暗漸漸籠罩。區公安分局副局長金超與刑警大隊長劉樹椿迅速響應,親自帶領干警與刑警支隊偵查員,爭分奪秒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此次案件,他們以被害人的詳細情況作為核心線索,針對所有與被害人存在利害關系的人員,展開了全方位、深層次且細致入微的調查。
本案的死者姓初,年僅三十五歲,居住在區新柳街。案發現場的狀況令人觸目驚心︰初某左胸被一顆子彈精準命中,心髒遭受致命重創,幾乎當場破碎,左腿同樣留下槍傷痕跡。
種種跡象都明確指向,初某無疑是此次殘忍襲擊的主要目標。而胳膊中槍的傷者,當時就站在初某身旁,極有可能是凶手認為其與被殺目標關系密切,故而也對其開了一槍,屬于典型的“躺槍”受害者。
經過深入調查得知,初某在 1983 年因犯下搶劫等一系列嚴重罪行,被依法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隨後被送往新疆進行勞動改造。
在服刑期間,由于其在各方面表現良好等因素,刑罰改判為十七年有期徒刑。一九九二年,初某辦理了保外就醫手續,得以回到本市。
回到家鄉後,初某嘗試涉足多個行業,既做過空車配貨的業務,也參與過海產品倒賣生意。在當地社會圈子里,他是個頗為活躍的人物,提起他“大煙棍”這個綽號,不少人都有所听聞。
多年來,他在商海沉浮,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與同行之間難免產生過摩擦,和不少人都結下過矛盾,各類利害關系更是盤根錯節。
其中一些矛盾沖突極為尖銳,利害關系錯綜復雜,猶如一團亂麻。偵查人員針對這些與初某存在千絲萬縷聯系的人員,展開了細致入微、逐一深入的調查。
鎖定重點嫌疑人
在這份詳細羅列著與初某有利害關系人員的嫌疑人名單上,“張秦宜”這個名字,成功吸引了刑警們的目光,引起了他們的特別關注。
張秦宜原名張興勤,江湖綽號“小五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與被害人初某竟然曾是同案犯。一九八三年,張秦宜同樣因犯下罪行,被判處無期徒刑,和初某一同被押送到新疆進行勞改。後來經過改判減刑,在 一九九二年,他回到了這座城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年春天,張秦宜結識了李寒垣、史聯生等人。李寒垣身負七次殺人、三十余次持槍搶劫的累累惡行,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張秦宜與他們交往密切,很快便成了所謂的知心朋友。
四月十二日夜晚,張秦宜帶著李寒垣、史聯生來到性浪娛樂宮,與朋友相聚聚餐。起初氣氛還算融洽,但不知因何話題起了爭執,雙方話不投機,矛盾迅速升級,進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爭吵過程中,對方朋友覺得吃了虧,隨即打電話叫來了一群幫手。轉眼間,幫手們蜂擁而至,張秦宜等人瞬間陷入人多勢眾的困境,被打得頭破血流。現場一片混亂,桌椅翻倒,杯盤破碎,慘叫聲、叫罵聲交織在一起。
要知道,李寒垣這種殺人成性的亡命之徒,哪能受得了這般羞辱。他怒火中燒,二話不說,立刻跑到張秦宜家中,取來了一支五連發獵槍。
回到事發地點後,李寒垣猶如一頭被激怒的野獸,氣勢洶洶地朝著對面的人群舉起了獵槍,他的雙眼布滿血絲,透著凶狠的凶光,手指緊緊扣在扳機上,空氣中瞬間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息,一場血腥慘案差點一觸即發。
幸運的是,李寒垣平日里雖橫行霸道,但對這種獵槍的性能卻知之甚少。
盡管他情緒癲狂,連續多次用力扣動扳機,那獵槍卻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始終“啞火”,未能發出致命的子彈。就這樣,一場極有可能發生的嚴重流血沖突,在千鈞一發之際被驚險避開。
原本以為自己在劫難逃,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人們,猶如從噩夢中驚醒一般。短暫的驚愕過後,求生的本能讓他們不顧一切地朝著李寒垣沖上前去……待續)
喜歡90年代大案系列請大家收藏︰()90年代大案系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