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剛剛沈世勛的話,圍觀許毅賣小龍蝦的這幫人,心里羞愧難當,很多人臉都紅了。
原來小龍蝦根本就不是垃圾,在鵬城那樣的大城市,還是美味佳肴呢!
原來許毅的油燜小龍蝦就是在大城市鵬城學的,是他們坐井觀天,沒有見識了!
“行,那我就把這些小龍蝦都給你們家送過去!”許毅點頭同意。
沈世勛為人和善,陪著笑臉︰“嘿嘿,那就謝謝許毅哥啦!”
眾人趕忙讓開了一條路,讓沈世勛引著許毅離開,二炮和大虎連忙跟在後面。
沈世勛的身上,似乎帶著一種隱匿的優越感。不過,這種優越感的表露,也是沒辦法的。畢竟,他家的條件,本身就比村里其他人家強太多了。
他要全買下許毅的小龍蝦,一來是覺得便宜劃算,二來,也有點覺得許毅可憐,有些故意照顧他生意的意思。
在他的記憶中,許毅可是個傻子,每次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都髒兮兮的。有時候,被村里的其他人欺負,還不會還手。
以前的許毅,實在太可憐了,以至于讓此時的沈世勛見了,都下意識同情他。
就在沈世勛帶著許毅往前走的時候,身後忽然間傳來了自行車鈴鈴鈴的響聲。
這樣的響聲,在村子里並不多見,一發出,就讓人感覺有點不太一樣。
眾人也都隨著這鈴聲的出現,紛紛注視了過去,只見一個壯年的郵遞員,穿著和警服很是相近的衣服,騎著自行車,快速“飛躥”過來。
在他自行車的後面,牢固地捆著一個“兩開門”的綠色布包,是郵遞專用包,在這個年代,顯得既干淨又好看,這郵遞包,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結實耐用。
“咦?郵遞員咋進咱們村子了?”眾人發出驚詫聲。
立刻就有人接道︰“咱們村有誰會跟郵遞方面扯上關系?大家都是老土炮兒,不可能有人會牽扯到郵遞的事情啊。不用說,這郵遞員,肯定是來找沈世勛少爺的。”
“對對,是找沈世勛少爺的!”大家都一致認同這個說法。
沈世勛似乎有點懵︰“這郵遞員是來找我的?可我沒有郵遞業務啊!難不成,是我爸媽給我郵遞了信件什麼的嗎?”
對于此事,他自然是很不能理解,他才剛剛坐了三天的火車從鵬城趕回來,後腳爸媽就從鵬城寄來信件了?這不合理啊!
這個年代,郵遞周期很長,如果是從鵬城郵遞來的信件啥的,最短也得半個月,最長的話,估計得一兩個月才能收到。
但沈世勛還是覺得,如果這郵遞員不是來找他的,在這許家村,又會找誰?
眾人都不知道,許毅可不這麼認為,他在短短的幾個呼吸時間內就意識到,這郵遞員,應該是來找他的。
這郵遞員看街上聚集的人多,立馬就騎了過來,跳下自行車,開口問道︰“諸位,你們知道許毅家在哪里嗎?”
果不其然,這郵遞員就是來找他的!
許毅心下一喜,也已經明白過來,這郵遞員找他是干啥的。
大家紛紛愣住了︰“你是找許毅啊,不是找沈世勛。”
沈世勛有點尷尬︰“咳咳,郵遞員大哥都說是找許毅哥了,肯定不是找我,你們都猜錯了。”
同時,他也有點好奇,這許毅,以前村里的傻子,咋就跟郵遞方面扯上聯系了,這是咋回事?
“怎麼,你們不知道許毅家在哪嗎?”
這年代,郵遞員雖然是國家人兒,但送郵遞件的活兒,也挺辛苦,若是鎮上,郵局那邊會等著接收方上局里取,如果長時間沒有取,他們才會送。而這村里,有了件,一般都得親自送,不然,人家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誰給他郵寄東西這事兒!
這個時代,郵局本著“為人民服務”的思維,一般情況下,還是會盡快將郵遞件送下來的。
“知道,我們當然知道許毅家。不過,正主現在不就在你面前呢嗎?”
隨著許大山的“指點”,郵遞員立刻拿了兩個信封,遞過來︰“你就是許毅?這是從鵬城和羊城地產給你寄過來的房產證,你簽收一下吧。”
“啥,房產證?”
听到這話,村民們都驚呆了,沈世勛的臉上,也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許毅有點哭笑不得,心想,這郵遞員,你送件就送件,干嘛把這里面是啥給說出來。
許毅嘆了一聲,接過筆︰“好,多謝郵遞員同志啦。”
“不客氣,我們工作職責所在,應該做的。”
許毅簽了兩個名字,就將筆遞回去,郵遞員淡淡一笑︰“小兄弟,在鵬城和羊城都置辦了地產啦,看來,你還是個超級富豪呢。”
許毅擺擺手︰“咳咳,沒有,沒有,小資產!”
“行,兄弟,您忙吧,我還得趕著給其他地方送錢送信呢。”
這個時代,郵局的工作,不僅僅是送信,還有人寄錢,都裝在信封里,也由他們送。
有時候,他們還會在縣里或者鄉鎮,給一些部門送送報紙啥的,這都屬于郵遞員的業務範圍。
沈世勛的表情有點不自在,但也沒有當場詢問什麼,一直等到和許毅來到門口,他才問道︰“許毅哥,你真在鵬城和羊城買房產了?”
這也是二炮和大虎想知道的,尤其是二炮,許毅買房產這事兒,沒有告訴過他,讓他心里面有點別扭。
“嗯,買了一套別墅,還有兩套一百五十平的套房。”
沈世勛立馬被驚呆了,吞了一口口水,豎起大拇指︰“許毅哥,富豪!鵬城的房價那麼高,最低都得二百一平,最高四百一平,你竟然都買得起啊!”
沈世勛似乎偷偷安慰了一下自己︰“對了毅哥,我家在鵬城也買了一套一百二十平的小房子。既然你家在鵬城也有房產,以後要是去鵬城的話,咱們可以一起交流交流哈。”
“呵呵,行,沒問題的!”
沈世勛想了想,又問道︰“哎,對了,剛剛過來的時候,看到街邊有人在起房子,好像是三進四合院的格局,我記得,那也是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