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如此大規模的行動,最先驚動了壽州城的守軍,士兵通報主帥。
劉仁贍來到城頭,看著大周水軍穿過淮河,浩浩蕩蕩。
周軍這幾個月以來,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行動,怕是要有大動作了。
壽州城本就是被周軍圍困,此時更多兵馬增援到北岸,劉仁贍擔憂道︰“怕是要有一場硬仗了,也不知道柴榮是否已經來了。周軍怎麼調動如此多兵馬。”
監軍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站在劉仁贍身側。
自從前一陣發生親子投敵,被斬殺的事情後,劉仁贍生了一場病,鬢角如霜,頭發灰白,更是消瘦,沒有兩三年前那種意氣風發,鎮守一方的節度使模樣,這幾日更是日夜操勞,疾病纏身。
周延構頗為絕望道︰“這一戰,只怕是大周兵馬全攻之戰,不知齊王能否擋住啊!”
“這場勝負關系到咱們城中糧草,更是關系到整個淮河戰場走勢,而今我軍精兵都在紫金山大營中,若是有閃失,只怕在沒有援軍可以抵擋了……”孫羽握緊手中劍,更是無奈。
整個淮河戰場都已經被周兵打怕了,去年周軍連戰連捷,正面作戰,野地作戰,南唐兵馬根本不是對手,去年一年戰死士兵就超過十五萬,更有無數因大戰而餓死,戰火牽連的百姓。
不僅僅是周延構和孫羽擔憂,就連劉仁贍自己也為這場大戰擔憂,紫金山中的唐軍擋不住周賊兵馬。
“若不是去年七月份淮河大雨,讓周軍退兵,淮河北十四州都容易丟掉。”
“只能期盼齊王能夠守住營寨,穩扎穩打,擊退大周兵馬就好。”
三人討論一番,無奈的看著過江而去的周軍,只能望江興嘆,他們沒辦法救援,本身壽州城已被圍困一年,糧草斷絕,全憑著劉仁贍威望全軍將士在此駐守。
若是開城門迎戰或者尾隨追殺,只怕是自投死路,大周兵馬遇到戰機在打入壽州城,那麼整個局勢將會不可預料。
此時南唐兵馬正在修築甬道,副將朱仁裕、許文稹,晝夜不停在此指揮,自紫金山大營,營寨連綿,修築運糧甬道,再需數日時間,就有可以連通壽州城。
齊王李景達掌控全局, 在濠州和紫金山大營之間來回奔波,此時南唐五萬大軍,鎮守濠州城,城池中有糧草供應充足。
兩萬兵馬駐扎紫金山,前線其他城池駐守兵馬極多,算上壽州城守軍,南唐投入兵力不下十五萬兵馬,再加上投入民夫和調動百姓,超過二十萬人。
畢竟南唐和大周接壤前線狹長,足有千里,此時雙方國戰,每一處都可能爆發大戰。
而大周兵馬圍點打援,將所有兵力集中在壽州,所以這些日子以來,齊王李景達都鎮守在紫金山大營,眼看到了關鍵時刻,他更是離開濠州,鎮守在紫金山大營。
時值中午,朱仁裕正在督造運糧甬道。一名哨騎快馬奔跑至他身前,匆匆忙忙道︰“朱將軍,大事不妙,大周有近萬人馬,渡河過江,奔著我軍殺來。”
“多少人?”
朱仁裕聞言一驚,又追問道。
“屬下遠遠看去,為首將旗,為水軍統領王環,怕不下有五千人馬,後方還有李字帥旗,怕是李重進在後督戰。”
雙方已經大戰一年,對彼此將軍都頗為了解,水軍統領王環是大周少有的水兵統帥!
先鋒水軍王環,本是蜀王孟昶的大將,但是大周和蜀國作戰時候,大周領兵攻秦、鳳的,王環幾次打敗周軍,最後因為兵力枯竭,而被困城中,最終被周兵俘虜。
最終柴榮賞識他軍事才能,而招為己用。
柴榮是雄主之資,用人不疑,發覺王環才能後,立即將其投入到和南唐作戰中,可以說對王環有知遇之恩,重塑之恩!
王環感激柴榮賞識,一年多來,屢建奇功,統領水軍,被柴榮所器重。
朱仁裕自知來者不善,急忙道︰“快,回去稟報主帥,周賊重兵來襲。”
“遵命!”
哨騎又奔著紫金山大營飛奔而去。
朱仁裕急忙安排屬下將領,收縮防線,驅動民夫回到甬道之內,又派兵通知前方主將邊鎬。
邊鎬、朱仁裕、許文稹,這三人又一次要面對大周兵馬的襲擊。
這幾日主帥李景達已經反復告誡他們,要派遣哨騎,提防大周兵馬渡江突襲,甚至他自己也在紫金山大營坐鎮。
李景達接到哨騎急報,眉頭緊鎖,心中一沉。
他原本以為大周兵馬會繼續圍困壽州,以待南唐內部糧草耗盡,卻沒想到他們竟然敢冒險渡江,直撲紫金山大營而來。
齊王深知,一旦通道被切斷,不僅前線的補給線將徹底崩潰,整個戰局也將陷入被動。
“竟被李從嘉說中了!”
李景達低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懊悔。
幾日前,李從嘉曾提醒他要提防大周可能采取的突襲策略,但當時他認為多少有些杞人憂天,但也做了些安排,但未曾料到今日真的一語成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容多想,李景達迅速召集諸將,調兵遣將,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朱仁裕、許文稹兩位將軍已收縮防線,邊鎬也應已在前往支援的路上。”
他命令道︰“立即將紫金山大營中預備隊調往前線,務必守住甬道!”
與此同時,前方戰場上,王環率領的水軍已經順利渡過淮河,王環雖在柴榮麾下屢建奇功,深得信任。
此刻,他手持長槍,身先士卒,指揮士兵們迅速登岸,為後續大軍的到來做好準備。
李重進在後方眺望,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下令全軍向前推進。
隨著一陣激昂的號角聲響起,大周將士們如潮水般涌向南唐陣地,氣勢磅礡。
兩軍尚未正式交鋒,戰場上的緊張氣氛已達到頂點。
而在紫金山大營內,李景達望著地圖,心中權衡著每一步行動的可能性。
他知道,此役不僅關乎壽州的命運,更關系到南唐在整個戰爭中的走向。
盡管內心焦慮,但他依然鎮定自若地指揮調度,力求在最短時間內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雙方大軍如同兩頭蓄勢待發的猛獸,只等一聲令下,就要爆發一場大戰,來的突然卻又在情理之中。
壽州城將軍百姓需要這運糧道,哪怕沒有糧草也是南唐朝廷對他們救援的希望,是他們守城的信念。
一如歷史發展,這場戰不得不打,也不得不采取這樣過的方式……
李從嘉此時在光州城中,正喃喃希望道︰“我這叔叔頗為沖動,希望他能听進去我的建議,不要沖動行事,若是雙方開戰,撤回大營,保住兵力就好。”
喜歡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請大家收藏︰()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