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記之奇門遁甲

第115章 中原大陣六)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石出 本章︰第115章 中原大陣六)

    羅平見識蟲達劍法後,由衷地稱贊道︰“果真是好劍法,有名字嗎?”

    “曲城劍法。”蟲達回應道。

    兒和羅平還真不是恭維之詞,因為蟲達的劍法名留青史啊!

    王充《論衡•別通》︰“劍伎之家,斗戰必勝者,得曲城、越女之學也。兩敵相遭,一巧一拙,其必勝者,有術之家也。孔、墨之業,賢聖之書,非徒曲城、越女之功也。”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之六十一︰“少年學擊刺,妙伎過曲城。”

    阮籍《元父賦》︰“鳴鳩茘其前,曲城發其後。”

    吳均《邊城將詩》四首之四︰“臨淄重蹴鞠,曲城好擊刺。”

    隋柱國、靈州總管、海陵公《賀若誼碑》︰“襟神高亮,學劍曲城。”

    當然,他們在這伙秦軍面前毫不隱晦地袒露實情,就沒有打算讓這伙秦軍留下活口。

    談笑之間,羅平、蟲達在兒、曲昕、曲飃督戰下,不僅各自完全展示了秦開劍法和曲城劍法,也消滅了這股秦軍。

    戰後,羅平握住蟲達的手,以感激之情說道︰“受教啦!”

    羅平之所以這樣說,因為蟲達有意通過這場實戰,向他傳授了曲城劍法。

    然而,蟲達並不貪功,也發自肺腑地說道︰“今天有幸見識正宗的秦開劍法,在下也是獲益良多啊!”

    “先生接下來作何打算?”羅平問道。

    “先生不敢當,我們兄弟相稱如何?”蟲達回應道。

    “今天得授曲城劍法,應該拜先生為師才行啊!?”羅平答道。

    “我用你看,這不算正式傳藝,我應該比你年長,托大為兄如何?”蟲達回應道。

    既然如此,羅平跪拜道︰“兄長在上,請受小弟叩拜之禮。”

    蟲達接受羅平跪拜後,將羅平攙扶起來,說道︰“從今往後,我們就是兄弟,可不能客套啦!”

    話說到這份上,羅平也不再客氣,徑直問道︰“兄長接下來作何打算?”

    “我與賤內住在曲成莊,那里還有丁禮、跖、陳濞、戴野、劉釗等朋友,我要回去通知他們,準備轉移啦!”蟲達說道。

    羅平听罷,說道︰“小弟有一個主意,不知可行否。”

    “直說無妨。”蟲達說道。

    “小弟和兒要西行去白馬門,干脆打著兄長和嫂夫人的旗號招搖而去,兄長隱伏起來,靜觀其變如何?”羅平說道。

    蟲達听罷,回應道︰“主意很好,可是老弟和弟妹為此要承擔很大風險啊!?”

    “我們兄弟之間就不要客氣了,再加小弟和兒能應付過來,兄長要以大局為重啊!”羅平說道。

    “我們曲成莊承擔沛公糧草籌集事宜,萬不得已不能放棄,這事就拜托老弟啦!”蟲達說道。

    “好吧!我們就此別過。”羅平說道。

    “我會密切關注接下來的動靜,事成後請老弟來曲成莊做客啊!”蟲達說道。

    “一言為定。”羅平說道。

    言畢,蟲達、曲昕、曲飃隨即隱藏起來,羅平、兒則招搖地前往碭山,引誘敵人。

    路上,兒擔心道︰“我們假扮他們夫妻,不僅樣子不像,人數也不夠啊!?”

    “了解兄嫂的秦軍已被殲滅,其他人哪知實情啊!我們只需裝裝樣子,讓人知道那些秦軍是我們殺得就行啦!”羅平安慰道。

    兒還不踏實,當即求證道︰“怎麼裝樣子哪?”

    羅平听罷,清清嗓子,高聲吟唱《邶風•擊鼓》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兒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走到羅平身邊,牽起他的手,歡快地攜手朝碭山進發。

    《水經注》記載︰“芒碭二縣之間,山澤深固,多懷神智。有仙者涓子、主柱,並隱于碭山得道。漢高祖隱之,即于是處也。”

    主柱不知是哪里人,他和道士一起上宕山,道士說這里有丹砂,能夠得到幾萬斤。

    宕山縣的縣令知道後,就上山將山禁封了。丹砂流出來,像火焰一樣迸飛,縣令只得听任主柱取用。

    他為縣令章君明冶煉丹砂,三年後煉得神砂飛雪。章君明吃了,五年後能夠飛行,于是和主柱一起離開了。有詩贊曰︰

    主柱同窺,道士精徹。

    玄感通山,丹砂出穴。

    熒熒流丹,飄飄飛雪。

    宕長悟之,終然同悅。

    涓子是齊國人,喜歡服食養氣之術,吸食日月精華。過了三百年,竟在齊國出現,著《天人經》四十八篇。

    後來,涓子在荷澤釣魚,在鯉魚腹中得一符,于是隱居到宕山中,能呼風吹雨。受學老子的《九仙法》。有詩贊曰︰

    涓老餌術,享遐紀。

    九仙既傳,三才乃理。

    赤鯉投符,風雨是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拊琴幽岩,高棲遐峙。

    碭山今稱芒碭山,又稱“仙女峰”,該地區是一片澤國,薛湖、灤湖南繞,豐西澤、沛澤北環,西邊是孟渚澤,東邊有沙澤、余澤,碭水、獲水、谷水、睢水、泡水等河流縱橫其間,芒碭山周邊全部是原始森林,郁郁蔥蔥,芒碭山也因此顯得更為清秀與峻拔。

    《水經注》記載︰“山有梁孝王墓,或獲)水又東,谷水注之。水上呈碭坡,坡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諸坡流散,為零水、𨬬滿@ぉ逅 玻 炊商叮 街 桿 !br />
    芒碭山因距離黃河較近,歷史上屢受其泛濫之害,黃河數次大決口,泥沙洶涌而下,最終將芒碭山周邊的河流湖泊連同芒碭古城淤積于地下。

    羅平、兒來到碭山後,按照蟲達的指點,到了紫氣岩,這里乃劉邦斬蛇之後在芒碭山的隱身之處。

    紫氣岩位于芒碭山主峰南坡,其名起于《史記•高祖本紀》︰“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東游以厭(壓)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岩石之間。”

    呂後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水經注》雲︰“(芒碭)山有紫氣岩,為漢高祖隱處。”

    清光緒二十九年篡《永城縣志》載︰“至今有洞,摩崖刊‘紫雲洞’。”

    據永城文史資料記載,晚清時有一位叫做呂永輝的永城人,他在游遍永城的各處山水景點之後,一時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八首詩,一詩一景,合稱《太丘八景》,因永城素有古太丘之稱,故太丘八景即永城八景。

    八景題詩分別為《芒碭王氣》、《澮水春聲》、《隋堤煙柳》、《陳廟霜松》、《巴河夜月》、《台曉晴》、《石崖滴翠》、《寶塔盤雲》。

    其中,《芒碭王氣》寫道︰

    岩端紫氣滿晴空,縹緲雲龍在望中。

    萬疊煙雲余故國,雙輪日月照新豐。

    掃除秦楚威猶壯,壓倒淮徐勢尚雄。

    喜猶賢侯開絳帳,弦歌多士坐春風。

    紫氣岩歷來為芒碭山之名勝,吸引很多仁人志士來此懷古,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唐代高適在游覽紫氣岩後寫道︰“朝臨孟諸上,忽見芒碭間。赤帝終已矣,白雲長不還。時清復何有,禾黍滿空山。”

    明朝永城詩人張星在《碭山》中寫到︰“高峰佔紫氣,帝子此中分。”

    喜歡逐鹿記之奇門遁甲請大家收藏︰()逐鹿記之奇門遁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逐鹿記之奇門遁甲》,方便以後閱讀逐鹿記之奇門遁甲第115章 中原大陣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逐鹿記之奇門遁甲第115章 中原大陣六)並對逐鹿記之奇門遁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