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後到冀州這事兒,沒有宣章。
百姓也只以為是哪個世家大族的車駕。
所以劉虞也不知道這事兒,不然他肯定就先去無極縣了。
中山郡是幽州南下到洛陽的必經之路。
只是到不了無極縣,但是到了中山郡繞路去一趟無極縣,那也就是半個時辰的事……
當公孫瓚听到關靖的話後,眉頭不禁一挑,疑惑地問道︰“劉虞老匹夫當真罷官回洛陽了?”
劉虞與公孫瓚向來不和,劉虞主張仁政,以懷柔為主,公孫瓚則性情剛烈,崇尚武力征伐,認為對周邊異族當以強硬手段鎮壓,方能保一方安寧。
二人理念不同,行事風格更是大相徑庭,在幽州諸多事務上多有分歧與爭執。
公孫瓚鎮守邊疆多年,結果劉虞倒好,繼任幽州牧後,一上台就跟異族談和。
那公孫瓚怎麼想?
之前我的努力算什麼?
一瞬間感覺小丑竟是我自己。
再怎麼說現在也是大漢的天下,劉虞又是公孫瓚的頂頭上司,公孫瓚沒辦法,只能忍。
不過當面公孫瓚一口一個劉使君,背地里全是老匹夫。
“此消息千真萬確。”
關靖恭恭敬敬,拱手道,“主公可還記得,前些日關于劉虞的謠言?”
“你是說,董卓老賊冊封老匹夫為幽州牧之事?”
公孫瓚立刻就想到了這件事。
“正是,董卓老賊,那一紙詔書可是個燙手的山芋,想必劉虞是怕引火燒身,才匆忙罷官回洛陽。”
關靖微微頷首,回答道。
說完後,關靖見公孫瓚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于是他又諂媚著笑道︰“主公,屬下倒是有個想法。”
公孫瓚斜睨了關靖一眼︰“哦?說來听听。”
關靖趕忙湊近幾步,用衣袖擋住嘴臉,悄悄說道︰“主公,劉虞這一走,幽州群龍無首,主公何不趁此機會,帶兵前往漁陽,捉拿蹋頓。”
蹋頓是烏桓王。
劉虞上任幽州牧後,主動與踏頓談和,還在上谷郡開設了一個上谷市場。
供異族與幽州百姓做交易。
此外,他還專門在幽州漁陽城外,給踏頓弄了一處莊園。
踏頓隔三差五就會來幽州游玩,以示友好。
其實公孫瓚早就想帶兵去弄踏頓了,主要劉虞在,他不好下手。
主要是,踏頓每次來都會帶五百護衛,這個是劉虞默許的。
這五百護衛都是精銳,公孫瓚如果派人去刺殺,根本近不了身,如果派大軍去,太容易暴露,說不定人還沒到,劉虞就已經派出人馬擋住他們了。
現在劉虞走了,那豈不是天助我也?
公孫瓚听聞,哈哈大笑道︰“此計甚合我意,士起,你倒是越發懂我心思了。”
關靖見公孫瓚采納了自己的計策,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連忙拱手道︰“主公英明,此番出兵,定能將那蹋頓一舉擒獲,震懾烏桓諸部。”
公孫瓚微微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說道︰“傳我軍令,命嚴綱即刻點齊三千白馬義從,半個時辰後在城西十里處等我,隨我前往漁陽。此次行動務必隱秘,不可走漏半點風聲,以免打草驚蛇。”
“諾!”
關靖領命而去。
嚴綱是公孫瓚的親信,也是公孫瓚帳下的第一猛將。
平日里,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是交到他手里的。
白馬義從是公孫瓚的一支精銳騎兵,一共就三千人,這一次為了抓踏頓,他是傾巢而出。
與狼騎一樣屬于輕騎兵,不過比起狼騎,白馬義從更擅長騎射。
主要異族馬跑太快,重騎兵根本追不上。
很快,通知完嚴綱的關靖回到了自己府上。
入府後關靖便急急忙忙來到茶室。
茶室內,正有一人端坐在桌案前,悠悠的喝著茶。
關靖快步上前,臉上帶著一絲興奮,說道︰“李先生,李先生,我主已經采納了我的計策,決定即刻出兵前往漁陽捉拿蹋頓。”
那被稱為李先生的人緩緩放下手中的茶杯,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說道︰“公孫將軍此舉倒是果決。不過,這蹋頓身為烏桓王,身邊護衛眾多且皆是精銳,即便劉虞已走,公孫將軍此番出兵,也未必能全然順利。”
關靖自信滿滿地來到李先生一旁也端坐下,說道︰“李先生多慮了。我主麾下白馬義從乃天下精銳,此次傾巢而出,那蹋頓即便有五百護衛,也斷難抵擋。
而且此次行動極為隱秘,蹋頓定然毫無防備,等他們反應過來,早已成了甕中之鱉。”
“既然如此,那在下便告辭了。”
也不知道怎麼的,說著說著,這個李先生鋒陡然一轉就要告辭離開。
關靖一愣,忙說道︰“李先生怎麼這就走了?不如在府上多待幾日!等我主返回之時,我親自向主公引薦先生。”
李先生輕輕擺了擺手,微笑著說道︰“關主簿美意,在下心領了。只是在下還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
說罷,李先生站起身來,雙手負于身後,便作出一副要離開的架勢。
“那……我送先生出府。”
關靖皺著眉,雖有些不舍,但也不好強留,便起身相送。
這個李先生,就是李儒。
三日前來到右北平郡,自稱李文,找到了關靖。
幽州這邊其他人來,他不放心,這才親自過來了。
當時,右北平和幽州其他地方一樣,有董卓給劉虞任命詔書的流言。
關靖听後,跟吃瓜百姓一樣,沒什麼特別的反應,他根本就沒想到劉虞會罷官回洛陽。
李儒找到了他,並說劉虞不久後便會罷官回洛陽。
其實,關靖也是半信半疑,不過見李儒穿著儒雅,談吐不凡,又分析地頭頭是道。
于是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派了一個斥候去漁陽打听。
斥候去的那日,剛好就是劉虞離開的日子,城中百姓紛紛自發相送,隊伍綿延數里。
這陣仗肯定不可能是假的,斥候心中大驚,匆忙趕回右北平郡,將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告知了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