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秦奮正坐在返回南江的火車上,看著窗外掠過的田野。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英雄鋼筆,想起父親的囑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在他旁邊坐著的是秦家老三,秦思清。
秦奮為了表達誠意,特地邀請秦思清一起前往小崗村,勸說顧方遠。
而遠處的顧氏工業園里,機器的轟鳴聲正穿透晨霧,像是在為這個時代奏響序曲。
吉普車停在服裝廠門口。
顧方遠推開車門,迎面而來的是縫紉機的嘈雜聲和布料的味道。
他回頭看向岩崎娜美和松下美奈子,陽光落在他身上,笑容爽朗︰“二位,準備好看看中國工廠的樣子了嗎?”
兩個日本女人對視一眼,岩崎娜美點了點頭,松下美奈子也整理了一下衣領。
當上千平米的廠房大門緩緩打開,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轟鳴的縫紉機聲,裹挾著棉布特有的溫熱氣息撲面而來。
岩崎娜美下意識拉緊粉色羽絨服的拉鏈,卻被眼前的景象震得挪不開眼....
二十條銀灰色的流水線如同鋼鐵巨蟒盤踞廠房,女工們身著統一的靛藍工裝,在各自工位上化作精準運轉的齒輪。
最前端的女工,利落地抖開一卷藏青色紡布。
布料在金屬固定架上發出清脆的“啪嗒”聲,像極了老式膠片機啟動的前奏。
布匹穩穩地放在固定架上,然後輕輕一推,交給下一個人。
第二個人接過固定架,目光如炬,迅速裁剪出所需的布料大小,手法精準,毫不拖泥帶水。
剪下的布料,隨即被傳遞給第三個人。
松下美奈子看著裁剪工手中的電動裁刀飛速游走,碎布如雪花般簌簌落在下方的收集筐里,不禁輕呼︰“這裁剪精度,堪比我們東京的高定工坊!”
“這叫熟能生巧,他們不斷重復同一個崗位,哪怕閉著眼做出來的效果也比普通人強很多。”顧方遠跟在一旁解釋。
俯身撿起一塊邊角料,指尖摩挲著整齊的鎖邊︰“幾個月前,她們還在用剪刀,為了增加效率,特地從德國進口了一批設備。”
喬治的功勞最大。
沒辦法!
顧方遠這邊總是喊產能不夠,為了能多拿到一點貨,他特地跑了一趟德國,經過半個月交涉,才總算拿到這批設備。
結果顯而易見。
自從有了這批紡織品加工設備,工人數量降低了,但產能卻提高了1\3....
第三個人仔細檢查布料的大小,順手修剪掉多余的毛邊,確保每一寸布料都完美無瑕,然後繼續傳遞給第四個人。
岩崎娜美湊近質檢工位,只見女工戴著白手套,用游標卡尺精確測量領口弧度。
陽光透過廠房的氣窗斜照進來,在布料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紋路,宛如流動的琴鍵。
“不良品率控制在0.3以內。”顧方遠遞來質檢報告,紙頁上的紅章還帶著油墨的溫熱,“每個工位都有獨立的質檢節點,就像給衣服上了層層保險。”
第四個人坐在縫紉機前,手指靈活地操作著機器,將布料巧妙地縫合,形成衣服的主體。
完成後,他毫不猶豫地將半成品交給第五個人。
第五人負責袖子的拼接,每一個針腳都力求完美,再交給第六人……
行至流水線末端。
一件嶄新的女士西服,正從流水線滑入包裝區。
顧方遠拿起成衣,內襯口袋里的標簽還帶著熨燙的余溫。
“看這里,”他指著衣襟內側的暗扣,“普通裁縫需要三分鐘縫制,而經過三個月特訓的女工,能在二十秒內完成。”
布料翻折間,他袖口的雷達腕表閃過冷光,與車間的金屬器械交相輝映。
原本繁瑣復雜的女士西服上衣,因為流水線的高效運作,每條生產線只需十幾秒就能成功生產出一件衣服。
“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做衣服竟然也可以使用流水線模式。”岩崎娜美看著眼前忙碌的場景,不禁感嘆道。
顧方遠拿起一件剛做好的衣服,輕輕攤開,展示給她們看。
“普通衣服,比如體恤,的確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所有制作,那是因為體恤做工簡單。
而現在他們制作的女士西服,不但做工復雜,還必須對質量有一定的保障。
一人操作一道工序,不但可以監督前面的人,還可以保證同一工序的熟練度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
說句開玩笑的話,即便哪道工序出問題,錯也會錯在同一處,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新上市的特殊款式,總比兩套同一家生產出來的衣服,卻出現兩種不同的做工要好吧?”
“原來如此!”岩崎娜美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敬佩,“這種方法的確好,如果前面工序有人犯錯,也可以第一時間發現。
相對而言,可以極大降低不良率,減少企業的損失,無形中降低生產成本,真是好辦法!”
出了服裝廠,寒風卷著細雪撲來,仿佛無數冰針扎在臉上。
松下美奈子跺了跺凍僵的腳,試圖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
她的目光卻被遠處傳來的汽笛聲吸引。
循聲望去.....
只見一列解放牌卡車正緩緩駛入裝卸區,車頭掛著的“顧氏物流”紅綢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一面面戰旗在宣告著這片土地的主權。
“顧老板,那些都是你們自己的卡車?”松下美奈子忍不住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她從未見過哪家企業會為了運輸自家產品,而購買如此龐大的車隊。
在她的認知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不僅成本高昂,維護和人工費用更是讓人望而卻步。
顧方遠微微一笑,目光投向那些正在忙碌搬運物資的卡車,眼神中帶著一絲自豪。
“沒錯!當初為了這些卡車和駕駛員,著實費了不少心思。”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不過……現在它們已經成了會下金蛋的母雞。”
“哦?此話怎講?”松下美奈子眉頭微皺,疑惑地看向他,“維護這麼大規模的一支車隊,難道沒有負擔嗎?”
顧方遠聞言,不禁想起了當初的艱難時光。
那時,周秀蘭剛接手財務,看到汽車開支這一塊,眉頭皺得能夾死一只蒼蠅。
她抱怨賬務混亂,難以理清。
原因無他,幾家公司都由顧方遠一人管理,賬目交錯,如同一團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