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

第158章 萬象更新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辛西婭158 本章︰第158章 萬象更新

    夏日的翊京城,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濕熱的氣息。連續三日的暴雨剛剛停歇,城中的低窪處便積起了渾濁的污水。張超踩著木屐,小心翼翼地穿過東市泥濘的街道。

    “大人小心!”隨從連忙扶住差點滑倒的張超。

    張超擺擺手,眉頭緊鎖地環顧四周。

    東市的街道上,積水已經沒過了腳踝,幾個小販正愁眉苦臉地將貨物往高處搬。渾濁的水面上漂浮著菜葉、碎布和各種垃圾,在烈日下散發著令人作嘔的腐臭氣味。幾只綠頭蒼蠅嗡嗡地在積水上盤旋,不時落在行人裸露的皮膚上。

    “這積水要幾日才能退?”張超問身旁的東市令。

    東市令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回答道︰“回大人,往年至少三日,若是再下雨,恐怕要五六日。最麻煩的是積水退後,蚊蟲滋生,瘧疾頻發……”

    張超語氣堅定︰“主公將此重任交予我,我必不負所托。先帶我去看看現有的排水溝渠。”

    一行人來到東市邊緣的一條明溝前。溝內淤積著厚厚的污泥,水流幾乎停滯。張超用木棍撥了撥,污泥下露出幾段斷裂的陶管。

    “這管道是何時修建的?”

    東市令解釋道︰“回大人,是前朝所建,已有百余年未曾大修。每年只是簡單疏通,治標不治本。”

    張超點點頭,心中已有計較。

    翊京城內澇之患,根源在于排水不暢。他欲先在東市試點改造,若成效顯著,再推廣全城。

    次日清晨,張超親自帶隊勘測全城地勢,然後他下令開挖深一丈二尺的溝渠,鋪設五邊形陶管,管徑比舊時擴大一半,接縫處用桐油灰密封,每三十步設一沉泥井,便于日後清理。次干道則采用明溝加蓋石板,溝底鋪卵石過濾,石板留細縫排水。

    百名工匠日夜趕工,不到一月,東市煥然一新。再逢暴雨,積水迅速排干,街道干淨清爽,蚊蟲大減。

    “神了!真的不積水了!”

    “張大人真乃治水能臣!”

    張超卻謙遜道︰“此皆司空大人所授之法,我不過照做罷了。”

    自此,翊京城內澇之患漸除,清水暢行。為讓百姓安居,張超著手解決供水之事。

    他命人于城郊高地開鑿蓄水池,雨季儲水,旱時放流,既可灌溉農田,又能補充城中用水;又效仿先秦溝渠之法,引山泉入城。

    以竹管或陶管沿坡鋪設,接縫處涂以桐油灰以防滲漏。清冽山泉入城後,百姓爭相取用。

    舊井易受污水倒灌,張超便加高井台,磚石砌築,上設蓋板,並于井旁設排水溝導流污水。數管齊下,飲水安全終得保障。

    治水功成,張超轉而整治屋舍街巷。

    他按王鏡傳授的“三合土”之法,以石灰、黏土、細沙混合夯實為牆,此法較夯土更耐水浸,較水泥更易制取。

    百姓初疑,見新牆堅如磐石後爭相效仿。

    翊京城原本布局混亂,張超重新規劃,分區治理。

    居住區集中建房,遠離作坊和市場,減少火災和污染。

    商業區店鋪沿主干道整齊排列,方便交易,也便于官府管理。

    工業區則把冶鐵、制陶等作坊搬到河邊或下風處,不讓煙塵影響居民。

    繼而重新修整街道。主街拓寬到八到十米,能並排走四輛馬車,路面用灰漿夯實,平整耐用。小巷修成三到四米寬,像棋盤一樣整齊。設置人行道,在主街兩邊種樹或砌牆,讓人車分流,再無爭道之患。

    起初,百姓對遷坊改道頗有怨言,但數月之後,新城氣象漸顯。屋舍堅固,街巷通達,煙火各安其位。

    商賈贊道︰“如今行商便利,再無擁堵之患!”

    匠人也欣然︰“作坊遠離居所,家人不再受煙燻之苦。”

    張超漫步新城,見市井繁榮,道路井然,心中亦十分欣慰。

    治城和治水一樣,疏導得法,方能長久。

    王鏡時刻關注著城市基建的進度,不時提醒張超。一座真正宜居的城池,還需防火無患、穢氣不生。

    “火患一起,延燒千家,不可不防。”

    張超頓感醍醐灌頂,依王鏡之言設立“太平缸”,即每坊每隔百步設一口大陶缸,平日貯滿清水,一旦起火,可立即取用。

    組建“水龍隊”,每坊挑選壯丁二十人,配備水桶、長鉤、雲梯,每月操練滅火之法。

    起初,百姓嫌水缸佔地方,水龍隊又費人力。可不久後,西市一家酒肆不慎失火,水龍隊迅速趕到,太平缸供水不絕,火勢很快撲滅,未延燒鄰舍,眾人這才信服。

    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垃圾處理會逐漸成為一大難題。

    為了根治此患,需要劃定固定垃圾傾倒點,定點傾倒,嚴禁隨意棄置垃圾,同時招募百姓組成清運隊,每日沿街收運垃圾,確保街巷無積穢。最終把垃圾運往城外,堆以土覆蓋,發酵為肥,再用于官田耕種。

    新規初行時,懶散慣了的百姓怨聲載道。可不過兩月,街巷再無腐臭撲鼻,清風徐來,竟有草木清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位七旬老者不禁感慨︰“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城里如此干淨!”

    王鏡還向張超提出,城市建設應增設公共配套設施,詳細闡述了公園、公廁與公共浴池的概念。

    張超一點就透,再次雷厲風行地執行下去。

    《周禮》有雲︰園囿毓草木。

    張超首先命人在城內空闊處遍植榆柳,闢為苑囿。

    城東設“清風苑”,引活水成池,池畔築亭台,夏日可供百姓納涼閑話。

    城西留“平安場”,不建屋舍,專植林木,既添綠蔭,又作災時避難之所。

    不多時,苑囿附近綠樹成蔭,游人如織,又帶旺了周邊的茶肆酒坊。

    其次是建造公共浴池。張超在城北溫泉處建“滌塵堂”,磚砌浴池,男女分開使用。無溫泉處則設“湯屋”,以陶灶燒水,銅管導流,五文錢一次,初一十五免費。

    有了價廉而便民的潔身之所,百姓紛紛從蓬頭垢面變成潔身淨體。

    再次是公廁改革。每坊建磚砌公廁,下接糞池,防滲防臭。專設肥夫收運糞尿,漚熟後售與農戶,既潔城池,又肥田地。

    百姓見街巷再無臭氣,疾病大減,無不交口稱贊。

    舊時糞穢橫流,除了將穢物還田積肥,更開闢出能源利用新徑。城郊新建十座發酵池,將糞尿與秸稈混合密封發酵,產生的沼氣通過管道引入附近官舍。

    夜幕降臨時,沼氣點亮琉璃罩燈,光亮盈盈,令一眾官吏驚嘆︰“竟能以穢生明!”

    能源改良並未止步于此。官府還大力推廣改良灶台,一是普及帶風箱的陶土省柴灶,可節省三成柴火;二是命礦工采掘煤炭,教百姓用磚砌煙道,既防毒氣,又比木柴耐燒。

    從次,改善交通,每三十里設一個驛站,快馬接力,緊急軍報得以實現“朝發夕至”。組織人力疏通河道淤塞,清理河床淤泥,讓運糧船通行無阻,翊京的糧食供應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解決了用水、房屋、防火等問題後,張超發現城里的治安還不夠好,于是他向兄長張邈請教,二人一起制定了新的治安管理辦法。

    加強夜間巡邏,每十戶人家設一個亭長,晚上拿著木梆在街上巡邏,听到異常動靜就敲梆子提醒大家。原本負責滅火的水龍隊,現在也幫著抓小偷、防強盜。

    這樣一來,夜里有人盯守,盜賊不敢輕易作案,百姓睡覺也踏實了。

    管理外來人口,官府規定符牌驗身。外來商人必須攜帶符牌,上面刻著籍貫、職業,進城時由守門官吏核對登記冊。可疑者嚴查,沒牌子的、信息對不上的,一律不準進城。

    商人們一開始嫌麻煩,但後來發現這樣能防騙子、防小偷,反而更願意來翊京做生意了。

    改良戶籍制度,以前戶籍混亂,有人冒充身份、逃避賦稅。

    官府改進辦法,合符戶籍,每戶發兩張一樣的登記紙,一張官府存檔,一張百姓自己留著,上面寫清家里幾口人、有多少地、做什麼營生。官府每年派人檢查,確保信息準確。這樣一來,誰家添丁、誰家買賣田地,官府都清清楚楚,稅收也更公平了。

    隨著城池日美,官府又放寬宵禁,開放夜市,允許東市開到三更天。夜市熱鬧,燈火如晝,游人絡繹。有賣字畫的、賣瓜果的,官府還派巡夜卒維持秩序。繁華之景宛如太平盛世。

    幾月後,翊京城已經煥然一新。

    街道干淨,房屋堅固。市場繁榮,夜市熱鬧。

    飲水安全,防火到位。綠樹成蔭,交通便利。

    真是樣樣都安排得妥當。

    從此,翊京城的治理方法,被各地紛紛效仿。

    王鏡贊賞有加,封張超為將作大匠,加督造翊京使餃,張邈亦獲擢升。

    ……

    天剛蒙蒙亮,陳三就被窗外槐樹的沙沙聲喚醒。

    他披衣起身,推開木窗深吸一口氣。

    自打官府在巷口栽了這些行道樹,連晨風都帶著清香。

    踩著平整的青石板路,他熟門熟路地拐進巷尾的公廁,磚砌的廁屋干淨清爽,再不像從前那樣臭氣燻天。

    從公廁出來,陳三順手從太平缸舀水洗手。這口大陶缸是不久前官府安置的,既防火患又方便街坊用水。他抬頭望了望天色,趕緊招呼徒弟往東市趕。

    主街上已經熱鬧起來。拓寬後的道路能容四輛馬車並行,兩側新栽的柳樹下,貨郎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經過清風苑時,幾個老者正在池邊亭子里對弈,水面倒映著朝陽,泛起粼粼金光。

    糧鋪王掌櫃遠遠地招手︰“陳師傅!新到的松木,走漕運河來的!”

    陳三走了上前,摸了摸光滑的木材,心里盤算著東街酒樓的訂單。自從疏通了水道,木料價錢便宜了不少,加上新式的三合土,這單活計半月就能完工。

    正午時分,陳三蹲在工坊後院煮飯。新砌的省柴灶火苗旺盛,徒弟往灶膛添了塊石炭,火勢更旺了,煤煙卻小了。

    夕陽西下,陳三揣著剛結的工錢往滌塵堂走去。

    推開木門,一股溫熱的水汽撲面而來。他褪下沾滿木屑的衣衫,緩緩浸入池中,溫熱的泉水立刻包裹了全身。他長舒一口氣,感受著疲憊隨著蒸騰的熱氣一點點消散。隔壁池子里,幾個街坊正閑聊著今日的見聞,笑聲在水汽氤氳的空間里回蕩。

    “這溫泉水可比自家燒的舒服多了。”

    陳三抹了把臉,靠在池邊閉目養神。他想起從前只能在木桶里草草擦洗的日子,如今花上五文錢就能泡上半個時辰,實在是舒坦。

    擦干身子出來時,天已完全黑了。

    主街兩側的陶燈一盞接一盞亮起,遠遠望去,宛如一條火龍蜿蜒盤旋。夜市已經開張,各色燈籠將街道照得如同白晝,叫賣聲、談笑聲隱隱傳來。

    梆子聲由遠及近,巡夜的亭長帶著兩個青壯走過。

    陳三安下心來,往家的方向走去。躺在新屋里,陳三盤算著,該去官署更新戶籍紙了——他下月想再修兩間新屋。想到這里,他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起來。

    瓦檐外,星河垂落,與翊京城中萬家燈火融成了一片。

    【叮——成功獲得信仰值】

    喜歡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請大家收藏︰()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方便以後閱讀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第158章 萬象更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第158章 萬象更新並對手握金手指,在三國當天命之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