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點終于要迎來世間的曙光了啊。”
新起點計劃即將正式啟動。
听到這話,那些為了籌劃這項計劃而日夜操勞的部長們,想到終于能將這夙願付諸實踐,臉上紛紛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畢竟,在執行前夕接連發生的種種變故已讓他們焦頭爛額、心力交瘁。
“新起點......我听穆勒部長大致提起過,但這到底是個什麼計劃?”
不過,並非所有內閣成員都沉浸在感慨中。
像是補上了穆勒勞動部長職位空缺的新面孔庫爾特•舒馬赫,對這項計劃顯然不甚了解,因此臉上滿是好奇的神情。
于是,漢斯這個對新人向來友善的人便親自開口答道。
“簡單來說,這是一項由國家主導的大規模公共工程計劃,旨在創造就業崗位,並進一步推動經濟復甦。”
“大規模公共工程啊......重建國會大廈也是其中之一吧?”
“雖非本意,但確實如此。”
原本因為任期內未能啟動新起點而略顯惋惜的阿登納,听到“國會大廈”這個詞時,仍是忍不住皺起眉頭,仿佛那字眼本身都能讓他起雞皮疙瘩。
也難怪,當初國會大廈縱火事件給他留下的陰影實在太深了。
不過,那個縱火元凶羅姆,已經在一場前所未有的快速審判中,于漢斯就任總理的前幾天被判處死刑、斬首示眾,算是給這場仇恨畫上了句號。
過去的事再怎麼執著也無法改變現實。
“不過新起點應該不會只是重建一座國會大廈就結束了吧?”
“當然,部長閣下。雖然那些每天都把‘重建國會大廈’掛在嘴邊的國會議員可能會不太開心。”
“哈哈哈哈......”
作為不久前還在國會議席上的人,舒馬赫露出有些尷尬的笑容,而漢斯則繼續說道。
“首先要啟動的,是‘高速公路autobahn)’項目。”
沒錯,就是那個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的德國高速公路,阿道班。
不過,說它是世界第一其實是個誤會,真正的第一是1923年在意大利修建的‘autostrada’。但這種誤解在世界各國都很常見,因此阿道班的地位依舊崇高。
“阿道班,我听說過,似乎是那種沒有速度限制的公路......?”
“沒錯。當年最早提出這個構想的是奔馳公司的創始人卡爾•本茨。大戰結束後,隨著汽車普及率提升,政府也多次提出阿道班建設計劃,但每次都因為各種原因而擱淺了。”
土地改革等更緊急的問題總是被優先處理,而且每次只要一提起阿道班,偏偏總會出事。
‘不過,現在差不多也該實現卡爾•本茨的夙願了吧?順便還能創造就業、振興德國經濟。’
這番話的邏輯和“新政計劃”如出一轍,也正是新起點的原型。在原本的歷史上,希兒也曾照搬這套邏輯。
但希兒的德國既不是貿易型國家,又急于擴軍準備戰爭,導致經濟刺激成效微乎其微,阿道班最終連原計劃的兩成都沒建完。
但他們不一樣。
有關稅同盟撐腰,對外貿易活躍,軍備方面......怎麼說也不會像希兒那樣張狂地嚷嚷著要打歐戰。
‘再說,考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一步步逼近,即使效果不如預期也不打緊。’
新起點並不是包治百病的靈藥,只是對奄奄一息的經濟的一次急救。
或許無法實現完全復甦,但只要能讓經濟復甦的勢頭初現端倪,那也已足夠。
如果不了解未來,可能會覺得這話太不負責任,但眼前的現實就是如此。
正如漢斯曾說過的,結束大蕭條的,從來不是新政等人類的努力,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由人類瘋狂催生的災厄。
“預算已編列完畢,我們立即發布計劃並著手執行吧。對德意志帝國與其國民而言,每一天的希望都至關重要。”
“是,閣下。”
“總理閣下!出大事了!”
“操。”
部長們的答復剛落下,作為總理秘書的那個家伙一如既往地沖了進來,漢斯不由得爆了句粗口。
是這個時代的緣故嗎?總感覺年紀越大,髒話越是脫口而出。
“怎麼了?”
“來自卡納里斯局長的緊急報告。”
“卡納里斯?”
< franz canaris)。
他原是海軍情報軍官,後來擔任納粹德國的情報機構國防軍情報局abehr)局長,同時也是知名的反納粹人士之一。
漢斯出任總理後,任命他為新成立的國家情報局rnd)局長。
‘卡納里斯緊急報告......’
感覺不妙。
恐怕又是件大事,而且不小。
“到底出了什麼事?”
“這個......”
“這——個!?”
阿登納已然失去耐心,秘書被他的語氣一嚇,猶豫了一下,才終于開口。
“戰爭爆發了。”
“......什麼?”
就這麼一句話,讓會議室的氣氛瞬間凝固,陷入茫然與混亂。
怎麼想都不可能這麼早爆發二戰,畢竟拉羅克還沒掌握政權。難道......?
“就在剛才,日本未經宣戰,越過鴨綠江入侵滿洲。”
“滿洲?日本竟然攻擊xx?而且還是這樣毫無預兆?!”
“是的,阿登納閣下。事發突然,rnd方面也正緊急調查詳細情況。”
听完秘書的話,漢斯默默閉上了眼。
這幫狗娘養的鬼子。
老子才剛當上總理還不到一個星期啊!
......
“你們到底是怎麼管理軍需物資的!”
時間倒回到幾天前,正是漢斯發表就任演說的那個時候。
在xx與日本帝國統治下的朝鮮之間的邊境地帶,鴨綠江附近的日本軍基地中,傳來了一聲粗暴的怒吼。
那是駐守鴨綠江防線的日本朝鮮駐軍第20師團中,一名名叫牟田口廉也的軍官的怒吼。
“對、對不起,小、少佐閣下!我們完全不知情啊!”
“不知道?軍需品部分失蹤了,你說你不知道?這話是你們這些後勤軍官該說的嗎!”
牟田口如此咆哮,可負責補給的後勤軍官們依舊緘口不語。
其實,他們是知道軍需品失蹤的原因的。
是聯隊長為了私下撈錢偷偷賣掉了。
‘可惡,這種事我哪敢說出口啊!’
後勤軍官的日子本就苦不堪言。
日本軍雖然號稱仿效以高效後勤體系著稱的普魯士,但實際上對後勤的重視程度卻仍停留在戰國時代的水平,而對後勤軍官的看法也一樣淒慘。
事實上,從日俄戰爭前開始,日軍內部就普遍認為“只有馬鹿才去做後勤軍官”,這已經說明了一切。
更何況眼前的牟田口廉也少佐,雖外表不顯,但卻自稱是來自被稱為“陸軍之花”的作戰科與陸軍省軍務局軍務科的“中央精英”。
這種人,正是後勤軍官最討厭的類型。
為這種家伙去得罪聯隊長?那是不可能的。
他之所以被調來朝鮮駐軍,只是為了晉升中佐與調往參謀本部前的臨時派遣罷了。
換句話說,馬上就要走的人。
所以後勤軍官們始終裝傻到底,只有毫不知情的牟田口一個人氣得滿臉通紅。
“你們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嗎?”
“嗨,少佐閣下。可能只是庫存記錄有誤而已吧?”
“嗯......”
“既然這是我們後勤科的問題,就由我們向聯隊長報告就好,少佐閣下您無需再為此煩心。”
“不、不行。如果不是內部所為,那就一定是外部干的。也就是說,是國境那邊的xx搞的鬼!”
“啊......??”
然而,後勤軍官們卻大大低估了被稱為“日本軍三大馬鹿”之一、“鬼畜抗日名將”的牟田口廉也的驚世智慧。
“現在總算明白那些軍需品失蹤的去向了。一定是xx軍偷偷越過鴨綠江,偷走了我們的物資!”
“???”
“駐扎在滿洲一帶的xx軍,本來就是由土匪出身組成,自然改不了老毛病。若不是本中央精英——牟田口廉也在此,誰能識破他們這等無恥行徑!”
“?????”
牟田口那番莫名其妙的話,讓一眾日本軍官完全不知所措,只能面面相覷,一臉呆滯地望著彼此。
“這是對大日本帝國的挑釁,是對皇軍的破壞行為!我們必須在事態惡化前立即做出應對!”
“啊?啊啊?”
還不等他們阻止,牟田口就已經沖出倉庫,趕往朝鮮駐軍本部進行匯報。
普通軍隊若听了,大概只會譏諷他是不是吸了鴉片。
“哼哈!哼哈哈哈哈哈!!天地神明果然站在我大日本帝國這一邊!”
但日本軍並不是普通軍隊,接到牟田口報告的那位朝鮮駐軍主作戰參謀,更是個離“正常人”差得遠的存在。
......
“司令官閣下,我們必須立刻出兵滿洲!”
“嗯,嗯嗯?”
“xx偷襲了我們的基地,搶走了天皇陛下親賜的軍需物資。必須迅速展開報復,進佔滿洲,以儆效尤,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連政府命令都沒有,你是認真的嗎?”
“等東京回話只會錯失良機!”
面對石原莞爾那番將軍需品失竊即便其實只是誤會)硬生生夸大為xx夜襲的慷慨陳詞,朝鮮駐軍司令林銑十郎十指交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就算不去計較“xx無端越過鴨綠江攻擊日本基地”這種荒唐說法,石原現在的話,其實就是在主張朝鮮駐軍單方面進攻滿洲,與xx開戰。
“石原主任說得對!”
“自日俄戰爭以來,一直被海軍壓制的大日本帝國陸軍,現在正是重新展開雙翼、翱翔蒼穹的絕佳時機!”
“司令官閣下,懇請您做出決斷!”
不知不覺間,朝鮮駐軍的軍官們似乎都受了石原的影響,紛紛附和叫嚷。再加上,就連當年在正史中擅自越過鴨綠江進攻滿洲,被人稱作“越境將軍”的林銑十郎本人,也開始動起了私心。
眼下的xx,內戰多年,經濟亦受到大蕭條波及。
眾所周知,xx實行的是銀本位制,本不應受大蕭條影響,甚至由于xx的白銀變得相對“便宜”,在“價格窪地”之下,國際銀商為套利反而將大量白銀運往xx。但由于經濟危機過早爆發,迫使美國更早頒布了《購銀法案》,直接刺激到了國際銀價開始暴漲。
xx自身銀產不豐,為了維持幣值不得不從海外進口白銀,而如今白銀大量外流,進口又受阻,便也引發了相應的經濟問題。
因此,xx此刻正陷于多方混亂之中,對日本而言,可謂千載難逢的機會。
“東京的政客們,真出了事也只會一籌莫展。”
況且日本自身也深陷大蕭條帶來的經濟困局,軍國主義日益膨脹,極右翼在政壇上呼風喚雨,輿論普遍要求采取非常手段解決問題。
換句話說,他們這群人就是主動替天皇陛下和大日本帝國扛起“進攻滿洲”的大旗,施行“非常手段”的執行者。
這怎能不說是憂國之心的體現?
“就算出了什麼岔子,白川義則陸軍大臣和軍部那邊也會替我們善後吧。”
沒什麼好擔心的。
其余的,只需照著日本自維新以來一貫的方式︰先干了再說,事後再“報答”就是了。
“所有人集中注意。”
最終,下定了早就盤算好的決心的林銑十郎開口了。
“我朝鮮駐軍自此刻起,以應對xx破壞及先發攻擊為由,動員全軍進軍滿洲。願天照大神庇佑大日本帝國。”
“大日本帝國萬歲!天皇陛下萬歲!”
“大日本帝國萬歲!天皇陛下萬歲——!!”
林銑十郎話音剛落,石原莞爾幾乎咧到天邊的嘴角率先揚起,帶頭起身高聲呼喊,其余日本軍官也紛紛起立,高呼響應。
攪動整個遠東局勢的“xx事變”,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