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德意志

第284章 我竟是為了糾正它而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文抄列文虎克一號機 本章︰第284章 我竟是為了糾正它而生

    1920年11月4日,世界尚在因羅馬的進軍而動蕩不安。

    而墨索里尼的影響力甚至延伸到了遙遠的東亞,日本。

    但與歐洲那股法西斯主義日益抬頭的熱潮不同,日本所受到的沖擊更為直接與極端,且帶有濃烈的負面色彩。

    “去死吧死セ)!”

    “呃啊?!”

    “首相閣下!!”

    “快叫醫生!醫生!”

    日本首相、亦是大正民主象征的原敬,被一名年僅17歲、對富人獨佔繁榮深感不滿的極右青年中岡艮一刺殺倒地。

    這一死亡事件,比原本歷史早了一年發生。

    “听說海軍里有些家伙居然在听到原敬死訊時歡呼雀躍呢。”

    “那群海豹干出這種事也不奇怪。原敬害他們流了不少血。”

    原敬之死,意味著他通過《華盛頓海軍軍備限制條約》逐步實現的“文官統制”開始搖搖欲墜,軍政平衡再次瀕臨破裂的邊緣。

    “你覺得,下任首相會是誰?”

    “政友會那幫人好像在推高橋是清。”

    “是說那位大藏大臣財務大臣)嗎?”

    “嗯,不過他即使當上首相,也待不了多久。”

    “倒也是,高橋那人更像是官僚,不是干政治的料。”

    高橋是清,作為日本頂級的財政專家,確實在一段時間里起到了牽制軍部的作用。但他最終還是在二二六事件中遭到皇道派暗殺。雖曾七度擔任大藏大臣長達27年,但首相的職務卻未撐過一年。

    他在黨內缺乏控制,反對派眾多。為了破解困局,他甚至選擇讓內閣集體辭職,然而這一舉動卻反而成為他的致命失策。因為當時身為元老之首、曾任第4與第6任首相的松方正義支持的是加藤友三郎,使得高橋徹底失勢。

    “說實話,我個人其實希望是寺內閣下接任,但可惜,大概不可能了。”

    听到友人提起寺內之名,身旁男子臉色微沉。

    由于之前民間爆發的“米騷動”,使其政治地位大受動搖。

    雖然他尚未丟掉陸軍大臣的位置,但因未能妥善治理,而罪責難逃。

    不過,這位男子皺眉的原因,並非是對寺內正毅的無能感到不滿。

    “嘖,現如今正是亞洲各族應當團結,在現人神天皇陛下的名義下,為即將到來的最終戰爭早做準備的時候,竟還想著出兵遠東。”

    他心心念念的那個“對抗強大西洋列強的亞洲聯合國家”的夢想,或許正在漸行漸遠。

    亞洲人不能同心協力也就罷了,如今竟還互相內耗,真不知是在做些什麼。

    “總之,好好去德國留學吧,石原。陸軍高層對你可是寄予厚望呢。你可是以次席身份從名門陸軍大學畢業的精英啊。若不是太堅持己見,說不定還能拿到首席。”

    “哼,別人的評價無所謂。重要的是——我將要做什麼。”

    他,就是後來在歷史上挑起“xxx事變”的始作俑者之一、理想主義者,同時也是即將前往德意志帝國留學的石原莞爾。

    他神情自信地低聲說道。

    ......

    與此同時,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卻與歐洲截然不同,正沉浸在一片熱烈的慶典中。

    因為就在1920年11月2日,也就是高橋原敬暗殺事件的兩天前,美國的總統大選也剛塵埃落定,白宮的新主人隨之誕生。

    “胡佛!胡佛!胡佛!”

    “哈哈哈哈,感謝大家!今後我將繼續為美國、為美國公民服務!”

    新上任的美國第三十任總統,正是曾在休斯政府擔任商務部長的赫伯特•胡佛。

    在共和黨初選期間,誰也沒有料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畢竟最初被看好的,是因在《華盛頓海軍裁軍條約》中表現出色的國務卿柯立芝。

    然而,胡佛巧妙展現了自己身為行政官的卓越能力,並打出響亮的口號︰“家家鍋中有雞,戶戶車庫有車!”將民生與經濟發展置于首位。這一主張贏得了極大的認同。

    實際上,胡佛在各個領域早已展現了不凡的才能。

    相較之下,柯立芝雖然並不差勁,卻也談不上出類拔萃,是個中規中矩的人物。而且與他在國際場合展現的外交家形象不同,在國內則以話少冷淡著稱,經常只用一句話回答問題,缺乏親和力,遠遜于胡佛。

    正是這份差距,使胡佛在初選中險勝本被視為最有希望的柯立芝,最終順利當選為美國第三十任總統。

    順帶一提,還有一位副總統候選人哈定也曾試圖參與競爭,但他早已因“外表光鮮、實則平庸”的形象而被淘汰。

    尤其諷刺的是,在美國進入禁酒時代之後,這位理應以身作則的共和黨副總統,居然在官邸大肆飲酒作樂、沉迷撲克游戲。

    在這種情況下,民主黨不找他道德上的漏洞都難,整個共和黨內部自然也沒有人願意支持哈定作為總統候選人。

    “唉,又輸了,又輸了。”

    “連德克薩斯都輸給了共和黨那些家伙......”

    與此同時,原本期望借休斯因照顧女兒而放棄參選之機東山再起的民主黨,卻只能再度飲下慘敗的苦酒。

    <•考克斯不僅再次慘敗,而且連民主黨的傳統票倉德克薩斯州也被胡佛攻下。

    對民主黨來說,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怨恨當初那個既不死也不退的前總統威爾遜。

    “胡佛當選人閣下!許多人都在關注您今後的政策動向,能否請您簡單談談?”

    “當然。我作為總統的首要任務,就是兌現我在大選中向人民許下的承諾。”

    “啊,您說的是‘家家鍋中有雞,戶戶車庫有車!’的那句口號吧。”

    “哈哈,看起來你記得很清楚呢。同時,我也會重新啟動因威爾遜的劣政而停滯的美國改革。”

    “總統閣下的治下看來一開始就會熱火朝天呢。”

    “我可是來自西部的人,只知道像開拓者一樣不斷向前,永不止步。”

    哄堂大笑!

    在胡佛這句機智風趣的玩笑下,周圍響起了一片笑聲。

    就在這時,一名記者舉手再次提問。

    “閣下,您是著名的禁酒法支持者,但對于當前禁酒法所引發的各種副作用與問題,您怎麼看?”

    “我也很好奇。政府因無法征收高達一百億美元的酒類稅收而嚴重受損,而種植啤酒、威士忌原料如大麥、玉米、隻果的農民也蒙受了重大損失。”

    然而,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

    禁酒法實施後,飲酒者反而有增無減,私酒產業迅速壯大。受其影響,芝加哥、紐約等地的黑手黨等犯罪組織迅速擴張,前所未有地活躍。

    一個嗜酒如命的國家突然全面禁酒,會發生什麼,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禁酒法為何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的黑暗篇章,由此可見一斑。

    “禁酒法的副作用只是暫時的。這是任何新法在實施初期都會經歷的陣痛。”

    胡佛的回答,依舊充滿了禁酒法支持者那種理想主義的熱情。

    實際上,胡佛本人經常光顧德國大使館暢飲美味啤酒,或前往英國大使館享受香醇威士忌,當然,這是對記者們絕口不能提的秘密。

    “只要時間一長,美國完全適應禁酒法後,現在的問題就會自然消解。所以請大家拭目以待!在我的治理下,美國將前所未有地純潔、前所未有地繁榮!”

    一路順風順水走到今天的胡佛,毫不懷疑地自信高呼。

    但他沒有意識到,那份自信將開始崩塌的日子,正悄然臨近。

    ......

    在胡佛毫不掩飾地表露自己的抱負時,德國也在忙碌地運轉著。

    原因自然不言而喻,法西斯主義的幼苗已經開始迅速萌芽。

    “部長閣下,法國境內右翼勢力的動向正在變得活躍。著名的極右政治人物夏爾•莫拉斯cesariep bucard)、皮埃爾•泰廷哲pierre taittinger),還有最近剛投身政界的弗朗索瓦•德•拉•羅克......這些帶有極端主義傾向的人物,可以說已經紛紛開始行動了。”

    “果然是墨索里尼的影響吧。”

    “是的,自‘進軍羅馬’前後,其差異已經肉眼可見。”

    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提到法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以公社為代表的極左勢力,但有光明就有陰影,有左也必然有右。法國這個國家,極右之猖獗,絲毫不亞于極左。

    共和制已經建立幾十年,可王黨派仍舊保持著不容小覷的勢力,光是剛才提到的那些名字,很多都出身于此,可見一斑。

    “接下來,rnd的工作恐怕會成倍增加了。我們得增補人手。”

    眼下需要安插耳目的地方實在太多,而rnd的情報資源卻快要捉襟見肘。

    這就是一個剛成立不久的組織所必須承受的悲哀。

    “不過也沒辦法,這些事都是為了將來。”

    而為了將來熬夜加班,傾注身心,對某人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飯。

    雖然,路易絲和孩子們並不喜歡這樣。

    唉,真是越來越想退休了。

    “德國國內的情況如何?”

    “很不幸,我們這邊也發現了一些極右分子的活動跡象。”

    听完部下接下來的話,漢斯愈發生出了“退休”的渴望。

    “其中有我需要記住的名字嗎?”

    “應該是恩斯特•羅姆ernst juius gunther r?h)吧。其余的都是些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羅姆,羅姆啊......

    那可是個我知道的名字。

    這家伙從納粹剛起步的時候就和希兒攪在一起,漢斯怎麼可能不認識。

    雖然最後被卸磨殺驢,在“長刀之夜”被悄無聲息地處理掉了。

    “看來沒了希兒,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人也開始跳出來了。”

    不過話說回來,當初他最忌憚的阿道夫同志,現在竟跑去了美國,和迪士尼一起做起動畫來了。

    “這個世界的希兒,究竟想混成個什麼玩意兒啊......”

    “部長?”

    “沒事,我們繼續下一個議題吧。”

    “是。接下來是來自戰爭部的報告。關于您此前提出的‘便攜式反坦克火箭兵器’開發計劃,軍方已經全票通過......”

    咚咚──

    “部長閣下,總理貝特曼•霍爾維格召見您。”

    “總理?”

    現在貝特曼•霍爾維格能有什麼事召自己過去?

    漢斯一時間想不出什麼頭緒。

    “他有說是什麼事嗎?”

    “沒有,只是說請部長閣下有空時前往國家總理府。”

    “上司召見,自然得去。剩下的議題就之後再听吧。”

    “明白,部長閣下。”

    漢斯在部下們的低頭致意中走出了辦公室。

    心中暗自揣測著︰究竟會是什麼事呢?

    ......

    “總理大人,您叫我?”

    等漢斯抵達國務總理府時,時間正好是在離開帝國外務部三十分鐘之後。

    而正在總理辦公室等著人的貝特曼•霍爾維格,則滿臉笑容地迎了上來。

    “你來了?比我想的還要快啊。”

    “畢竟也沒什麼急事,沒到需要推辭總理召喚的地步。”

    漢斯聳了聳肩,隨即開門見山地問道︰

    “話說回來,您叫我來是有什麼事嗎?發生了需要外務大臣親自出面的情況?”

    “不是那種事。”

    呼,還好。

    最近已經被墨索里尼和那群法西斯小苗頭弄得焦頭爛額了,真不想再接什麼麻煩事。

    “我找你來,是有點事要你親自去辦。雖然和你的外務大臣職責無關,但我覺得還是你親自出馬比較合適。”

    “究竟是什麼事需要我出馬?”

    “你得去趟科隆。”

    科隆?萊茵蘭?突然之間?

    “讓我去科隆是......啊,該不會是因為那個人吧?”

    “沒錯,正是。康拉德•阿登納。”

    貝特曼•霍爾維格雙手交疊,語氣平靜地說道︰

    “是時候把我們這位老朋友,重新請回柏林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如何拯救德意志》,方便以後閱讀如何拯救德意志第284章 我竟是為了糾正它而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如何拯救德意志第284章 我竟是為了糾正它而生並對如何拯救德意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