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德意志

第173章 丘吉爾︰我有一計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文抄列文虎克一號機 本章︰第173章 丘吉爾︰我有一計

    第173章 丘吉爾︰我有一計

    【死里逃生的英國遠征軍,傷亡人數超過十萬。】

    【大英帝國歷史上最慘痛的敗戰。】

    【憤怒的市民痛斥親人之死——“阿斯奎斯和弗倫奇,把我們的兒子還來!”】

    【英國全國掀起對首相無能的批判——阿斯奎斯內閣的垮台信號?】

    “哈......好不容易把火熄了,這該死的媒體又拼命往里邊添柴。”

    阿斯奎斯看著滿是對自己的批判和指責的報紙,隨手將其丟進垃圾桶,一臉疲憊的雙手捂住了臉。

    就在伊普爾的友軍成功撤離,讓他稍微松了口氣的同時,關于他的問責聲浪也隨之席卷全國。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整整十三萬名英國士兵,在伊普爾的戰壕里犧牲或受傷。

    這樣的慘劇,必然需要有人負責,而公眾怒火最先燒向的,便是作為戰時領袖的阿斯奎斯首相。

    “這該死的戰爭,只會不斷折磨我......”

    難道他會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嗎?

    絕不。

    “沒錯,我的確命令弗倫奇發起攻勢,但我從未要求他必須進攻伊普爾,也沒讓他自投法軍的陷阱。”

    然而,無論是他的敵人,還是曾經的友人,如今全都把矛頭指向了他。

    甚至連他敬重的國王陛下,也是如此。

    就連他曾倚重的財政大臣大衛•勞合•喬治,如今也徹底背棄了他,在公眾面前大肆批評他無能,稱他根本不適合擔任戰時首相,若再讓他繼續執政,自由黨政府將徹底瓦解。

    老實說,這番話並非毫無道理。

    阿斯奎斯或許算得上是個合格的和平時期領導者,但在戰爭爆發後,他的行動遲緩,缺乏果斷,一直以來都受到批評。

    ‘......無論如何,不能再放任勞合•喬治胡作非為下去了。’

    勞合•喬治的倒戈,不僅讓議會動蕩,連內閣大臣們都受到了影響。

    就連一向堅定支持他的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似乎也因為他在奧斯曼問題上支持了丘吉爾而心生不滿,逐漸與他保持距離。而下議院議長、強硬的反俄派布萊克本子爵約翰•莫利joey),也已經倒向了勞合•喬治。

    ‘好在基奇納和內政大臣雷金納德•麥克納reginad ckenna)仍然支持我......’

    但這份支持,又能持續多久呢?

    經歷了一次次信任者的背叛,阿斯奎斯已經不敢抱有太多信心。

    至于丘吉爾......嗯,他還是那個丘吉爾。

    ‘無論如何,我也不能讓自己成為替罪羊。’

    這不僅僅是冤枉的問題。正如報紙和廣播大肆渲染的那樣,最壞的情況是,他可能會被趕下首相之位。

    而屆時,那個位置就會落入背叛者勞合•喬治,或者保守黨領袖安德魯•博納•勞andre bonar a)的手里。

    “我們需要換掉約翰•弗倫奇。”

    “......您是認真的嗎,首相?”

    阿斯奎斯的話,讓他的秘書不禁露出擔憂的神色。

    眾所周知,弗倫奇的性格更像是一頭嗜血的猛犬,而非溫順的綿羊。

    而猛犬一旦被逼入絕境,便會見什麼咬什麼。

    秘書最擔心的,便是他的怒火會直接撕向首相。

    “必須有人對這次慘敗負責,這是無可避免的。”

    但阿斯奎斯已別無選擇。

    英國民眾因至親戰死的悲憤,需要一個犧牲品來平息。

    那麼,這個犧牲品就不能是他,而必須是別人。

    而作為戰敗的統帥,約翰•弗倫奇無疑是那個最合適的人選。

    “去通知基奇納戰爭大臣。他和弗倫奇一向不和,應該不會反對。”

    對于約翰•弗倫奇來說,除了主動辭去統帥之職,他已別無他選。

    與其遭受羞辱,被剝奪軍職,不如趁尚存體面時,主動請辭。

    更何況,這里是大英帝國,而非那個把文官統治當成笑話的德意志帝國。

    當首相下令問責時,又豈是區區一個總司令所能抗拒的?

    ......

    “想要撤換我?哈!下達進攻命令的時候是誰,現在又想把所有責任都推到我身上?!”

    但不得不說,阿斯奎斯的想法未免太過淺薄。

    因為就在約翰•弗倫奇得知他們決定拿自己來當替罪羊的瞬間,這位將軍就已經開始暴跳如雷,口中的怒吼幾乎要噴出白沫。

    “該死!你們以為我會就這麼乖乖一個人去死?!”

    弗倫奇在軍中十分有名,他那暴躁的脾氣,還極度記仇的性格不僅在英國軍被許多人評價其為“瘋子”,甚至在德軍和比利時軍等協約國的將領間也惡名遠揚。

    當然,既然倫敦方面已經決定撤換他,他也沒有辦法拒絕,但要他一個人背負全部罪責,成為伊普爾慘敗的唯一責任人,他絕不會答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就是說,伊普爾戰役的進攻完全是阿斯奎斯首相和基奇納戰爭大臣的強烈要求下進行的?”

    “沒錯。而且從秋天開始,我軍就一直面臨彈藥短缺的問題,阿斯奎斯和基奇納卻始終未能拿出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我不知向他們請求彈藥增援多少次了!”

    “哼......”

    “更何況,後來調查發現,就連政府為伊普爾戰役提供的炮彈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竟然是劣質品!我們的英國遠征軍之所以失敗,根本就是內閣的無能與不負責任造成的!”

    幾天後,《泰晤士報》頭版刊登了一篇對約翰•弗倫奇元帥的獨家專訪。

    文章內容指出,遠征軍從一開始就因炮彈短缺等問題,根本沒有做好進攻準備,卻被迫在內閣的強硬命令下發動攻勢,而且使用的炮彈中大部分都是劣質品。

    當然,整篇采訪中,弗倫奇的責任被他自己輕描淡寫地帶過,反倒是政府的失誤被無限放大。但對于此刻的英國民眾而言,他們關注的並不是敗將的辯解,而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他們的兒子們,在戰場上連像樣的炮彈都得不到,只因政府的愚蠢命令,便永遠倒在了伊普爾。

    “我們的士兵竟然連足夠的炮彈都沒有,根本無法正常作戰?!”

    “听說伊普爾戰場上,發給他們的全是廢品!”

    “解釋清楚,首相閣下!”

    原本就因伊普爾戰敗而怒火中燒的輿論,如今徹底被弗倫奇元帥引爆的“炮彈危機s crisis)”點燃,炸裂開來。

    這可不是西伯利亞的窮國俄羅斯,而是大英帝國!堂堂日不落帝國,竟然連前線的士兵都無法保證基本的炮彈供應,戰局因此陷入劣勢,世上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嗎?!

    英國政壇一片嘩然,阿斯奎斯和基奇納拼命試圖平息風波,堅稱弗倫奇的指控不過是夸大其詞,但這番辯解非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適得其反。

    因為英國軍隊炮彈短缺的事實,連最底層的士兵都知道。

    “基奇納大臣!對于這場彈藥危機,您被指責負有重大責任,您對此有何回應?”

    “沒什麼好說的。戰爭初期因突發情況導致彈藥不足,我承認。但在伊普爾戰役時,彈藥問題已經得到解決。難道你想說本大臣在撒謊?”

    “這倒不是......只是......”

    基奇納至少還有“平定馬赫迪叛亂的戰斗英雄”這層光環,媒體對他還不敢下手太狠,但阿斯奎斯就沒這麼幸運了。

    因為在暗處,早就有許多人盯上了他的首相之位。

    “彈藥危機是大英帝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我們必須盡快制定新的軍需法案,整頓當前松散混亂的軍需生產體系,並嚴格監管!”

    大衛•勞合•喬治立刻抓住機會,高調呼吁改革軍需生產,並借此暗示自己比阿斯奎斯更有能力,順帶對首相發起了委婉但犀利的進攻。

    “保守黨絕不會對這次事件坐視不管!我們的勇士們因政府的無能而白白犧牲,阿斯奎斯首相必須為此承擔責任!”

    與此同時,安德魯•博納•勞和保守黨也趁勢落井下石,痛批阿斯奎斯。

    他們清楚,無論最後能否成功推翻政府,至少也能趁機逼宮,爭取組建聯合政府的機會。無論哪種情況,保守黨都不會吃虧。

    “可惡!這幫家伙全都在等著置我于死地!”

    “基奇納大臣的威望尚且能暫時鎮住媒體,但這只是時間問題。”

    “哈......所以你想說什麼,溫斯頓?”

    “我們必須扭轉局勢,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一場勝利來掩蓋這次失敗。”

    “該死的!伊普爾戰役就是因為這麼想才慘敗的!更何況,現在的陸軍已經千瘡百孔,根本沒有余力再發起進攻!”

    “可海軍不一樣。”

    面對首相的怒吼,溫斯頓•丘吉爾摸了摸自己越來越稀疏的額發,眼中閃爍著光芒。

    “我有一個計劃。”

    “什麼計劃?”

    “我們可以在加里波利登陸,佔領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並進軍君士坦丁堡。目前希臘軍隊正在與奧斯曼帝國的防線激戰,若我們能出手,這是英國重奪戰爭主導權的絕佳機會。”

    “......繼續說下去。”

    阿斯奎斯此刻仿佛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神情凝重地示意他繼續。

    而素來以對加里波利情有獨鐘聞名的丘吉爾,嘴角緩緩揚起一抹弧度。

    ——這場戰局,注定要走向更深的泥潭。

    ......

    “......所以現在英國正在準備進攻加里波利?”

    “是的,部長。”

    “我真是要瘋了。”

    在乘坐特別列車穿越奧匈帝國前往羅馬尼亞的途中,漢斯收到了這份報告,他不禁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唉,丘吉爾啊。

    你就這麼想成為‘加里波利敗犬’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過,英國軍內部的反對聲音也不小,目前仍然停留在討論階段。”

    “畢竟這個計劃的風險太大了,登陸作戰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這個時代甚至連像樣的登陸艇都沒有。

    更何況,那些守衛著加里波利半島的沿海要塞,是德國人親手修建的,而負責指揮加里波利防御的,正是奧斯曼帝國最後的希望、未來土耳其共和國的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

    即便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但無論怎麼想,都無法想象丘吉爾和英國能在加里波利戰役中取得勝利。

    當然,如果德方出手相助,那情況就另當別論了,但說實話,漢斯一點都不願意在丘吉爾那毫無意義的攻勢上浪費兵力。

    “讓英國自己折騰去吧,反正我們也沒余力去幫他們。”

    “這倒是有些意外,我還以為部長您會像伊普爾戰役時那樣,主張支援英國軍呢。”

    “伊普爾那時候,如果不出手,英國遠征軍恐怕會被全滅。但加里波利戰役......雖然我不想這麼說,但老實講,這純粹是在瞎折騰。”

    所以就讓丘吉爾自己玩去吧。

    加里波利戰役的失敗又不會讓英國滅亡,反倒是英國自己削弱自己的影響力,他可沒有反對的理由。

    “話說回來,馬上就是冬天了,我們的士兵恐怕得在戰壕里度過聖誕節了。”

    當然,那只是陷入僵持的西線戰場的情況,而在東線戰場,士兵們仍然得在白雪覆蓋的俄國大地上奔波。

    ‘說到聖誕節,不知道這里會不會發生聖誕節休戰呢?’

    老實說,這點漢斯也不確定。畢竟在原本的歷史上,聖誕節休戰主要發生在英軍和德軍之間。

    畢竟比利時方面有比利時大屠殺的歷史,而法國也正處于國土遭受入侵的狀態,雙方對德國的仇恨很深。

    ‘當然,也不能說法軍和比利時軍與德軍之間就完全沒有過聖誕休戰。’

    雖然規模不大,但仍有一些法軍士兵在聖誕節時與德軍交換報紙和香煙,也有比利時士兵托德軍幫忙給被佔領區的家人捎信的記錄。

    不過恐怕在這里,聖誕休戰不會成為戰火中的奇跡,最多只是雙方默契地暫時停火罷了。

    畢竟在聖誕節這天,如果命令士兵們沖向敵軍戰壕,恐怕會引發難以平息的不滿與憤怒吧。

    “說起來,意大利軍終于開始正式行動了吧?”

    “是的,由意大利王國總司令路易吉•卡多爾納uigi cadorna)指揮的意大利軍,已經向伊松佐河推進。同時在北非,駐扎在利比亞的意大利軍也開始與法國殖民軍一同向埃及方向移動。”

    再加上,奧斯曼軍隊也相應地向埃及和波斯方向調動的兵力。

    至此,這場世界大戰終于再次擴展到了新的區域......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志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如何拯救德意志》,方便以後閱讀如何拯救德意志第173章 丘吉爾︰我有一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如何拯救德意志第173章 丘吉爾︰我有一計並對如何拯救德意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