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1970

第64章 上帝的親吻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微醺�本章︰第64章 上帝的親吻

    曼谷︰湄南河的煙火敘事詩

    一、大皇宮的金箔晨光

    1971年12月的曼谷蒸騰著濕熱的霧氣,王世杰跟著ia踩過玉佛寺的大理石地磚,晨露在她泰絲紗籠上洇出深色的雲紋。“1959年第一次飛曼谷,我在《曼谷之夜》里讀到‘寺廟的金箔是凝固的佛光’,”她的指尖撫過at phra kae的尖頂,露水混著金粉在指腹間凝成琥珀,“那時以為這是神明的居所,現在卻看見,每個金箔縫隙里都藏著工匠的指紋——人類對美的追逐,本就是種信仰。”

    長尾船的汽笛聲驚起一群白鴿,ia摸出在夏威夷埋下的夏威夷豆莢,輕輕放在寺院的蓮花池邊︰“就讓太平洋的種子,听听湄南河的晨禱。”豆莢的翠綠與寺院的朱紅疊成詩行,像極了她曾在航空圖上畫過的、跨印度洋航線的弧線。

    二、丹嫩沙多水上市場的味覺狂想

    正午的丹嫩沙多飄著青木瓜沙拉的酸辣,ia蹲在搖搖晃晃的長尾船上,看賣芒果糯米飯的阿婆用芭蕉葉包好餐食。“1967年我用巴黎的馬卡龍,換了阿婆的椰漿配方,”她用木勺舀起一勺糯米飯,椰香混著芒果的甜在舌尖炸開,“她說‘芭蕉葉是天然的餐盤,就像河流是城市的餐桌’。”

    某艘載滿睡蓮的小船擦身而過,阿婆往她懷里塞了朵白蓮花︰“姑娘,你的眼楮像湄南河的水。”ia將花別在紗籠腰間,忽然想起在開羅汗•哈利里市場,老婦人往她頭發上插的茉莉花——跨越半球的溫柔,都是對美的慷慨饋贈。

    三、鄭王廟的黎明對白

    暮色浸透鄭王廟的黎明寺時,ia望著五座佛塔在湄南河的倒影中碎成金箔,忽然想起在里斯本貝倫塔見過的特茹河日落。“1970年帶機組來這里,”她摸著佛塔上的中國瓷器碎片,“副機長說這塔像被巨人用積木堆成的星空,結果我們在河畔用河沙堆了座‘雲端佛塔’。”

    河面上的水燈節彩排正在進行,某盞蓮花燈忽然漂向她的腳邊,燈面上用泰文寫著“?????????”平安日)。ia摸出在紐約唐人街買的雲吞湯料,輕輕灑進河燈︰“就讓大西洋的鄉愁,陪陪印度洋的祝福。”

    四、考山路的午夜即興

    午夜的考山路飄著冬陰功的辛香,ia被一群街頭藝人包圍——他們正在用塑料瓶、鐵皮桶和自行車鈴鐺演奏搖滾樂。主唱遞給她一個椰殼沙錘,她跟著節奏搖晃,鈴聲混著摩托車的轟鳴,驚起了棲息在電線桿上的雨燕。“1969年在倫敦的卡姆登鎮見過類似的表演,”她笑著對貝斯手比心,“那時我想,所有城市的夜晚都有相同的心跳,只是樂器不同。”

    賣炒粉的攤販往她手里塞了包辣椒面︰“這是曼谷的心跳加速劑。”ia咬下一口炒粉,辣意混著羅勒葉的清涼在口腔里炸開——像極了在伊斯坦布爾吃過的烤肉卷,卻多了份熱帶季風的熱烈。

    五、湄南河的破曉巡航

    黎明的湄南河在薄霧中舒展成緞帶,ia倚著突突船的欄桿,看水上人家的炊煙與寺院的晨霧糾纏成網。“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河流密碼,”她摸出在哈雷阿卡拉火山撿的火山石,輕輕拋進河里,“紐約有哈德遜,曼谷有湄南,而我們的密碼,是把每個城市的碎片,都釀成屬于自己的河。”

    當第一縷陽光躍出河面時,她忽然將所有城市收集的玻璃瓶碎片倒入水中︰冰島的冰川、挪威的極光、泰國的金粉……“就讓它們去旅行吧,”她對王世杰說,“就像我們的故事,終將在時光的河流里,成為別人打撈的星群。”

    六、素萬那普機場的雲端歸巢

    素萬那普機場的跑道在黎明前泛著蜜色,ia望著停機坪上的泰國航空客機,機身的金翅鳥涂裝在晨霧中若隱若現。“這是旅程的最後一站嗎?”她的聲音混著遠處的蟬鳴,“不,這是記憶的中轉站——每個告別都在為重逢儲存勇氣。”

    登機口的電子屏顯示“bkkhkg”時,她忽然從行李箱翻出個泰絲錦囊,里面裝著大皇宮的金粉、水上市場的芭蕉葉、鄭王廟的瓷器碎片、考山路的辣椒面。“回香港後,”她將錦囊系在背包帶上,“我們要在暴雨天打開它,讓曼谷的濕熱空氣,重新漫進亞熱帶的窗台。”

    飛機沖上雲霄的瞬間,ia望著舷窗外的曼谷,寺院、河流、夜市、煙火,都成了記憶的琥珀。當雲層漫過視線時,她摸出旅行日志,在最後一頁貼上丹嫩沙多的芭蕉葉,旁邊用泰文寫著︰“?????????????????????????”每次跨越,都是歸巢)。

    芭提雅︰海灣的聲色二重奏

    七、芭提雅海灘的正午狂想

    正午的芭提雅海灘被陽光烤成蜜色,ia踩著發燙的細沙走向海邊,看滑翔傘在天空畫出繽紛的弧線。“1964年飛曼谷時,我在機上畫過芭提雅的輪廓,”她的指尖撫過沙灘上的寄居蟹軌跡,“那時以為這是東方的邁阿密,現在卻看見,每個浪花里都藏著炒飯的香氣與泰式按摩的溫柔。”

    海上摩托的轟鳴驚起一群海鳥,ia摸出在曼谷買的金粉貝殼,輕輕埋進沙里︰“就讓湄南河的金,陪陪暹羅灣的藍。”貝殼的光澤與沙灘的金黃疊成光斑,像極了她曾在加勒比海見過的、陽光穿透海水的丁達爾效應。

    八、真理寺的木雕密語

    暮色浸透真理寺的柚木浮雕時,ia仰望著巨型尖塔上的天神雕像,看蝙蝠群在飛檐間織成流動的黑網。“1968年帶機組來這里,”她摸著雕刻中的濕婆神舞姿,木屑混著香灰落在她腕間的佛牌上,“副機長說這寺廟像被巨人用牙簽搭成的迷宮,結果我們在月光下用手電筒玩‘尋找梵天’的游戲。”

    寺外的夜市飄來烤魷魚的焦香,某個賣手編蜻蜓的阿嬤往她手里塞了只綠色的竹蜻蜓︰“姑娘,你的眼楮像芭提雅的海。”ia將竹蜻蜓別在草帽上,忽然想起在夏威夷古蘭尼牧場見過的草裙——人類用雙手編織的,從來不止是器物,更是對生活的熱愛。

    九、格蘭島的珊瑚敘事

    午夜的格蘭島飄著磷蝦的熒光,ia浮潛在珊瑚礁間,看小丑魚在海葵中穿梭如火焰。“1970年在這里學會潛水,”她的聲音通過面鏡傳來,“教練說‘珊瑚是海洋的熱帶雨林’,現在我想,每個珊瑚蟲都是時光的記錄者,用碳酸鈣寫下億萬年的史詩。”

    某塊珊瑚礁的凹陷處忽然閃過一抹藍——是她在冰島杰古沙龍冰河湖見過的極光色。ia摸出在考艾島收集的火山灰,任其融入洋流︰“就讓北極的冰,陪陪熱帶的礁。”灰末與熒光藻共舞,在海底織成了一幅跨越維度的星圖。

    十、中天海灘的煙火儀式

    黎明的中天海灘被新年煙火照亮,ia望著天空中綻放的蓮花型焰火,忽然想起在曼谷水燈節放過的河燈。“1969年在這看過滿月派對,”她摸出在真理寺撿的柚木碎片,“那時我以為狂歡是年輕人的專利,現在卻明白,每個靈魂都需要在某個夜晚,用吶喊與煙火,與宇宙交換心跳。”

    王世杰往她手里塞了支沖天炮,火光沖上天際的瞬間,ia看見自己的影子與他的重疊在沙灘上,像極了在紐約時代廣場跨年時的剪影。“下一站去哪?”他的聲音混著爆竹的余響。

    ia望著海平面上升起的朝陽,忽然指向北方——那里,香港的晨光正穿透雲層。“回家,”她將最後一支煙火插進沙里,“但先去吃碗路邊的泰式炒粉吧——我听見鍋鏟與鐵鍋的踫撞聲,在說‘歡迎再來’。”

    芭提雅的煙火映著他們相攜的背影,遠處的佛寺傳來清晨的鐘聲。ia知道,旅程從未真正結束︰當飛機降落在香港啟德機場,當熟悉的粵語聲涌入耳中,當維多利亞港的海風拂過面頰,那些在曼谷海灣、在全球各地收集的星光,終將在記憶的深海里,繼續閃耀成永不褪色的銀河。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新生1970》,方便以後閱讀新生1970第64章 上帝的親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新生1970第64章 上帝的親吻並對新生197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