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百姓都嗅到了不一樣的氣息 ,秋收後的稅交的都麻溜了 ,要是以前的並州和翼州 ,趕上災年涉及到活命那得武力威脅才能老實交糧 。
大王雖嘴里說的肯定 ,但只要有了空閑他還是頻頻打開全地形圖放大查看境內的情況 ,好在一直沒發現什麼大的異常 。
這貨去鳳凰集擺攤都積極了 ,他在積極變現換糧食 , 沒人詢問價格的時候就看看地圖 。
大王以前白天查看的都是大城 ,那里才有士族生活 ,看大家都算老實他還挺滿意 。但他擺攤一般是晚上 ,這天晚上他看並州地圖的時候 ,發現雁門郡城外山間居然有燈火?
大王顧不得賣貨了 ,放大仔細查看 ,這一放大好家伙 ,遠離城郭一處三面環山的山谷里 ,居然建了個不小的塢堡!
就和當年他從昌州回來 ,路上看到的一樣!
問題是 ,他自認北境太平穩定 ,就連他自己都沒打算擴軍 ,畢竟貴精不貴多 。
境內居然有人跟著南邊學搞這一套 ,大王就不太樂意了 。躲在這里遠離人煙 ,繳稅了嗎你們?!
大王把這里重點標記 ,打算等白天視線好的時候重點觀察一下 。晚上回去還和白澤吐槽 ,“你看看 ,這地理位置好的很 ,風水上都是上上選 ,山谷也夠大 ,藏個兩萬人輕輕松松 !”
白澤瞟了一眼 ,“這不是小工程 ,看來有點實力?”
“關鍵是他們居然在本王眼皮子底下折騰出這種東西了 ,他們最好沒私自畜兵 。”
至此 ,大王覺得目光也不能只放在邊關 ,內部起火也挺丟人 。
第二天 ,他就提了要派騎兵在除遼東郡外的其他四州進行日常巡視 ,非常時期大意不得 。此舉得到了董扶的大力支持 ,大王指定趙川直接負責 。
大王白日花了半個時辰就確定了 ,那塢堡規模宏大 ,更是擁有遠超過普通士族家用奴僕的人數 ,也就是說肯定私自畜兵了 。只是他還不能確定這些人是這個塢堡主人買的 ,還是在當地圈的百姓 。
大王默默給雁門郡守記了一筆 ,隨即召見趙川給他安排了巡視第一站 -並州雁門郡外 ,令他迅速帶人去查 。
“只要拿到違反北境律法的證據 ,直接抄了!”其實他已經看見了山谷內巡邏人所配的武器 ,私藏兵器在北境重典里 ,已經是死罪了 。
第二天朝會,大王感嘆︰“真沒想到本王的玄甲騎兵在北境震懾力這麼一般啊!
怎麼還有人敢搞特殊養私兵呢?!
怎麼還有士族躺在大晉舊夢里不肯醒來呢?真覺得本王不會對他們怎麼樣?
士族在北境和農人一樣 ,並沒有什麼特別 ,都是北境的百姓 ,犯法也是同罪。他們這麼折騰 ,是一點不怕本王親簽的北境新律法啊!”
下面全體士族出身的大臣︰……
唯一例外的董扶開始頻頻朝大王眨眼,這話就不用直接說出來了吧?!大王見了淡定回眨,沒錯!我就是說給他們听的,養私兵那個又不在……
董扶︰……
謝淵︰……就當我們忽然瞎了吧。
。
大王差點後院起火消停了兩天 ,沒事就貓在蘭台殿看他的地圖 。好在再沒發現這種ど蛾子 ,倒是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
一些個老實的西域小國和東鮮卑把歲貢送了過來 ,他們是第一批大王毫不意外 。
匈奴和禿發鮮卑、西鮮卑負隅頑抗不意外;烏孫,龜茲沒來也不意外,他們還在等匈奴的動作,畢竟數目不小。
西域小國是被玉門關外那三個被光速滅了倒霉蛋嚇得 ,東鮮卑就更好理解了 ,王城一戰後他們暫時沒什麼信心對上大王 ,那二王子還是大王親自扶上的王位 。
只要有人听話的來了 ,沒動作的就更顯眼了 。
正好大王心情不怎麼樣 ,西域小國送來的歲貢還缺斤少兩 。
大王一听大司農回報歲貢只送來了八成 ,就知道這些家伙這是在試探他的底線 。
歲貢哪是那麼好要的 ,換他也不會全給 。這次給了 ,下次再漲了可怎麼辦?胃口這東西 ,只會越喂越大 。
但理解歸理解 ,現在大王是債主 。“缺多少算出來給他們回一個明確數目的條子 ,按日計算利息 ,有本事就拖吧!”
大王的錢也不是好欠的,誰讓他們趕上了好時候,大王窮的都想撓牆了。
北境欠收,洛水關每天都有逃過來的難民,數目比之前的大多了。這些人剛到北境就即將迎來冬天,農耕為主的社會大冬天不但創造不出什麼價值,大王還得花錢保住他們的性命活到來年開春,大王壓力也很大。
承光殿都沉默了 ,要不怎麼說大王經營有方呢!大王可是背靠空空如也的國庫 ,養了二十多萬大軍 。
“跟他們講清楚 ,本王也不容易 。北境干旱 ,南邊大亂 ,本王的騎兵也要吃飯的 。要是南邊哪個勢力勝了士氣大漲揮師北上 ,本王靠什麼抵抗?鄰居們也不能干看著不是?!”
大司農︰“……臣明白 ,臣會跟諸國使者說清楚利害關系 。”
大王點點頭 ,“至于匈奴和鮮卑二部 ,傳本王旨意 ,陳兵邊境!”
眾臣︰……
跟大王當鄰居,豈是一般的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