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弟妹那個身板穿在身上合適嗎?
還是說,弟妹這麼大個人,還想搶我家兩個孩子的東西?”
瞧瞧,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那婆媳倆就被趙謹淑懟的說不出話來,怎麼換作是她,她就不行呢?
不對,不是她不行,而是從始至終,她在身份上就低人一等,不長她長姐,不管嫁給誰,她依舊是趙家的嫡女,秦家的貴客。
如果她不是,那兩婆媳怎麼會對趙謹淑如此客氣?
更客氣的是,難得見顧英榮會處處維護趙謹淑,在想想她自己,不知是何原因,她雖如願嫁給了顧文翰,但顧文翰並沒有像夢中那樣,對她像對趙謹淑那麼庇護。
雖成親以後,他房里除了自己這個妻子以外沒有其他女子,可是也沒有對她多麼疼愛與看重。
相反,趙謹淑為什麼就可以不一樣,即使換了一個男人,男人依舊對她如珠似寶,她實在是想不通。
其實趙青淑不傻,在她確定夢中的事,有可能會如同上一世那樣發生時,她早早就開始做了改變,比方說,不似在閨閣時那樣老老實實遵守規矩,而是常常圍著花園不辭辛苦的鍛煉身體,直到嫁人生了孩子也沒有停下。
為了能夠在流放路上少受苦,早早跟府中的廚娘學會了做飯,當時弄的顧文翰很不自在,還擔憂的說︰“夫人不必這麼辛苦,我雖不似他人那樣好口欲,也沒有必要讓夫人受這個苦。”
可是趙青淑並不听,反而更加努力去做,在她的心底依舊跟趙謹淑比,只是不願意承認罷了。
流芳路上,趙青淑如同上一世的趙謹淑一樣,提早為她的男人解下枷鎖,哪怕沒有上一世鬧的那一出,也不妨她那麼做。
同時也如同上一世一樣,提早準備了一輛推車,推車上堆滿了東西。
反觀這一路上,趙謹淑並不輕松,不是沒有那個能力,而是瞧瞧對她男人顧英榮說︰“如果你不想讓你弟弟一家佔便宜的話,那咱們就同現在這般帶著孩子們吃糠咽菜!
如果你想照顧你弟弟一家的話,那請不要捎帶上我們女子三人。”
“夫人說什麼呢?
如果只有我娘在,我肯定不可能讓她老人家跟著受苦,可是你也看到了,哪怕都到了現在,我娘的心里依舊是二弟最重要,既然如此,那就讓老二一家多擔待吧!
只要夫人不覺著累,為夫定能陪著夫人走到房州,就是苦了你們娘三了!”
“苦不苦,可不是你說了算,對了,我讓你買的東西你買了嗎?”
“買了,按照你的意思買了,一個瓦罐,兩個碗,兩雙筷子……”
“行,行,不用說,只要你按照我的要求去置辦,咱們兩個人的體力還能承受的住,就是不知道你娘何時要湊錢去置辦騾車?”
“這個誰知道呢?
我反正沒錢。”
“我也沒錢,我哪點東西還是爹,以及外祖母他們給的呢?
可不能被你娘他們給搶了去?”
“這個你放心,有我在,他們不敢!”
“最好是這樣!”
不知何時,趙青淑發現,顧家嫡支分成了好幾伙,她那個嫡姐一家竟然也置辦上了推車,而且車上的東西比他們家的還要差。
是因為沒有多余的錢,還是趙謹淑故意而為之,反正那個死老太婆除了每日找顧英榮要柴火以外,其他的東西竟然一概都不要。
不經意間,讓她看到趙謹淑做的吃食,才讓她知道哪個死老太婆為什麼看不上,就是她如今的境地也瞧不上,誰能想到,趙謹淑一家竟然吃的是黑面菜餅子,這跟負責押送他們衙役給他們的糧食有何區別?
怪不得那個死老太婆不跟她嫡姐作妖,原來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也分情況,相同這一點,趙青淑在流放的路上,時不時的在不經意間刺激一下對方。
而對方整天除了罵她的幾個庶出的兒媳婦以外,罵的最多的就是她趙青淑,可惜現在的趙青淑根本就沒有把對方當作一回事。
還有一事,趙青淑發現跟夢里不一樣,那就是不知是何原因,突然有一天,顧英榮請衙役作證,幫他們把家給分了。
同時跟顧英華分家的還有他那幾個庶出的弟弟,這讓死老太婆又多了一個責罵的對象。
哪怕路過狼群所在地時,還能听到她的罵聲︰“早知如此,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把你掐死,你竟然不把我這個當娘的放在眼里,真是娶了媳婦忘了娘。
還有你你還真不愧是秦氏那個賤人生的賤種,跟你那個賤人娘一樣,都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活該她早死,就是可惜在她死的時候,怎麼沒有把你這個禍害帶走呢?”
每每這個時候,還不待趙謹淑做什麼,顧英榮就想上前找他娘理論,反而趙謹淑眼疾手快抓住她男人,並拉他遠離對方,同時不知道在哪里說什麼?
趙青淑一直都知道她嫡姐的厲害,一步在到了房州城以後,不知他嫡姐一家如何買通當地的官差,在分配去除的時候,一家四口悄悄的嫡支一脈。
而她也早早就跟男人商量好了,想去夢里嫡姐一家生活的地方。
自此,她們姐妹倆算是徹底分開,過上了相互不打擾的日子。
這一世的趙青淑沒有像上一世那樣作,反而陪著顧文翰一起下地勞作,一邊努力的生兒子,也不知是感動的上天,還是她命里終究有那麼一子,當新帝大赦天下時,她的兒子也過的入學的年紀。
又因為是唯一的兒子,相較于幾個女兒,趙青淑對兒子有些溺愛,但更多的是期盼。
哪怕顧文翰曾是兩榜進士,也沒有把兒子教導成才,更別說帶著一家人回京,直到他們的兒子,顧盼京年過二十有五,不得不托人給孩子娶親。
自此,趙青淑又開始盼望兒媳婦能生孫子,好圓了她回京的夢。
別說趙青淑還真有那個命,雖沒有如約等到她爹趙國濤派人來接,倒是她的幾個孫子被顧文翰教導的很好,更別說她的大孫子小小年紀就重了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