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好像這事他沒有跟家里人說,哎喲,失算失算呀!
眼前的這些東西該怎麼弄上山呢?
愁的他恨不得都給扔了,又想想家人對他的好,最後哪一件都舍不得扔,只能認命的一點一點往上搬。
像他這種情況的小家伙不在少數,偏偏只有一個人不似他們毫無準備,那個人就是顧七,顧家念,看著她輕輕松松的背著一點東西爬山別提讓人多羨慕。
可惜,人家早就爬到半山腰,根本就無法讓人幫忙。
而此時的顧家念也不輕松,看似背簍的東西不多,其實她早已經來回好幾趟了,無比慶幸的是東西放在那里不會丟,能讓她放心地來回倒騰幾趟。
也慶幸不知道有人想讓她幫忙,就是知道她也沒有多少力氣,別看人小又有底子,那也是爬得渾身沒了力氣。
此時莊子上的老婦人,也沒有安排人幫自家的孫女,反而提醒跟前伺候的下人︰
“往後不管是在莊子上,還是在山上的果園,遇到小七的時候,別叫她七小姐——她現在是我們顧家的七少爺,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能不叫就不要叫。
她是去讀書,不是來享受生活的,凡事都得靠她自己。
她這個年紀的孩子,只要不自己暴露身份,那些小家伙未必就知道她是丫頭。
而你們需要做的就是替她隱瞞身份,中途有什麼需要配合她的時候,一個個的都激靈點。”
“是,老夫人。”
相較于老人的不在意,身為母親的盛氏完全在家里坐不住,如果不是有秦氏的開解,恐怕都直奔莊子而去,這不就听著秦氏說︰
“弟妹,家琪當年去書院讀書的時候,也沒有見你如此緊張,今日這是怎麼了?
小七雖小,可也不是那種跳脫的性子,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大嫂,念兒那丫頭怎麼能跟琪兒相比,琪兒自小就穩重,反觀念兒從小就鬼靈鬼靈的,我真怕她在書院里鬧出點什麼事來。
還有就是,大嫂,你難道忘了,家里這些死猴子但凡誰鬧出點什麼事,都有她顧家念的影子在,我真怕這孩子萬一哪一天再把書院給拆了。”
“弟妹,小七是聰明不假,可是也沒有你說的那麼不堪,更不可能把書院給拆了。
依我看,純屬你多想了。我以我對咱們家小七的了解,她指定比在家里安靜。”
“怎麼可能!”
“怎麼就不可能,咱娘不是說了嗎?她要是被人拆穿了身份,就再也沒有機會去跟著一起讀書,只能回府跟著嬤嬤學規矩,跟著我們學習掌家理事。
而她的兩個姐姐,哪一個不是在書院安安穩穩讀滿三年才歸家,她要是沒有按時讀完三年,早早的回來,不說我們做父母的怎麼說她,就她那兩個姐姐還不笑話死她,就她那個不服輸的性子,準能安安穩穩的待到最後一刻。
我敢說,如果朝廷哪天允許女子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她一準有那個心思,可惜女子能讀書就已經很不錯,怎麼可能讓女子跟男人並肩齊驅。”
“幸虧不可以,真要是能行的話,我這個當娘的都怕她有一天遠走高飛再也不回來了。”
“說什麼呢?要我說,小七的性子最像弟妹你,就你動不動想活動筋骨的樣子,難怪小七隨了你。”
“也是,可是那也不能身邊連個人也沒有吧?”
“你這話問的讓嫂子怎麼回答你,你也不瞅瞅,咱們家幾個孩子在書院讀書時,有誰帶小廝近身伺候過?”
“還真沒有,就是輝哥兒也沒有,更不要說慧哥兒下面的弟弟妹妹了。”
“所以說,你與其在這里白擔心,不妨找點事做,再不行,那就給孩子多做幾件衣服,總歸比閑著在這里胡思亂想的好。”
“也對哦,那,大嫂,你有沒有听說輝哥兒什麼時候回來?”
“昨天听你大哥說,他會跟隨先生在考試前一個月左右回來,怎麼,弟妹想起問起輝哥兒來?”
“還不是我娘家那個妹妹,也不知道是哪里來的臉,竟然還有臉覬覦我顧家兒郎,這也就是給我遞了信兒,她要是真敢來,我準對她不客氣。”
“說什麼呢?弟妹,就輝哥兒的婚事,我跟你大哥也著急,不過即便再怎麼著急,也打算等孩子考完試以後再說,現在說這些還有些早。”
“我覺著也是,以輝哥兒的本事,不說尚公主,至少也不能太差。”
“尚公主這事我可不敢想,也不想跟那戶人家做親家。”
“我也不想,跟那戶人家做親家太累。”
“沒錯,不過話又說回來,就輝哥兒的長相,未必能入了對方的眼,能娶個門當戶對的妻子就不錯了,太高與太好的要求還真不敢想。”
“想想唄,又不是多大的事。”
“事是不大,那也不行,真沒有必要做那種白日夢。”
“那萬一真有那麼一天呢?”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就學娘,早早的給他分家,讓他們小兩口自己過,沒有必要一家人非得聚在一起,其實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還真是,別人府中什麼情況,咱們即便不摸,那也知道的差不多。
相反,整個京城如果能像咱們妯娌倆和和美美的在一起,說實話還真沒有幾家似咱們家一樣。”
“那還不是因為他們看不明白,看明白的話也就顧得上像現在這般蹲在那里偷听了。”
“要不怎麼說,京城多數人家都在羨慕咱們妯娌倆的好日子——孩子學業好,府上又沒有糟心事,可不就舒心暢快嗎?
如果她們能像咱們一樣,想來一個個的也就沒有那麼多抱怨了。”
“就他們都是記吃不記打,真要是能記住,恐怕早就跑到家里來了,哪里會像現在這樣,遇事沒事就挑咱們的錯?如果不是怕影響自家孩子的名聲,我早就把對方的臉給乎住她!”
“這也就是你,弟妹,這要是換作是其他人,有那賊心也沒有那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