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帕爾英日兩軍還在激戰,經過一個多的努力日軍攻佔了英帕爾東南面的伯萊爾公路上的謝阿姆山口,英印軍被迫退守直接俯瞰著公路干線的坦努帕爾。牟田口廉也認為勝利已經在望,不斷督促日軍繼續進攻。但這時日軍部隊已成為了強弩之末。日軍嚴重缺乏給養,口糧從出發時的6兩降到4兩、3兩、15兩,甚至03兩,戰斗力大為下降。而英印軍卻大不一樣,依靠英美航空隊兵力和補給不斷得到補充,士兵每天除了獲得基本生活物資外,甚至還能得到諸如香煙、甜酒之類的物品。
面對各主力師團不斷請求補給,牟田口廉怒了"日本民族自古以來就是食草民族,被叢林包圍的士兵怎麼可能喊餓?”他認為日軍士兵完全可以依靠叢林中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充饑。日軍也不是沒有進行後勤支援,但後勤路線必須渡過緬西北的欽敦江,並翻越險峻的那加山脈。這里的地形復雜,缺乏道路,第15軍牲畜運糧隊伍,很快就成為了盟軍航空隊的活靶子。此時盟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英美軍航空隊對交通線進行了絞殺。
曼德勒的日軍也不好過,南面第49師團始終無法突破吉打及其周邊遠征軍的防御,曼德勒周邊據點、東、北二個方向高地已失守,西面是依洛瓦底江,曼德勒只剩南面一條退路。遠征軍將大炮拉上了高地,不斷對曼德勒炮擊,攻擊部隊不斷向曼德勒發起沖擊。防守日軍雖死傷慘重,但卻依然頑強據守。
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正在焦急等待還在海上的第32師團、53師團。但遍往東南亞的海路航線也不安全,美軍潛艇滲透到了東南亞航線,在去年,日本商船被擊沉了210余萬噸,美軍潛艇的目標多是商船,運輸第32、53師團的運輸船隊不敢大意,沿途都需要軍艦接力護航。
李振華年底分配到魯中、沂山、渤海三個軍區檢查軍隊訓練工作,從蒙山出發時得到一好消息,由于七大延遲,山東軍區又將發生大戰,總部委派黎玉副政委回返山東,路上預計要兩個多月的時間,黎玉一來一回加上在延安呆三個多月,大半年就過去了。項首長留在了延安,總部臨時委托他展開的甄別平反工作,整風運動中審干有“肅反擴大化”的傾向,延安總部糾正了“搶救”運動的錯誤。他有共產國際的背景,並曾任共產國際監察委員會委員。
李振華沿魯中、沂山、渤海軍區一路檢查過去,檢查的結果令他比較滿意,特別是魯中、沂山的偽軍改造工作,兩個軍區按照山東軍區“攻心為上”指示展開工作,通過思想引導與制度約束,將偽軍快速轉化為革命力量。除了采用山東軍區倡導的"訴苦大會摻沙子"等形式,魯中、沂山還創新了一些方法,改造從俘虜營就開始了,政工干部們耐心細致地講解參加我軍的意義,剖析偽軍對全民抗戰的危害,揭露汪偽政府的漢奸本質。許多偽軍士兵起初對這些“說教”不屑一顧,抱著當兵吃飯的陳舊思想,但在看到我軍官兵平等相待、生活艱苦卻斗志昂揚後,他們開始逐漸改變看法。更讓俘虜兵動容的是,我軍從不對他們進行肉體虐待,人格污辱。反而在資源比較短缺的情況下依然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
加入我軍後,連隊一對一幫扶,通過談心、示範和整訓,逐步糾正其不良習氣?。采用“邊戰斗邊訓練”模式,通過實戰淘汰怯戰者並提升戰斗力,通過不斷的對日作戰勝利打消其對日軍的恐懼。針對偽軍士兵中很多都是本鄉本士的特點,軍隊政工直接對接地方黨組織,對其家屬進行優待,利用樸素的鄉土文化傳統、是非觀,約束、教育偽軍轉化士兵。
李振華非常鄭重的要求兩個軍區的政工人員總結好經驗,以備未來。李振華告訴他們,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不亞于一場大型戰役的勝利。這是以後快速擴展我軍實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工作完成後返程時已快到了除夕,他決定去沂山的兵工廠和熊大正一起過年,年後再回蒙山,他與熊大正又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
熊大正、宜茗沒有預料李振華會到他這里來過年,兩人看到他的到來都非常高興。李振華親熱地叫著二哥、二嫂進了門。宜銘去準備年夜飯了,兄弟倆到房間里聊天。
熊大正看著李振華道"又壯實了啦,也威嚴了。你小子上次來了一趟就沒見人影,你嫂子念叨幾次想給你作媒,讓你成家。"
李振華道"二哥,別給我費心了,兵荒馬亂之際,戰場上槍子不長眼,我自身都不能完全保證,不能拖累別人。你要有心還是關心關心大哥,他到現在還是光棍一個。"
李振華果斷轉移火力,熊大正道"我管不了他,自從兵工部轉移到沂山後,我還沒有見過他,他來沂山軍區後也沒過來兵工部。"
李振華忙向熊大正解釋黎明到諸莒地區後麻煩事一大堆,脫不開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兩人又聊到了當前抗日形勢,李振華為熊大正分析了局勢,並告訴熊大正抗戰勝利也就是一兩年的事了,李振華詢問熊大正抗戰勝利後的打算。
熊大正听到李振華的判斷非常興奮,他相信李振華的判斷。至于抗戰後的打算,熊大正已和宜銘早就商量好了,抗戰勝利之後,出國留學,學成之後回到祖國報效國家。
李振華非常贊成熊大正的打算,在他的潛意識里像熊大正這一類的科技人才放在哪里都不可多得,尤其在中國高級知識分子本來就少,社科類還佔大部分,就更突顯理工人才的珍稀。像熊大正這樣的一類人,往往以後就是一個學科的奠基人,他們也是以後國家建設最需要的棟梁之才。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李振華是絕對不希望這類人才上戰場,消耗在戰場上。國府倡導的"十萬青年十萬軍",何嘗不是如此。
李振華告訴熊大正,他有個計劃抗戰後一段時間可能需要熊大正前往日本,但現在不方便透露,讓熊大正有個思想準備。李振華有意識聊起了熊大正的專業方向,引導他偏向自己所知的國家最需要的專業領域。李振華針對的不是熊大正一個人,他有一個系統性的人才培養計劃,不限于我黨、不限于山東,放眼全國。
李振華和熊大正、宜銘開開心心的過了一個除夕,吃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四盤兩碗家鄉菜。除夕魚是不能少的,年年有余,這盤魚是不能吃的,一直要留到除夕,有頭有尾。湯圓是不能少的,團團圓圓。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