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翰在離開皖東二十多天後,回到了江北指揮部,此時北進山東的工作已經展開。
軍部已經批準北上部隊為新四軍山東挺進縱隊,司令員楊文翰、政治部主任 肖國生、代參謀長李振華。王思源任一團團長。二團團長林維先、三團團長葉道志。
這個葉道志就是從皖南出走的那個葉道志,葉道志、徐長勝受了處分來到江北,兩人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雖然降職了但兩人也都是勤勤懇懇地做事。這次北上楊文翰不計前嫌把劉道志調來三團做團長、徐長勝做副團長。兩人很是意外。如今葉道志就在黃花塘,第三團二個營在徐長勝帶領下已經偷渡過洪澤湖進入甦北,他也準備出發了,正好此時楊文翰回到了黃花塘。
葉道志找到楊文翰詢問三團團長任命他的原因。楊文翰道︰是人都會犯錯誤,又不是原則性錯誤,沒必要抓著不放。現在北上任務艱巨,你紅軍時期就做過師長,不用你用誰。你們也不要有思想負擔,好好帶領部隊,打勝仗就是硬道理。&34;听完後葉道志很感激,表示保證完成任務。
挺進縱隊大部分都已出發了,從蚌埠、出發的一團抵達了邳州附近,準備在鐵道游擊隊的引導下越過隴海線,從揚州這邊出發的二團都勝利地到達了山東莒縣附近,部隊正在當地黨組織的帶領下去沂山的路上行進。兩支部按計劃在沿途留下武工隊和部分部隊,淪陷區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新四軍的到來,讓他們找到了心骨,很多青年加入到武工隊和留守部隊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
11月23號夜,楊文翰、李振華攜縱隊直屬人員、警衛連越過洪澤湖,在泗陽以東登陸,先期到達的葉道志,徐常勝前來迎接,楊文翰、李振華一行人吃了一頓熱飯後,和葉道志一起連夜向北急行軍,徐長勝帶一個連繼續在泗陽接應北上的部隊。此時日軍還未佔領甦北,楊文翰、李振國一行人路上沒有遇到太大麻煩,一夜急行軍,到達新沂馬陵山。在馬陵山休整了一個白天。到了晚上又上一夜急行軍,經蘭稜以西進入棗莊以北抱犢崮山區。
抱犢崮山區是楊文翰、李振華的中轉點,一團一個營駐扎在這里,還有一個營駐扎在葫蘆套。以後整個棗莊以北山區包括抱犢崮、尼山、曾子山等都是一團的防區。
在大爐楊文翰、李振華見到了一團團長王思源,王思源向楊文翰報告了來此地的情況。部隊和甦魯豫皖邊區特委取得了聯系,在特委書記郭子化、李韶九、郭致遠、李微冬和陳永元等人的積極努力下,一團來之前就已創建了抱犢崮山區抗日根據地。在尚岩、大爐、車輞、卞莊、梁邱一帶還建立了黨組織。一團到來時,特委很熱情,應一團要求特委安排進入了抱犢崮、葫蘆套。
特委下屬義勇隊800余人,遭到地方武裝圍攻損失很大、9月份進入抱犢崮山區,義勇隊進山後,生活艱苦,為解決給養問題,經邊區省委批準,于1938年9月改番號為國民黨山東省第三區專員兼保安司令張里元所屬的直轄第四團。
楊文翰立即電告新四軍軍部轉延安總部,要求義勇總隊劃歸挺進縱隊,編為第四團,三團抽調一個營劃歸第四團混編。同時致電江北指揮部要求從新八團抽調一個營北上山東,劃歸第三團。楊文翰交代王思源開展剿匪及打擊頑固本地武裝的工作。同時派出政工人員與地方黨委一道開展群眾工作,按照《敵後抗日根據地建設》大膽執行。
楊文翰去了特委,向特委說明了想將義勇總隊劃歸山東縱隊第四團意圖,對外還是國軍番號。團長由原義勇總隊隊長張光中擔任,政委李樂平,一團負責第四團的訓練工作,楊文翰還留下一部電台給四團。楊文翰告知特委一團將派政工人員與特委一起發動群眾,並拿出一千大洋支持地方黨委,特委可選派一些政工人員進入一團,一團的政工人員缺乏嚴重。楊文翰鼓勵地方黨委大膽工作,山東挺進縱隊就是他們的後盾。
特委書記郭子化心里很激動,現在正規部隊到來了,特委腰桿子也硬了,第四團再也不是孤立無援。而且楊文翰對地方部隊、地方黨委也非常看重,一來就為四團補充人員、武器彈藥,還要求地方黨委派政工人員進入一團,並明確表示一團也在特委的領導之下。郭子化預感到魯南的春天要來了。
楊文翰、李振華就在抱犢崮呆了兩天,第三天剛亮就啟程前往蒙山,晚上繞過費縣進入蒙山,最後在薛莊附近駐扎了下來,由于時辰已晚,楊文翰下令放出警戒,就地宿營。
清晨天蒙蒙亮、薛莊村民薛老三起床去山里砍柴。剛走出村口,就見野地里躺著一群人,還有穿軍裝的士兵在放哨、有人背著槍在巡邏。哨兵看見了薛老三,和他打招呼︰&34;老鄉,這麼早就起來了。&34;薛老三像是見到鬼一樣,轉身就跑,嘴里還喊著︰&34;過兵了、過兵了。&34;哨兵也沒去追,薛老三一溜煙跑進了村子,也沒回家直奔村長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