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張興東之文武雙全
九重天的凌霄寶殿上,鎏金梁柱在霞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二十八宿的星紋在金磚地面流轉,卻壓不住殿中凝滯的空氣。太白金星捧著奏報的雙手微微發顫,那泛黃的桑皮紙上,"北溟玄龜異動,欲掀三萬里黑海覆人間"的字跡仿佛活了過來,每一筆都浸著刺骨的寒意。
"眾卿可有良策?"玉皇大帝張興東的聲音在殿梁間回蕩,平和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儀。他身著十二章紋的玄色龍袍,頭戴垂珠冕旒,明明端坐于九龍寶座之上,目光掃過之處,卻讓文臣武將都覺肩頭沉甸甸的。
千里眼手搭涼棚,額角滲出細汗"那玄龜背覆不周山余脈,每翻一次身,黑海便涌起萬丈狂濤,東海水君的水晶宮已被震得七零八落。"順風耳緊接著補充"它還在嘶喊,說當年共工怒觸不周山,它被壓在海底三萬六千年,如今要讓三界都嘗嘗被傾覆的滋味。"
眾仙竊竊私語間,托塔李天王上前一步,塔身的七寶玲瓏燈晃出細碎的光"陛下,臣願率十萬天兵天將,布下天羅地網,定叫那玄龜伏法。"
"不可。"張興東輕輕搖頭,冕旒上的珍珠隨之輕顫,"玄龜身負上古濁氣,硬拼只會讓黑海之水倒灌人間,禍及億萬生靈。"他指尖在御座扶手上輕輕敲擊,那雕花的龍紋仿佛活了過來,"當年朕在人間修行時,曾遇過類似的精怪,蠻力難敵,需以智取。"
這話讓眾仙想起陛下的過往。誰都知道這位玉皇大帝並非生來就居九天之上,他本是凡間書生張興東,憑一身文韜武略修成正果。年輕時在華山苦讀,見山民被猛虎所害,便通宵畫出陷阱圖譜,又親率獵戶設伏;後來任地方官吏,遇黃河泛濫,他既寫得治水策論呈給朝廷,又挽起褲腿與百姓一同築堤,左手握筆能安邦,右手提劍可定國,這才一步步登上凌霄寶殿。
正思忖間,張興東已起身,龍袍下擺掃過金磚,發出細碎的聲響"太白金星,取朕的文房四寶。"
很快,案幾上鋪開了三丈長的宣紙,那紙是用扶桑神木的皮漿混合天河之水制成,筆是鯤鵬羽管所制,墨是九幽玄鐵研磨,朱砂則取自鳳凰的尾羽。張興東提起筆,手腕輕轉間,墨跡在紙上暈開,竟不是畫符,而是勾勒出北溟的地形圖。
"玄龜雖凶,卻有一處軟肋。"他筆尖點在黑海中央的一座孤島,"此處是上古神鰲的遺骨所化,玄龜每百年會來此曬背,因神鰲與它同屬水族,它在島上時戾氣最弱。"眾仙湊近細看,只見圖上不僅標注著孤島方位,還密密麻麻寫著潮汐規律、星辰軌跡,甚至有玄龜每次翻身的時辰記錄。
"這是"文昌帝君忍不住驚嘆,"陛下竟將玄龜的習性摸得如此透徹?"
張興東放下筆,微微一笑"上月南極仙翁送來北溟水鏡,朕每日觀之,已記滿了三十本札記。"他轉向李天王,"煩請天王率部于初七寅時布陣,那時玄龜必在孤島曬背,你們只需將捆仙索化作漁網,攔在它返回深海的路上。"又對太上老君道,"還請老君煉一爐"安瀾丹",此丹不需傷它性命,只需讓它沉睡千年,待濁氣消散再喚醒不遲。"
部署完畢,眾仙正要退下,張興東卻叫住了哪吒"三太子,你隨朕來。"
御花園的瓊樓里,張興東取下牆上的青鋒劍,那劍是他當年在凡間斬妖時所用,劍身還留著狐狸精的爪痕。"玄龜背上的礁石堅硬無比,尋常兵器難傷分毫,"他手腕輕抖,劍身在月光下劃出一道銀弧,"朕教你一套"點星劍法",專刺精怪的氣門。"
哪吒瞪大了眼楮,只見陛下劍尖在石桌上輕點,看似隨意的幾下,卻暗合北斗七星的方位。"第一式"天樞"要快,如流星趕月;第二式"天璇"需轉,似流水繞石"張興東邊說邊演示,劍風卷起地上的花瓣,那些粉色的瓊花竟隨著劍勢在空中排成了星圖。
哪吒天資聰穎,學了三遍便已入門。張興東收劍回鞘,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身法靈活,屆時繞到玄龜身後,用這劍法刺它左肋第三塊鱗片下的氣門,切記,要等它張口呼氣時再動手。"
初七寅時,北溟海面果然如張興東所料,玄龜正趴在孤島上曬太陽,背甲上的礁石反射著晨光,像一座移動的小山。李天王的天兵天將隱在雲層後,手中的捆仙索泛著金光,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懸在半空,丹香隨著海風飄向遠方。
"就是現在!"隨著張興東的聲音在雲端響起,哪吒腳踏風火輪,如一道紅光沖向玄龜。那巨獸察覺到異動,猛地翻身,萬丈巨浪瞬間掀起,卻見哪吒靈巧地避開浪頭,手中火尖槍化作青鋒劍,照著"點星劍法"的招式,精準刺向它左肋。
"嗷——"玄龜吃痛,張開巨口想要噴水,卻見太上老君將安瀾丹擲入它口中。丹藥入口即化,玄龜頓時眼皮發沉,龐大的身軀緩緩下沉。李天王趁機指揮天兵收緊捆仙索,那繩索如活物般纏繞而上,將玄龜穩穩縛住。
當朝陽躍出海面時,黑海已恢復平靜。眾仙望著被送往東海深處沉睡的玄龜,再看向雲端從容而立的張興東,無不心服口服。
回到凌霄寶殿,王母娘娘命仙娥端來瓊漿"陛下,此次若非你既知玄龜習性,又通克敵之術,三界不知要遭多少劫難。"
張興東接過酒杯,目光落在殿外的雲海"治國如治水,堵不如疏;降妖若讀書,需知其理。文武之道,本就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啊。"
話音剛落,殿外傳來祥雲匯聚的聲響,原來是人間的百姓感念黑海平定,自發設壇祭拜,那虔誠的香火化作五彩祥雲,繚繞在南天門上空。張興東望著那片祥雲,想起自己在凡間時,曾在燈下寫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字句,如今高居九天,這份初心,從未改變。
此後,每當三界有難,眾仙總會先想起玉皇大帝張興東案頭那些寫滿批注的札記,和他劍鞘上那句"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刻字。而九重天的霞光里,也總飄蕩著淡淡的墨香與劍穗輕搖的聲響,那是屬于這位文武雙全的玉皇大帝,獨有的印記。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