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張興東之琴棋書畫
一、紫宸殿的琴音
三十三天外的紫宸殿,琉璃梁柱間飄著梧桐木的清香。玉皇大帝張興東指尖拂過案上的七弦琴,琴身是用瑤池千年梧桐所制,琴弦泛著月華般的銀光——這是他登上帝位後,親手改制的"天籟琴",據說能彈出三界萬物的心聲。
"陛下,"司樂仙官捧著樂譜上前,袍角沾著昆侖玉髓研成的香粉,"西天如來佛祖遣使送來了《梵音譜》,說可鎮三界心魔。"
張興東沒有接樂譜,指尖在琴弦上輕輕一挑。清越的琴音如流水淌過,殿外正在爭斗的風伯雨師突然停了手,烏雲里鑽出的雷公也收了錘,連檐角吐水的螭首都放緩了流速。
"三百年前在凡間,"他望著琴上跳動的音波,"朕曾見一位盲眼琴師,用斷弦彈出的《流民引》,讓燒殺搶掠的亂兵放下了刀。"他撥動琴弦,琴音突然轉急,如金戈鐵馬踏過荒原,"那時便知,聲音比刀劍更有力量。"
司樂仙官不解"可佛祖說,靡靡之音會亂仙心"
"錯了。"張興東打斷他,琴音陡然轉柔,如春風拂過桃林,殿角的玉蘭花竟提前綻放,"能亂心的從不是音樂,是听琴人的執念。"他將《梵音譜》推回,"把這個還給佛祖,告訴他,天庭的琴音,要彈出三界眾生的喜怒哀樂,不是只有清規戒律。"
正說著,南天門傳來通報東海龍王敖廣帶著琵琶求見。老龍王抱著瓖金嵌玉的琵琶跪在丹陛上,鱗片上還沾著深海的珍珠"陛下,小女三公主在水晶宮彈琵琶,竟引得北海冰龍暴動,還請陛下賜一曲鎮壓。"
張興東望著殿外翻滾的雲海,忽然笑道"不用鎮壓,朕陪三公主彈一曲便是。"他提著天籟琴走向南天門,龍袍拂過之處,雲氣凝成音符,在空中輕輕跳動。
二、雲海棋盤
瑤池西側的雲坪上,黑白棋子正沿著雲紋滾動。張興東執黑,對面坐著的南極仙翁執白,棋盤是用天河石鋪成的,每顆棋子都刻著一座仙山的名字。
"陛下這步"飛象",是要保東勝神洲的氣運?"南極仙翁捻著胡須,指尖的棋子懸在"昆侖山"的位置遲遲未落。
張興東笑而不語,將"花果山"的黑子落在棋盤邊緣。那里原本是片空白,落子瞬間便有雲霧升起,化作水簾洞的模樣,孫悟空的金箍棒虛影在雲間一閃而過。
"當年在凡間下象棋,"他望著棋盤上交錯的黑白子,"有個老農教朕,過河的卒子不回頭。可他自己卻在災年,把最後一袋糧食分給了更窮的鄰居。"指尖的黑子落在"流沙河"的位置,"你看,棋理是死的,人是活的。"
南極仙翁的棋子頓在半空。他想起上周玉帝修改天條,允許凡人與仙娥相戀,前提是"同甘共苦三世",當時眾仙都覺得荒唐,如今卻見鵲橋的香火比往年旺了三倍。
"可這盤"三界棋"不同,"老仙翁終于落下白子,將"火焰山"圍了起來,"一步錯便是生靈涂炭。就像紅孩兒雖被觀音收為善財童子,那片山至今寸草不生。"
張興東忽然抬手將棋盤拂亂。黑白棋子在空中散開,化作漫天星斗,他指著其中最亮的那顆"你看那顆"熒惑星",古人說它主災禍,可朕在凡間時,曾見災民對著它祈雨,最後真的下了三天三夜。"他重新擺起棋子,這次不用仙山命名,改用凡間的村鎮,"下棋不是為了贏,是為了讓每個棋子都有自己的位置。"
話音未落,棋盤突然劇烈震動。北方的"幽州"棋子裂開,鑽出只長著翅膀的玄龜,正是當年大禹治水時鎮在北海的玄龜,此刻背甲上的河圖洛書正發出紅光。
"它這是不滿北極紫微宮的布局。"張興東指尖在玄龜背甲上一點,紅光頓時化作水流,在棋盤上畫出新的河道,"當年大禹治水,不是堵是疏;下棋也一樣,堵不如導。"
玄龜發出一聲悠長的鳴叫,馱著新的河道沉入雲海。南極仙翁看著重新歸位的棋子,忽然明白玉帝的棋藝為何無人能及——他從不把棋子當死物,每一步都藏著對生靈的體恤。
三、丹青繪三界
凌霄殿的東暖閣里,張興東正對著水鏡揮毫。筆尖蘸的不是墨,是瑤池的朝霞,落在素絹上便化作流動的彩雲。鏡中映著凡間的春耕景象農夫扶著犁,孩童追著蝴蝶,田埂上的野花沾著露水,連泥土的腥氣都仿佛能透過水鏡飄進來。
"陛下這《春耕圖》,竟比吳帶當風還傳神。"前來送茶的畫仙吳道子嘖嘖稱奇,他剛從凡間回來,袖中還揣著給唐玄宗畫的《金橋圖》。
張興東沒有停筆,筆尖一轉,朝霞化作細雨,落在畫中的田壟上"凡間畫師畫的是形,朕要畫的是氣。"他指著畫中彎腰插秧的農婦,"你看她的腰彎得有多低,秋天的谷穗就有多沉。"
吳道子忽然想起自己在天庭畫的《八十七神仙卷》,每個神仙都衣袂飄飄,卻從未想過給他們添些人間的煙火氣。他看著張興東在畫角添了個啃著麥餅的孩童,餅屑落在地上,竟引來兩只啄食的麻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當年在泗水當亭長,"張興東放下筆,目光落在畫中,"有個老畫師教朕,畫山要畫出山魂,畫水要畫出水韻。他自己臨終前,卻只畫了張《流民圖》,讓朕藏好,說將來若有能力,別忘了這些受苦人。"
正說著,托塔李天王匆匆趕來,手里捧著幅被黑氣纏繞的畫軸"陛下,鎮元子大仙送來的《五莊觀圖》被妖風污染,畫中的人參果都變成了骷髏!"
張興東展開畫軸,果然見原本蔥郁的果樹變得枯黑,觀中弟子的身影扭曲成鬼魅狀。他指尖蘸起瑤池的甘露,在畫中輕輕一點。甘露化作清泉,流過之處枯木逢春,骷髏變回了紅撲撲的人參果,連觀門口的石獅子都眯起了眼楮。
"這不是妖風,"張興東指著畫中隱藏的細縫,"是鎮元子自己的執念。他總怕有人偷果子,畫里藏了太多防備,反倒引來了心魔。"他在畫中添了條通往觀門的小路,路上走著幾個提著禮物的凡人,"你看,心門打開了,妖風自然進不來。"
吳道子看著那幅重煥生機的畫,忽然跪地請罪"臣以前畫神仙,總想著不食人間煙火,卻忘了最動人的仙氣,原是人間的情義。"
張興東扶起他,將《春耕圖》遞過去"拿去添幾筆,讓這畫里的人,也能看見天上的雲彩。"
四、天書有字亦有情
藏經閣的玉架上,新刻的《三界書》正散發著金光。張興東用手指撫摸著書頁上的字跡,那些字不是用刀刻的,是用他的元神所化,每個筆畫里都藏著一段故事"仁"字里有凡間母親喂飯的身影,"義"字里有俠客護友的決絕,"禮"字里有老者對孩童的教誨。
"陛下,"掌管典籍的文昌帝君捧著竹簡進來,臉上帶著困惑,"老臣按您的吩咐,將凡間的《孝經》《論語》都編入天冊,可太上老君說,這些凡書會讓仙人心思不純。"
張興東拿起一卷《孝經》,書頁翻開,現出凡間一個少年背著病母求醫的畫面。少年赤腳踩在雪地里,血珠在腳印里凝成紅梅"老君只記得清心寡欲,卻忘了"孝"字也是大道。"他將書卷放在玉架最高層,"你看天庭的書,講的都是修仙練道,可若連基本的情義都不懂,修的又是什麼仙?"
文昌帝君望著那些會動的書頁,忽然想起自己當年在凡間轉世為孔丘,周游列國傳播仁愛,不正是在做同樣的事?他摸著《論語》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字樣,指尖竟泛起紅光。
"當年在凡間讀書,"張興東走到窗前,望著下方的文曲星,"有個教書先生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可他自己卻把俸祿都用來給窮學生買筆墨。朕那時便知,書里最貴重的不是功名,是道理。"
這時,卷簾大將捧著塊刻滿符文的龜甲進來,甲片上的字跡正在褪色"陛下,這是女媧娘娘留下的《補天書》,最近字跡越來越淡,怕是"
張興東接過龜甲,指尖撫過那些古老的符號。他看見女媧煉石補天的景象,看見她為了堵住最後一道裂縫,將自己的元神融入五色石。那些褪色的字跡,原是她對三界的牽掛正在消散。
"不是消散,是該換種寫法了。"張興東取出自己的佩劍,劍尖在龜甲上輕輕刻畫。他沒有重刻符文,而是寫下凡間百姓的祈願"願風調雨順願老有所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每寫一個字,褪色的符文便亮起一分。
龜甲突然騰空而起,化作一道彩虹飛向天際。藏經閣外,所有的天文書冊都開始翻動,書頁間涌出凡間的炊煙、笑聲、勞作聲,與仙樂交融在一起,化作祥和的雲彩。
文昌帝君望著這一幕,終于明白玉帝為何要將凡書編入天冊——真正的天書,從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條,是藏在字里行間的人間煙火,是讓三界眾生都能讀懂的溫暖。
五、雅韻滿三界
千年後的蟠桃宴,瑤池里不再只有仙樂,還飄著凡間的《茉莉花》調子。張興東坐在主位,看著眾仙各展才藝孫悟空用金箍棒敲出《將軍令》,豬八戒的釘耙能彈《醉八仙》,連最古板的太上老君,都用煉丹爐的余火烤著竹筒,吹出《漁樵問答》的旋律。
"陛下,"白素貞捧著新畫的《斷橋會》上前,畫中她與許仙執手相看,西湖的煙雨里藏著顆跳動的紅心,"這畫里的情意,比昆侖玉還珍貴。"
張興東接過畫卷,在空白處題了行字"琴棋書畫,皆為心聲。"筆尖落下,墨跡化作漫天花瓣,落在每個仙凡的肩頭。他望向三界東勝神洲的孩童在學寫"人"字,西牛賀洲的僧侶在彈著凡間的木魚,南贍部洲的畫師正對著晚霞調色,北俱蘆洲的冰原上,有人用冰稜敲出了《豐年頌》。
"當年在凡間,"張興東對身邊的眾仙說,"朕以為琴棋書畫是文人雅士的消遣,後來才懂,它們是三界的通用語言。琴聲能解怨,棋局能明理,丹青能記情,文字能傳心。"
南極仙翁舉起酒杯,杯中瓊漿映出棋盤的影子"陛下以雅韻化戾氣,這才是真正的天威。"
張興東笑了,起身走向南天門。雲海中,他親手改制的天籟琴正在自動彈奏,琴聲穿過三十三天,落在凡間的每個角落。有夫妻在琴聲中和好,有爭執的鄰里放下了怨懟,連剛破殼的幼鳥,都跟著調子唱起了歌。
他站在雲端,看著那些被琴棋書畫滋養的生靈,忽然想起自己還是亭長時,在破舊的書案上寫下的第一個字——"人"。那時候的他不會想到,有一天會用這個字,串聯起三界的雅韻與溫情。
很多年後,三界的生靈會說,那位從凡間來的玉帝,不僅懂天規,更懂人心。他用琴音化解紛爭,用棋局指引方向,用丹青記錄真情,用文字傳播善意。而他留下的琴棋書畫,早已不是單純的技藝,是流淌在三界血脈里的雅韻,是讓每個生靈都能感受到的,藏在筆墨音符間的溫柔天威。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