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

第599章 唐太宗制衡群臣穩固朝局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國泰民安張玉皇3 本章︰第599章 唐太宗制衡群臣穩固朝局

    貞觀風雲帝王術下的朝堂暗流

    一、紫宸殿的晨光

    貞觀三年的早春,紫宸殿的銅鶴香爐里飄著嶺南進貢的沉香,唐太宗李世民手指輕叩著龍椅扶手,目光掃過階下肅立的群臣。階左側,房玄齡正捧著戶部的漕運賬目奏報,他的聲音溫潤如玉,卻在說到江南水患時微微發緊——那片水域的節度使是長孫無忌的妻舅,而房玄齡的長子恰在當地任參軍。

    "玄齡啊,"李世民忽然開口,打斷了他的奏報,"听說你家大郎上個月在甦州修了座義倉?"

    房玄齡心頭一凜,躬身道"臣犬子年少孟浪,不過是效仿先賢之舉,不敢勞陛下掛懷。"他眼角的余光瞥見右側的長孫無忌微微頷首,那抹不易察覺的笑意像根細針,扎得他後頸發僵。

    退朝時,長孫無忌故意放慢腳步,與房玄齡並肩走在丹陛上。"玄齡兄,"他撫著花白的胡須,聲音壓得極低,"你家大郎倒是會辦事,只是甦州那地方水太深。"

    房玄齡拱手道"多謝無忌公提醒,犬子之事,我自會管教。"轉過角樓時,他看見魏征正站在廊下等著,這位前太子洗馬總是穿著那件洗得發白的緋色官袍,見了他便沉聲道"房相,方才為何不奏報甦州堤壩潰決之事?難道要等水淹了三州,才讓陛下知曉?"

    房玄齡苦笑"魏大夫,此事牽連甚廣,容我查明再奏。"

    魏征冷笑一聲,甩袖而去。陽光穿過雕花窗欞,在青磚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房玄齡望著那片晃動的光斑,忽然明白陛下今早那句看似無意的問話——分明是在提醒他,朝堂之上,沒有能藏住的事。

    二、棋盤上的棋子

    李世民在御書房翻看著密折,嘴角噙著若有若無的笑意。密折是陝州刺史遞來的,說尉遲恭在封地私設兵甲,還縱容家僕強佔民田。他將密折推給身旁侍立的內侍"去,把這個給魏征送去,讓他看看。"

    內侍剛走,秦瓊便捧著虎頭湛金槍進來復命。這位門神將軍的鎧甲上還沾著塞外的沙塵,單膝跪地時甲葉踫撞發出清脆的聲響"陛下,北境突厥已退,臣按您的吩咐,留了三千輕騎駐守雲州。"

    "叔寶辛苦了,"李世民親自扶起他,"听說你最近總咳血?朕讓太醫署給你配了新藥,回頭讓內侍送去府中。"他忽然話鋒一轉,"前幾日尉遲恭生辰,你去賀壽了嗎?"

    秦瓊一怔,老實答道"去了,敬德兄還邀臣看他新練的私兵,倒是勇猛得很。"

    李世民點點頭,手指在案上的棋盤上移動著一顆黑子"叔寶可知,這棋盤上最忌棋子連成一片?若是車馬炮都抱成團,那帥位可就危險了。"

    秦瓊武將出身,卻也听出了弦外之音,額頭滲出細汗"臣愚鈍,但知忠君報國。"

    "你是個忠臣,"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所以朕才告訴你,尉遲恭府里的私兵,比朕的羽林衛還多了三百人。"

    三日後,魏征在朝堂上彈劾尉遲恭的奏折震驚了滿朝文武。尉遲恭氣得須發倒豎,當庭就要拔劍相向,卻被秦瓊死死按住。李世民面色沉凝,斥責魏征"捕風捉影",卻又下令讓長孫無忌徹查此事。

    退朝後,長孫無忌在政事堂找到房玄齡,將一份卷宗推給他看"這是尉遲恭家僕強佔的民田清單,其中有二十畝是當年陛下賞賜給秦家的祖產。"

    房玄齡挑眉"無忌公是想讓秦將軍出面?"

    "陛下的意思,"長孫無忌呷了口茶,"總要有人讓尉遲恭明白,他的槍桿子,頂不過朝堂的筆桿子。"

    當晚,秦瓊帶著祖產地契去了尉遲恭府邸。兩位開國將軍在月下對飲,酒過三巡,秦瓊將地契推到桌上"敬德,你我兄弟出生入死,難道要為幾畝薄田傷了和氣?"

    尉遲恭看著地契上的朱印,忽然明白過來,摔碎了酒壇"是我糊涂!竟被家奴蒙蔽了!"他次日一早就綁了管家上殿請罪,還主動交出了兵權,只求留在京城做個閑職。

    李世民看著階下請罪的尉遲恭,又看了看站在文官隊列里的魏征,忽然笑道"敬德知錯能改,朕心甚慰。至于魏大夫,雖彈劾有誤,但其心可嘉,賞絹百匹。"

    房玄齡在心底暗暗嘆服,陛下這一手既敲打了武將,又給了文臣面子,更讓秦瓊賣了人情,真是一石三鳥。

    三、銅鏡里的人心

    初夏的暴雨連下了十日,黃河決堤的消息傳到長安時,李世民正在兩儀殿與房玄齡商議修訂《貞觀律》。內侍跌跌撞撞地闖進來,手里的塘報浸透了泥水"陛下,濮州濮州被淹了!"

    房玄齡臉色驟變,濮州刺史是他的門生。李世民卻異常平靜,接過塘報仔細看完,遞給房玄齡"玄齡,你怎麼看?"

    "臣臣請命前往賑災!"房玄齡的聲音帶著顫抖。

    "不必,"李世民搖了搖手,"讓魏征去吧,他性子剛直,不會徇私。"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讓長孫無忌調關中糧草支援,秦瓊帶羽林衛維持秩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三日後,魏征的賑災奏報送到了御前,里面詳細羅列了濮州刺史玩忽職守的罪證,還附了幾張災民棲身的破廟照片——那是房玄齡去年剛撥款修繕的。李世民將奏報放在案上,對著銅鏡整理冠冕,鏡中的自己鬢角已有些許華發。

    "陛下,房相在殿外求見。"內侍來報。

    房玄齡跪在殿中,膝下的青磚還帶著潮氣"臣教不嚴,請陛下降罪。"

    李世民轉過身,手里把玩著一枚玉佩——那是當年房玄齡隨他征戰時,從敵將身上繳獲的戰利品。"玄齡,你還記得武德四年嗎?"他忽然問道,"那時我們被困洛陽,你背著我殺出重圍,背上中了三箭。"

    房玄齡抬頭,眼中泛起淚光"臣不敢忘。"

    "可你現在,"李世民的聲音沉了下來,"卻讓門生在其位不謀其政,讓朕的百姓流離失所。"他將魏征的奏報扔到地上,"你自己看吧。"

    房玄齡撿起奏報,雙手抖得厲害。他忽然明白,陛下讓魏征去賑災,就是要讓他親眼看著自己的門生被彈劾,看著自己的顏面被撕碎。

    "陛下,"房玄齡叩首出血,"臣願辭去相位,以謝天下。"

    "朕不要你辭官,"李世民扶起他,"朕要你記住,這朝堂不是你房家的,也不是長孫家的,是天下人的。"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折,"這是長孫無忌送來的,說濮州的堤壩去年就該加固,是你壓著沒批。"

    房玄齡接過奏折,只見上面的字跡筆鋒凌厲,正是長孫無忌的親筆。他忽然想起上個月政事堂的爭論,長孫無忌提議撥款修堤,被他以"國庫不足"駁回,轉而將款項用在了江南的漕運上——那里有他房家的船隊。

    "臣罪該萬死。"房玄齡癱坐在地上。

    "起來吧,"李世民嘆了口氣,"去給魏征寫封信,讓他暫代濮州刺史,你再從房家的私庫里拿出二十萬貫,賑濟災民。"他走到窗前,望著雨中的宮牆,"玄齡,朕知道你不容易,但這帝王椅,坐得比誰都難。"

    四、制衡之術

    秋獵時節,圍場里的鹿群被驚得四處逃竄。李世民勒住馬韁,看著遠處的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並轡而行,兩人正在說著什麼,不時發出笑聲。他轉頭對身旁的魏征道"魏大夫,你看他們像不像一對好兄弟?"

    魏征目不斜視地盯著前方的獵物"陛下,豺狼在草原上也會結伴而行,但遇到肥羊,還是會互相撕咬。"

    李世民放聲大笑,拉動弓弦,一箭射穿了遠處奔跑的雄鹿。侍衛們歡呼著圍上去,他卻策馬來到一片松林旁,這里藏著他真正的獵物——一份來自嶺南的密報,說當地刺史勾結了房家的商隊,私販海鹽。

    "陛下,"長孫無忌不知何時跟了過來,"方才接到奏報,房家的船隊在廣州港被扣了,搜出不少私鹽。"

    "哦?"李世民故作驚訝,"玄齡知道嗎?"

    "還沒告訴他,"長孫無忌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不過依臣看,這事兒恐怕"

    "恐怕未必是房相的意思,"李世民打斷他,"他的長子還在甦州,次子在兵部任職,哪有精力管嶺南的生意?"他調轉馬頭,"你去告訴玄齡,讓他自查,若是家人犯事,絕不姑息。"

    長孫無忌愣住了,他本想借此事扳倒房玄齡,沒想到陛下會這樣說。看著李世民遠去的背影,他忽然明白,自己和房玄齡就像這圍場里的兩只獵犬,陛下既要讓他們追逐獵物,又不能讓他們咬得太凶。

    回到行宮時,房玄齡已在殿外等候。他的官帽歪在一邊,袍角沾滿了泥土,顯然是一路趕來的。"陛下,"他遞上一份賬冊,"這是嶺南商隊的明細,確實有私鹽交易,但都是小兒瞞著臣做的。"

    李世民翻開賬冊,上面用朱筆圈出了幾筆大額交易,旁邊還注著長孫家商號的名字。他抬頭看向房玄齡"你想怎麼做?"

    "臣已將小兒綁在府中,听候陛下發落。"房玄齡的聲音嘶啞,"還有這些賬冊,涉及的所有官員,臣懇請陛下嚴查。"

    "不必了,"李世民合上賬冊,"把你兒子貶為庶民,流放嶺南吧。至于其他人"他笑了笑,"水至清則無魚,朕心里有數。"

    當晚,房玄齡在府中設宴,邀請了長孫無忌和魏征。酒過三巡,房玄齡端起酒杯"無忌公,以前是我糊涂,多有得罪。"

    長孫無忌也舉杯回應"玄齡兄言重了,你我同朝為官,本該相互扶持。"

    魏征看著這一幕,冷冷地說"若不是陛下寬容,你們二人此刻怕是已在天牢里對飲了。"

    三人相視一笑,杯中酒倒映著窗外的月光,誰也沒有說破,那笑容背後藏著多少忌憚與感激。

    五、帝王心

    貞觀十年的冬至,長安城飄起了第一場雪。李世民站在觀星台上,看著雪片落在朱雀大街上,掩蓋了青石板上的車轍。身後傳來腳步聲,是魏征捧著新修的《隋書》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陛下,這是定稿的《隋書》,請您御覽。"魏征將書卷放在石桌上,上面還帶著墨香。

    李世民翻開書卷,在《煬帝紀》里看到這樣一段話"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不納忠言,偏信群小,終致天下大亂。"他抬頭看向魏征"你這是在罵朕?"

    魏征躬身道"臣不敢,臣是想讓陛下知前車之鑒。"

    "朕知道,"李世民嘆了口氣,"這些年,你彈劾過房玄齡,頂撞過長孫無忌,就連尉遲恭的錯處,也是你第一個指出來的。你以為朕看不出,你是想讓他們都怕你?"

    魏征挺直了脊梁"臣是想讓他們怕法度,怕民心,不是怕臣。"

    "說得好,"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可你知道嗎,每次你彈劾他們,朕都在想,若是有一天,滿朝文武都怕你了,那朕該怎麼辦?"

    魏征一怔,額頭冒出冷汗"陛下"

    "朕讓房玄齡主管吏治,讓長孫無忌執掌財政,讓尉遲恭鎮守北境,讓秦瓊護衛京城,再讓你這個直臣盯著他們,"李世民望著漫天飛雪,"就像用五根手指撐起一片天,少了任何一根,天都要塌下來。"

    他從袖中取出一枚虎符,遞給魏征"明日起,你兼任門下省侍中,與房玄齡、長孫無忌共同輔政。"

    魏征接過虎符,入手冰涼。他忽然明白,陛下讓他制衡群臣,如今又讓他進入權力中樞,這是要讓他也成為那被制衡的一員。

    "陛下,臣"

    "去吧,"李世民打斷他,"雪大了,該回宮了。"

    魏征轉身離去,踩在雪地上發出咯吱的聲響。李世民看著他的背影,又望向長安城的方向,那里的燈火像無數雙眼楮,注視著這座皇宮,注視著他這位帝王。

    他想起少年時隨父親征戰,在月光下殺過敵人;想起玄武門的血跡,染紅了清晨的露水;想起登基時的誓言,要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這些年,他用制衡之術穩住了朝堂,用納諫之名聚攏了人心,可午夜夢回,總覺得這龍椅像座冰窖,凍得人睡不著覺。

    雪越下越大,覆蓋了觀星台的台階,也掩蓋了帝王心中的孤獨。李世民攏了攏衣襟,轉身走向宮殿,那里有堆積如山的奏折等著他批閱,有無數雙眼楮等著他做出決斷。這帝王術,他還要繼續用下去,直到生命的盡頭。

    六、尾聲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躺在病榻上,看著床前的太子李治,還有站在兩側的房玄齡和長孫無忌。房玄齡已經老得走不動路,被人攙扶著,長孫無忌的頭發也全白了,只有那雙眼楮依舊銳利。

    "你們"李世民的聲音微弱,"還記得貞觀三年的那場雨嗎?"

    房玄齡老淚縱橫"臣記得,陛下那時說,朝堂如棋盤,落子無悔。"

    "是啊,落子無悔,"李世民笑了笑,"朕這一生,下了很多棋,有的贏了,有的輸了"他看向長孫無忌,"無忌,你要輔佐太子,莫要學朕制衡太過。"

    長孫無忌叩首"臣遵旨。"

    李世民最後看了一眼房玄齡,眼中閃過一絲歉意"玄齡,你家的孩子在嶺南還好嗎?"

    房玄齡哽咽道"托陛下洪福,他在那里教百姓種稻,過得很好。"

    李世民點點頭,閉上眼楮,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紫宸殿的清晨,沉香裊裊,群臣肅立,他正年輕,江山如畫,一切都還來得及。

    窗外的陽光照進殿內,落在龍床的錦被上,溫暖而安靜。這座用制衡之術穩固的江山,終將迎來新的主人,而那些朝堂上的暗流與博弈,也將成為史書里的墨香,在歲月中慢慢沉澱。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方便以後閱讀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第599章 唐太宗制衡群臣穩固朝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第599章 唐太宗制衡群臣穩固朝局並對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