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

第421章 玉帝張興東感悟無農不穩無工不扶無商不富即興國發展商業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國泰民安張玉皇3 本章︰第421章 玉帝張興東感悟無農不穩無工不扶無商不富即興國發展商業

    三界商道記

    紫霄宮的玉磬敲過三響,玉皇大帝張興東卻對著案頭的《三界民生圖》皺起了眉。圖上,凡間的城池如繁星般璀璨,街道上車水馬龍,商鋪林立,而天庭的南天門集市卻依舊冷冷清清,只有幾個仙娥守著攤位,售賣些蟠桃干、仙釀之類的老物件。

    “陛下,”太白金星捧著拂塵躬身道,“凡間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已連通百國,連西天的佛陀都開始用‘電商’流通經書了。而我們天庭,還在沿用三千年的‘以物易物’,上次東海龍王想用珍珠換瑤池的仙米,光清點數目就耗了三個月。”

    張興東望向殿外,雲海中隱約傳來凡間的喧囂。他想起昨日在乾坤鏡中所見︰一座名為“義烏”的小城,家家戶戶開著作坊,商品通過“物流”運向世界各地,連非洲的部落里都能看到那里產的小商品。而天庭的珍寶,除了蟠桃宴上偶爾露面,大多鎖在寶庫中蒙塵。

    “朕要去凡間看看。”他周身的帝氣悄然收斂,化作一身藏青色長衫,腰間的玉如意換成了個裝著碎銀的錢袋,“看看這‘商業’,究竟有何魔力。”

    太白金星急道︰“陛下三思!商人重利輕義,仙家當守清淨,怎能學那逐利之道?”

    “若連民生都顧不上,清淨又有何用?”張興東掂了掂錢袋,“就說朕去凡間體察商情,一應事務由你暫代。”

    話音未落,他已化作一道清風墜向凡間,落在江南的“通衢商鎮”街頭。

    正是集市日,鎮口的牌坊下掛著“以商興鎮,以貿富民”的匾額,街道兩旁的商鋪連綿成片︰綢緞莊的伙計正用“電子秤”稱重,茶館里的掌櫃用“掃碼支付”收款,連挑著擔子的小販都掛著個“收款碼”木牌。空氣中彌漫著香料、糕點、布匹的混合氣息,卻不雜亂,反而透著勃勃生機。

    “老先生面生得很,是來進貨的客商嗎?”

    清脆的聲音自身後響起,張興東轉身,見是位穿湖藍色布裙的姑娘,梳著雙丫髻,腰間系著個算盤,正對著賬本核對數目。她身後的“曉記商行”門庭若市,伙計們忙著打包發貨,牆上的地圖標注著“北京”“廣州”“海外”等字樣。

    “路過此地,見貴鎮繁華,特來看看。”張興東目光落在牆上的地圖,“姑娘的生意,能做到這麼遠?”

    “我叫王曉曉,這商行是我爹傳下來的。”姑娘笑著遞過一杯茶,“以前只在鎮上賣些布匹,後來學了‘供應鏈管理’,從養蠶、織布到銷售全鏈條打通,還用上了‘電商平台’,現在連西域的胡人都來訂貨呢。”

    她引著張興東走進後院的倉庫,里面的貨物碼放得整整齊齊,貨架上貼著“出入庫記錄”,角落里的“監控器”正實時顯示著倉庫各處的景象。“您看,這是‘庫存管理系統’,缺什麼貨、剩多少,電腦上一看就知,比以前靠人腦記方便多了。”

    張興東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忽然想起天庭的寶庫——三千年來,里面的寶貝只進不出,連看守的仙官都記不清到底有多少存貨。上次想拿些法寶接濟凡間受災百姓,光清點就用了半個月,等送到時,災情都過了。

    “姑娘覺得,經商的根本是什麼?”他忍不住問道。

    “是互通有無,讓大家都過得更好。”王曉曉翻開一本“貿易賬冊”,“就像我們從南方運來茶葉,賣給北方;從西域換來玉石,賣給江南。商人賺了利,百姓得了便,地方也富了,這才是‘無商不富’的道理。”

    正說著,一個西域客商急匆匆進來,指著一批絲綢比劃著,原來他擔心路上耽誤,想改用“加急物流”。王曉曉立刻拿起電話聯系︰“沒問題,我讓驛站用‘快馬加鞭’服務,比您自己趕路還快三天,就是運費要加兩成。”

    客商爽快地答應了,笑著豎起大拇指。張興東看著這一幕,忽然想起天庭的規矩——仙凡之間嚴禁私相授受,連蟠桃都要論功行賞。這般死守“清靜”,難怪三界的物資流通越來越慢,就像堵塞的河道,遲早要干涸。

    “老先生也是做買賣的?”王曉曉見他對商事格外上心,好奇地問道,“看您氣度不凡,不像尋常客商。”

    “算是吧,只是管的‘貨物’有些特殊。”張興東望著街上往來的行人,“我們那里,有很多好東西,卻不知怎麼送到需要的人手里,更不知怎麼讓大家都富起來。”

    “那可得學學‘商業之道’了。”王曉曉眼楮亮了起來,“就像我們鎮上,以前只有種地的農民農),後來有人開了織布坊工),再後來有了我們這樣的商行商),農民的糧食能賣掉,作坊的布匹有出路,大家手里都有錢了,這才叫‘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農是根,工是葉,商是脈,缺一不可。”

    她指著鎮外的農田和作坊︰“您看,農民種出棉花,作坊織成布匹,我們商行賣向各地,賺了錢再買農具給農民,買機器給作坊,這就形成了‘循環’,越轉越活,越轉越富。”

    張興東望著那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忽然明白,為何凡間能在短短百年間富起來——不是因為資源更多,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商業是血脈”,懂得用交易連接供需,用流通激活經濟。就像這通衢商鎮,農、工、商環環相扣,才讓土地生金,讓巧手生財。

    “姑娘可知,你這‘商業之道’,能讓三界的‘血脈’都活起來?”他周身忽然泛起金光,長衫化作龍袍,錢袋里的碎銀在光芒中化作萬千通寶,“朕乃玉皇大帝張興東,多謝姑娘點化。”

    王曉曉驚得手里的算盤掉在地上,連忙行禮︰“民女不知陛下駕臨,死罪死罪。”

    “起來吧。”張興東抬手虛扶,“你這‘通商’之法,比天庭的戒律更能普惠三界。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棄,可願隨朕前往,助三界興商業、通物流?”

    王曉曉愣住了,隨即眼楮里迸發出驚喜的光︰“真的可以嗎?我還想在天庭開個‘三界貿易行’,讓東海的珍珠換瑤池的仙米,讓西天的經書換凡間的茶葉,再弄個‘天庭快遞’,比騰雲術還快!”

    張興東朗聲大笑︰“準了!朕封你為‘三界通商總管’,調天庭的驛站、寶庫听你差遣,朕還要下旨︰凡仙凡、人神、神魔之間,皆可公平交易,互通有無!”

    金光閃過,張興東攜著王曉曉化作一道流光飛向天庭。通衢商鎮的人們只看到鎮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雲,祥雲掠過的地方,商鋪的生意更興旺了,道路更通暢了,連空氣里都仿佛飄著“富裕”的味道。

    紫霄宮內,張興東端坐龍椅,王曉曉則站在丹陛之下,面對著滿朝仙卿。她手里拿著“三界貿易規劃圖”,正給眾神講解︰“……我們可以在南天門設‘海關’,統一管理仙凡貿易;在瑤池旁開‘特產市場’,讓仙果、仙米能換凡間的新奇玩意兒;再弄個‘三界銀行’,方便大家存錢、借錢……”

    眾神面面相覷,卻見財神爺第一個出列︰“陛下英明!老臣早就覺得,光靠散財不夠,得讓大家自己能生財,這才是長久之道!”

    自此,天庭變了模樣。南天門成了“三界自貿區”,仙凡客商來來往往,通關效率比以前快了百倍;東海龍宮的珍珠通過“天庭快遞”,三天就能送到西域的妖精手里;就連太上老君的丹藥,也開了“連鎖店”,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張興東常去“三界貿易中心”巡視,看著土地神用“智能賬本”記錄收成,看著龍王和凡間船商簽訂“珍珠采購協議”,看著王母娘娘饒有興致地挑選凡間的“絲綢錦緞”。他想起那本《三界民生圖》,如今上面的城池個個繁華,百姓人人富足,連最偏遠的山神轄區,都因“旅游開發”富了起來。

    這日,王曉曉捧著“三界貿易年報”來見︰“陛下您看,這一年,天庭的寶庫盤活了,凡間的特產賣遍了三界,連地府都開了‘輪回紀念品店’,生意好得很!大家都說,現在的三界就像個大集市,你有我無,互通有無,日子才有奔頭。”

    張興東看著報告上的數字,仿佛看到了三界血脈賁張的活力。他忽然明白,所謂“興國”,從來不是單靠某一項,而是農、工、商協同發展——讓種地的人有奔頭農穩),讓做工的人有賺頭工興),讓經商的人有念頭商活),三者合一,才能讓天地間的“氣血”暢通,讓三界的“筋骨”強健。

    而那座嶄新的“三界貿易中心”,在往後的億萬年里,一直是天庭最熱鬧的地方。門口的石碑上,張興東親筆題下的“通商惠三界,互利共繁榮”十個字,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輝,見證著仙凡、人神、神魔打破隔閡,用交易傳遞善意,用流通創造富足——這,才是興國的根本,也是天地間最生生不息的道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方便以後閱讀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第421章 玉帝張興東感悟無農不穩無工不扶無商不富即興國發展商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第421章 玉帝張興東感悟無農不穩無工不扶無商不富即興國發展商業並對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