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四橋完全顯化之後,第五橋虛空星界之橋也隨之而來通•無盡星塵•星靈遺落疆域)
這是一座由靜謐星光與幽暗虛空交織而成的半透明長橋。
橋體仿佛由凝固的星河構成,點綴著無數緩緩旋轉,散發柔和星輝的微型星雲和星塵漩渦。
其本身仿佛介于存在與虛無之間,移動時無聲無息,卻在後方留下許久不散的淡淡星光軌跡。
而且它延伸的方向,那混沌的黑暗被點亮,無數星辰的虛影在軌跡兩旁明滅閃爍,傳遞著古老、孤寂、探索的宇宙韻律。
橋的盡頭,是一片廣袤無垠、漂浮著巨大星骸、沉寂神殿與失落星靈造物的冰冷虛空。
並且其回流的道韻,讓洪荒周天星斗運轉軌跡更加玄奧深邃,星辰之力淬體的效果顯著提升,一些古老的星象推演之術煥發新生。
還有第六橋,一座由蒼白骨片與灰燼構築的拱橋,乃是亡靈哀歌之橋通•永寂墳場•亡者安息國度)
橋身縈繞著永不消散的灰白死寂之霧,霧氣中無數半透明且面容安詳或痛苦的亡魂虛影沉默地飄蕩。
上面鋪滿不斷生成又湮滅的冥界苔蘚,散發出腐朽與永恆寧靜的矛盾氣息。
橋梁過處,混沌氣流變得冰寒刺骨,連時間流逝都仿佛變得粘滯緩慢,回蕩著若有若無的安魂挽歌。
它的盡頭,是一片籠罩在永恆灰暗暮光下的寧靜平原,無數墓碑林立,沒有廝殺,只有永恆的沉眠與徘徊的引魂者。
此橋逸散的微弱道韻,也是讓洪荒幽冥地府的陰氣更加精純,輪回之力中多了一絲安撫亡魂的寧靜道韻,但也讓一些古墓遺跡中的不化骨有了甦醒異動的跡象。
而第七橋則是一座形態變幻不定,色彩迷離扭曲的虹光之橋,名為心靈幻夢之橋通•千層迷境•意識海蜃樓)。
和之前的六座橋梁不同的是,此橋體時而如水晶般剔透,映照出眾生心象,時而又化作翻涌的情緒潮汐,比如粉色的愛欲,藍色的憂郁以及赤紅的憤怒等等。
時而又變成由無數夢境碎片拼接的琉璃之路,碎片中更是上演著光怪陸離的眾生夢境,讓人觀之便沉迷其中。
那橋梁延伸的軌跡也是飄忽不定,在混沌中留下扭曲的光影殘像,散發著強烈的心靈波動與虛幻法則。
盡頭是一個沒有固定形態,由純粹精神與夢竟構成的迷離維度,現實法則在此完全失效。
它回流的道韻,讓洪荒中一些擅長幻術、心靈之道的修士靈感爆棚,但也讓心魔劫數更加詭譎難防,凡人夢境頻現不可名狀的怪誕之景。
而萬道之橋,並非僅有七座,當第七橋完全顯化周後,隨著洪荒本源的脈動與葉雲意志的引導,更多的法則端口在萬道山周圍撕裂混沌。
于是第八橋,第九橋,第十橋…乃至更多鏈接異世界的橋梁不斷地出現。
其中就有連接向蟲族母巢的血肉菌毯之橋,通向 基文明矩陣的數據光流之橋,指向信仰神國的聖歌光羽之橋等等等等。
而這些形態各異,法則迥異的橋梁,如同洪荒世界伸向混沌深海的億萬觸手,貪婪而堅定地探索著,也鏈接著那未知的諸天萬界。
就在那萬道之橋延伸的時候,整個洪荒世界也如同被注入了最狂暴的興奮劑。
洪荒本源發出滿足而歡愉的轟鳴,世界胎膜在無形的力量下再次向外擴張。
新生的邊界混沌區域,空間結構更加穩固,地水火風的奔涌更加有序,甚至開始自發孕育出微小的、蘊含新生法則的星辰胚胎。
天地靈氣濃度再次飆升,靈氣中不再僅僅蘊含洪荒固有的清靈之氣,更夾雜了無數微弱且迥異的“雜質”——那是萬道之橋回流的,也是來自諸天萬界的法則碎片與本源氣息。
比如一絲源自機械境的冰冷秩序道韻融入靈氣,讓靈氣在修士體內運專時,效率提升,法力控制更加精微。
一縷來自深淵的狂暴血氣混合其中,雖被洪荒本源大幅稀釋淨化,依舊讓一些煉體功法的氣血運行更加狂猛暴烈。
一點元素位面的精純元素之力,則讓五行法術的威力平添三分靈動與爆裂。
還有那來自星界的虛空之力,使得遁法更加縹緲難測等等等等,而這些所謂的“雜質”,卻是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洪荒固有的法則體系中激起層層漣漪,帶來沖擊,更帶來無窮的變數與進化的可能。
而混元萬道山作為萬橋根基,更是道韻噴薄的源頭,所以山體內部奔涌的三色法則神曦自然而然地與那些回流而來的萬界道韻碎片激烈踫撞融合。
每一次踫撞,都迸發出照亮山體的道則火花,每一次融合,都讓山體的混沌原岩更加致密,散發的混元道源更加磅礡浩瀚。
山巔上空,甚至形成了一片由萬界道韻碎片交織而成,變幻不定的諸天道則星雲。
此刻的昆侖山玉虛宮,元始天尊凝視著盤古幡上自動浮現,代表萬界橋影的玄奧光點,撫須長嘆︰“萬道交匯…洪荒格局,自此不同矣。”
碧游宮外,通天教主眸中劍意沖霄,誅仙四劍虛影在身側嗡鳴震顫,仿佛渴望斬向那些橋梁盡頭的未知世界︰“好,好一個萬道之橋,吾之劍鋒,當試諸天。”
地道空間的後土娘娘感知著輪回盤中因亡靈之橋回響而更加穩固的安息道韻,微微頷首。同時,她也察覺到深淵腐化之橋帶來的微弱侵蝕,六道輪回之力悄然運轉,將其阻擋在血海邊緣。
天庭凌霄殿,昊天透過昊天鏡,看著那密密麻麻延伸向混沌深處的橋梁光影,激動得雙手顫抖︰“萬界通道,此乃天庭統御諸天的起點,千里眼,順風耳,給朕盯死每一座橋頭的動靜。”
太陽星核,帝俊太一透過河圖洛書,推演著星界之橋回流的虛空道韻,眼中金焰灼灼︰“星海無垠,妖族征途,豈止洪荒。”
五莊觀,鎮元子地書翻動,感知著腳下大地因萬道之橋貫通而更加厚重磅礡的生機,又看向觀外受自然之橋道韻滋養而光華流轉的人參果樹,對身旁的紅雲笑道︰“老友,機緣已至,靜待風雲吧。”
人族疆域,無數修士在修煉中福至心靈,對功法的理解,對法則的感悟等等,也因靈氣中混雜的異種道韻而豁然開朗,瓶頸松動者不計其數。
更有大智慧者,開始嘗試捕捉、解析那些微弱的異界法則歲片,意圖開創融合萬道的新法門。
這萬道之橋,不僅連接了空間,更連接了洪荒未來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