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當最後一次轉世的西金蟬子從長安出發時,西游也就正式啟動了。
但是原時空的取經團隊,因為現在的洪荒軌跡已經完全不一樣,又在葉雲女媧等人的提前安排和算計下,西方教的接引準提也只能咬著牙承認楊戩,哪吒和熬烈的加入。
主要是取經團隊的兩個核心孫悟空和金蟬子還在,那剩下的幾個也只是佔據小部分的功德氣運,而且現在他們勢弱,再不滿也只能忍著,因為這次的西游是他們西方教唯一的機會了。
而孫悟空已經知道了佛門對他的算計,所以一開始就是配合演戲,楊戩和哪吒也是按照他們師尊的吩咐,純粹的磨洋工,所以現在的取經團隊就一個唐僧在盡心盡力。
還有在伏羲等人的提前暗中算計下,于是這個奇葩的團隊一路上也算是順風順水,沒有什麼波瀾的到達了觀音禪院。
暮色四合,最後一縷殘陽沉入西山,將觀音禪院鍍上一層朦朧金邊。
重重殿宇沿著山勢鋪展,飛檐斗拱在漸濃的夜色里勾勒出肅穆的剪影。
晚課的鐘聲“咚——咚——”地響起,悠長沉渾,帶著奇異的安撫力量,穿透層層疊疊的松柏林海,回蕩在整座黑風山。
誦經聲隨之而起,起初是稀稀落落,漸漸匯聚成一片低沉的洪流,如同無數只蜜蜂在暮色中齊聲嗡鳴,充滿了某種不容置疑的秩序感。
大雄寶殿內,數百沙彌比丘端坐蒲團之上,低眉垂目,口中佛號不斷。
殿中供奉的鎏金觀音巨像在無數長明燈燭的映照下,寶相莊嚴,低垂的眼眸仿佛蘊藏著無盡的悲憫,俯視著芸芸眾生。
檀香濃郁的煙氣裊裊升騰,在佛像金身前聚而不散,形成一片氤氳的祥雲。
然而,這肅穆表象之下,一絲不易察覺的浮躁氣息如同水底的暗流,悄然涌動。
蒲團上的僧人,有的眼皮微顫,有的指尖無意識地捻著念珠,更有人借著低頭的瞬間,眼角的余光飛快地掃過殿中某個方向。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無意,都聚焦在法壇之前,那方由紫檀木精雕而成,鋪著明黃錦緞的供案之上。
供案中央,一領袈裟正靜靜攤開,錦 袈裟。
佛門至寶,傳說乃上古佛陀以功德金絲織就,蘊含無量佛力,能闢萬邪,護持心神,更能助人參悟無上菩提妙境。
其色非赤非黃,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暗金,仿佛凝聚了黃昏最瑰麗的余暉。
無數細密的金線在其上盤繞穿梭,勾勒出無數玄奧的“�d”字佛印。
每一個佛印的邊緣,都瓖嵌著米粒大小、光華內蘊的寶珠。袈裟鋪展著,竟隱隱有溫潤的光暈自行流轉,如同活物呼吸。
最令人心折的,是袈裟內里,以秘法織入的七寶瓔珞紋路,在燈火下折射出七彩的毫光,將周圍僧人的面孔都映照得迷離變幻。
那不是尋常僧衣,而是觀音贈與唐僧的佛寶,只是方丈說了一聲想要觀摩,唐僧二話不說就借給他了。
因為除了他其他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件什麼樣的寶物,只是孫悟空楊戩和哪吒他們也沒有點破,所以現在轉世為凡的金蟬子也就認為這不過是一件華麗一些的袈裟罷了。
而袈裟旁,斜倚著一柄九環錫杖。
杖身烏沉,非金非木,觸手冰涼沉重,杖頭九個金環隨著大殿內梵音誦唱的細微震動,發出極輕極輕,幾乎細不可聞的“嗡嗡”共鳴。
這共鳴聲雖微,卻奇異地穿透了滿店的誦經聲,直抵人心深處,帶著一種清心鎮魂的力量。
主持法壇的金池長老,身披大紅金線袈裟,手持紫檀佛珠,面容枯槁清 ,雪白的長眉幾乎垂到顴骨。
他盤坐在供案旁最高大的蓮花法座上,看似閉目凝神,手持念珠緩緩捻動,一派高僧風範。
然而,他那枯瘦的手指在捻過一顆顆油潤的念珠時,細微的力道泄露了內心的波瀾。他的眼瞼雖合,眼皮下眼珠卻偶爾極其輕微地轉動一下,目光的焦點,始終未曾真正離開過那領錦 袈裟。
袈裟流轉的光暈,倒映在他渾濁卻精光內斂的眼底深處,燃起的是壓抑了百年、幾乎化作本能的貪婪之火。
每一次袈裟上光華流轉,每一次九環錫杖發出清鳴,他捻動念珠的手指都會不易察覺地收緊一分,指節微微泛白。
“阿彌陀佛。”
金池長老口中宣著佛號,聲音蒼老而平穩,仿佛蘊含著無邊慈悲。他的目光終于從袈裟上移開,緩緩掃過滿殿僧眾,帶著審視與警告。
“此乃東土聖僧所攜佛寶,暫寄我禪院,供奉于菩薩座前,乃我黑風山觀音禪院無上榮光。爾等需日日焚香誦經,以無上誠心禮敬之,不得有絲毫怠慢褻瀆。若有閃失……”
他頓了一頓,聲音陡然轉冷,如同寒冰刮過殿堂︰“莫怪老衲以禪院戒律,行雷霆手段。”
一股無形的威壓隨著他最後的話語彌漫開來,瞬間壓下了殿中所有細微的雜念。
僧人們誦經的聲音陡然拔高,變得整齊劃一,充滿了敬畏。金池長老滿意地收回目光,重新落回錦 袈裟之上,那枯槁的嘴角,極其細微地向上牽動了一下,轉瞬即逝。
他枯瘦的手掌抬起,帶著一種近乎朝聖的莊重和無法掩飾的佔有欲,輕輕撫過袈裟上冰涼柔韌的錦緞,指尖在那璀璨的七寶瓔珞紋路上流連忘返。
袈裟上流轉的光華似乎受到了牽引,在他指尖跳越,將他那只布滿褶皺與老年斑的手映照得如同金鑄。
“至寶啊……”
一聲微不可聞的嘆息,在金池長老心底深處響起,帶著灼熱的渴望︰“若能常伴吾身,日夜參悟,何愁大道不成?何愁壽元不增?”
這念頭如同毒藤,纏繞著他那顆早已被貪欲侵蝕的禪心。殿外夜風漸起,吹得古松枝葉沙沙作響,也吹得大雄寶殿窗欞上糊著的素紗微微晃動。
殿內燭火搖曳,光影幢幢,將金池長老撫摸著佛寶的身影投射在巨大的觀音金像上,扭曲而詭異。那佛像低垂的雙眸,似乎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悲憫與冷意。
夜色愈發深沉,如濃墨潑灑。觀音禪院的燈火在無邊的黑暗中,如同孤獨的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