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的身影不知何時已出現在混沌演武場的邊緣,足踏淨世白蓮,衣袂飄飄,澄澈的眸光穿透混亂的能量亂流,落在孫悟空身上。
“佛有掌中佛國,納須彌于芥子,化剎那為永恆,以無邊佛法構築一方囚籠世界,困敵、煉敵、度敵于一念之間。”
她的聲音如同冰冷的泉水,澆在孫悟空剛剛升騰起的得意火焰上。
“此乃佛門困敵、煉心之無上神通,非蠻力可破。你若遇此神通,當如何?還欲以蠻力硬撼一方世界壁壘不成?”
孫悟空眉頭一擰,火眼金楮中混沌光芒閃爍,顯然在急速思索。
掌中佛國…他雖未親見,但听描述便知是極其難纏的神通,若被困入一方由聖人級佛法構築的世界,縱有通天蠻力,恐也難以掙脫。
“那該如何?”
他沉聲問道,眼中戰意不減,卻多了一絲凝重。
“以力破法,乃下乘。”
青蓮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開悟般的穿透力︰“力之極,非僅破滅,更在創造,在演化,在掌控。”
只見其她素手輕揮,指向這片混沌演武場的無盡虛空︰“混沌魔猿,乃力之魔神殘軀所化,力之大道,包羅萬象。豈止于破?看好了。”
隨著她的話語,演武場上空,那翻滾的混沌氣流驟然變得更加狂暴!無數道混沌神雷炸開,地水火風奔涌。
在混沌的核心,一點凝練到極致的灰芒亮起,仿佛力之大道的原點。
“混沌生無極,無極化太極,力之極,開天地。”
青蓮的聲音如同大道綸音,那一點灰芒轟然爆發,沒有驚天動地的爆炸,只有一種無聲的“開闢”。
灰芒擴散之處,狂暴的混沌被強行撕裂演化。清濁二氣分離,清者上升,化作一片微型的、星光點點的天穹。
濁者下沉,凝結為一片厚重荒涼的大地輪廓。雖然只是雛形,範圍不過千里,但那開天闢地,演化乾坤的無上意境,卻震撼心靈。
“此乃‘力開混沌,演化乾坤’之意。”
青蓮目光如炬,鎖定孫悟空︰“你的金箍棒,難道就只能砸碎?不能…開闢?不能…演化?不能…掌控一方屬于你的‘戰之領域’?”
開闢?演化?掌控?
一瞬間孫悟空如遭雷擊,火眼金楮中混沌光芒瘋狂流轉。
青蓮的話語如同醍醐灌頂,瞬間劈開了他心中那層只知蠻力破滅的迷障。
此刻他體內沉寂的混沌魔猿血脈如同被點燃的火山,發出前所未有的亢奮咆哮。一股源自血脈最深處、被遺忘的古老傳承碎片,轟然涌入識海\
“吼。。。。”
緊接著他仰天發出一聲蘊含明悟與狂喜的長嘯,嘯聲中,他周身七十二道混沌色的光芒同時亮起。
唰。唰。唰。。唰。。。
整整七十二個與他一模一樣,同樣暗金魔紋閃爍,手持金箍棒虛影的孫悟空分身,瞬間出現在他周圍。
這些分身並非虛幻,每一個都凝練如實體,散發著本尊近半的恐怖力量與戰意。
“力之所至,萬法相隨。棒碎三千界——給俺老孫——開。。。”
七十二個孫悟空,連同本尊,齊聲怒吼,七十三根金箍棒,同時朝著四面八方、上下虛空,以一種玄奧無比、蘊含著力之演化真意的軌跡,狠狠掄出。
轟。。轟。。轟。。轟。。轟。。。
不再是單純的砸擊,而是開闢,是演化,是掌控。
棒影交織,混沌色的棒芒如同億萬條開闢鴻蒙的巨斧,撕裂了演武場固有的混沌空間!棒芒所過之處,地水火風奔涌、清濁二氣分離。
無數微小的、由純粹戰意與混沌力量構成的微型世界雛形,在棒影交織的網格中誕生、演化、踫撞、湮滅!
有的世界火焰滔天,金烏長鳴;有的世界寒冰萬丈,玄冥咆哮;有的世界庚金劍氣撕裂長空。
有的世界巨木參天撐起蒼穹;更有世界濁浪排空,玄武鎮海…七十二道分身,如同七十二尊開天神只,各自演化一方屬性迥異的戰意世界!
而孫悟空本尊,則立于這無數微型戰意世界的中心。
他手中的金箍棒仿佛化作了定鼎乾坤的樞紐,棒尖所指,無數棒影交織成的混沌巨網收束。
那億萬生滅的微型戰意世界雛形,如同受到君王的號令,瞬間被強行壓縮、融合、凝聚于棒網的核心!
最終,形成了一顆只有拳頭大小、卻散發出令整個混沌演武場都為之顫栗的恐怖光球。
光球內部,混沌氣流如龍蛇狂舞,地水火風奔涌咆哮,無數星辰生滅,世界胚胎沉浮。
一股破滅萬法演化諸天以及掌控乾坤的無上戰意與偉力,在其中醞釀沸騰。
這,便是混沌魔猿戰法之——“棒碎三千界”。
此法雖只是雛形,卻已初具開天闢地,演化諸天,和掌控戰場的無上威能。
其立意之高,其威能之不,遠超那掌中佛國的困敵之道。這是以無邊戰意,強行開闢、演化、掌控一方獨屬于戰斗的混沌領域。
“哈哈哈。。痛快。痛快。。”
孫悟空本尊手握那顆如同微型混沌宇宙般的光球,感受著其中蘊含的足以毀滅一方小千世界的恐怖力量,發出震天的狂笑。
其金楮中,再無半分迷茫,只剩下對力量本質的洞悉與掌控的自信。
“禿驢的掌中佛國?嘿嘿…”
他五指猛地收攏,將那顆微型混沌宇宙光球捏在手心,眼中凶光爆射,獠牙森白︰“俺老孫一棒下去,砸爛你的佛國,再給你…開個墳場。”
。。。。。。。。。。。
就在孫悟空被青蓮扔到社稷圖內磨礪的石猴,西方靈山腳下,千里之外,凡塵俗世。
此地名曰“金蟬鎮”,一個因靠近佛門聖地而香火頗為鼎盛的凡人小鎮。
鎮子不大,青石板鋪就的街道縱橫交錯,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店鋪和民居,大多掛著與佛有關的幡旗幌子。
賣香燭紙馬的“蓮心齋”,刻印佛經的“貝葉坊”,供奉佛像的“金身閣”,還有專門為前往靈山朝聖的信徒提供食宿的“雲來客棧”。
就連空氣里都常年彌漫著香燭燃燒的檀香味,混雜著凡俗的煙火氣息。
鎮中心有座小小的土地廟,廟前有棵不知生長了多少年的老槐樹,枝繁葉茂,亭亭如蓋。
樹下常有個頭發花白、滿臉皺紋的賣茶老嫗,支著個簡陋的茶攤。
一張褪了色的油布棚子遮陽,幾張粗糙的木桌木凳,一個大肚陶壺在紅泥小爐上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茶香清淡,遠不如鎮上的檀香濃郁,生意頗為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