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拜師盤古正適合暗中布局

第270章 文明的傳承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紅塵公子哥 本章︰第270章 文明的傳承

    淄衣氏慈和的目光中蘊含著深邃的智慧,她輕撫身上那件光華流轉的草衣,感嘆道︰“文字,亦如絲縷,可編織文明的華裳。”

    “它不僅能記錄過去,更能啟迪未來,衍生出無窮的智慧與道理。人族精神,自此將有了真正的衣冠。”

    倉頡面對三位功勛卓著的初祖,再次躬身︰“倉頡不敢居功,此乃集先民智慧,感天地造化,承聖女點化,方得僥幸功成。願以余生,梳理文道,澤被後世。”

    “善。”

    燧人氏重重點頭,眼中燃燒著熾熱的火焰︰“如此盛事,當祭告祖廟,告慰先靈,亦使人族薪火,與這文道長河,交相輝映。”

    人族祖廟位東海之濱的人族腹地,並非金碧輝煌的宮殿,而是一座由巨大的古老岩石壘砌的結構,其中宏偉的殿堂,充滿了原始厚重以及神聖的氣息。

    這正是當初有巢氏建造的第一座石屋,被天道功德凝練成的一件功德靈寶,也是祖廟最堅強的護盾。

    而薪火殿是祖廟的核心。

    殿內空曠,唯有中央矗立著一座古樸的石台。

    石台之上,一團看似只有拳頭大小,卻散發著溫暖堅定意志的橘黃色火焰,正在靜靜燃燒。

    這便是人族文明的起源象征,燧人氏點燃的人族薪火,永恆不滅。

    此刻,燧人氏、有巢氏、淄衣氏、倉頡、青蓮、葉囡囡,肅立于薪火台前。

    燧人氏神色無比莊重,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起手中那團屬于他的本源燧火,如同捧著整個族群的希望。

    以及現在的有熊氏首領姬軒轅,烈山氏的首領姜神農。

    這兩位是人族目前唯二的身具皇者氣運之人,也是伏羲交代過要暗中關注和保護之人,所以三祖特意通知了他們前來。

    此刻的燧人氏無比虔誠地將手中燧火,靠近石台上的薪火本源。

    兩團同源而生的火焰甫一接觸,瞬間爆發出無比璀璨的光芒。

    橘黃色的火焰猛地升騰,化作一道溫暖而浩大的光柱,直沖殿頂。

    光柱之中,仿佛有無數的畫面在流轉︰有燧石撞擊迸發的第一點火星。

    也有部落在風雨飄搖中,有巢氏構架起第一座遮風擋雨的木巢。

    更有那寒冬凜冽,淄衣氏為族人披上第一件御寒的草衣。

    隨著後面那些人族先輩披荊斬棘的畫面不斷出現,這些都是人族篳路藍縷,自強不息的史詩畫卷。

    就在這薪火光輝攀升至頂點的剎那,倉頡深吸一口氣,雙眸之中文道長河虛影再現。

    他並指如劍,對著那璀璨的薪火光柱,凌空一指。

    “文道長河,融。”

    緊接著轟的一聲,隨著這位人族的首位人祖,人族薪火的點燃之人的引導下,那條由三百余枚原始字符構成的璀璨長河,自倉頡身後奔騰而出。

    並且帶著初生的磅礡氣運與浩瀚的智慧之光,轟然注入那沖霄的薪火光柱之中。

    一時間那橘黃的薪火之光,瞬間被渲染上了一層璀璨奪目的玄金色澤。

    緊接著玄金光芒大放,照亮了整個祖廟,甚至穿透殿宇,映照整個人族。

    光芒中,無數玄奧的文字虛影如同金色的游魚,在火焰中歡快地游弋沉浮。

    每一個文字都在吸收著薪火中蘊含的人族不屈意志,開拓精神,生存智慧等等,開始變得更加凝實靈動,散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輝。

    而此刻的薪火也在燃燒淬煉著這些初生的文字。

    火焰舔舐著文字的筆畫,仿佛在為其祛除雜質,賦予其承載文明。記錄歷史的堅韌與厚重。

    當那橘黃的火焰與玄金的文字完美交融之時,形成了一種更加神聖,更加浩瀚也更加永恆的火焰︰文明之火。

    這火焰的光芒不再僅僅是溫暖,更蘊含著照亮蒙昧,啟迪智慧,傳承萬古的磅礡力量。

    火焰升騰間,隱隱有無數先民的祈禱聲,智者的誦經聲,孩童的讀書聲匯聚成宏大的文明贊歌,在殿宇中,在天地間回蕩。

    燧人氏、有巢氏、淄衣氏三位人祖,沐浴在這新生的文明之火光輝下,身軀微微顫抖,眼中竟有渾濁的老淚滑落。

    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當年點燃的,不僅僅是驅逐黑暗的火焰,更是點燃了人族智慧傳承的火種。

    這火種,今日終于長成了參天大樹。

    青蓮靜靜地看著這文明之火,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人族,終于真正握住了通往永恆文明的鑰匙。

    葉囡囡懷中的靈胎,在文明之火的照耀下,蛋殼上的混沌道紋也變得更加明亮活躍,仿佛對這股新生的力量充滿了親近。

    一時間倉頡造字,文聖出世,文道長河融入薪火化為文明之火的消息,隨著那赤金的文明之火的光芒,照耀整個人族之時,就如同驚雷般迅速傳遍洪荒人族所有部落。

    文字的力量,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深刻改變著人族的方方面面。

    三日之後有熊部落的巫祝殿,曾經手持獸骨,依靠古老音節和神秘舞蹈溝通天地祖靈的巫祝老者,此刻正顫抖著雙手,捧著一塊新制的龜甲。

    龜甲上,以鋒銳的石錐,刻下了幾個倉頡所創的文字︰“風”、“雨”、“雷”、“祭”。

    他不再是僅憑模糊的感應和經驗吟唱,而是嘗試著將每一次祭祀的步驟,每一次祈求的祝詞,以及每一次天象變化的征兆,用這些文字記錄下來。

    “癸丑日,風自東來,攜甘霖,祭以三牲,雨降,澤被百谷。”

    老者刻下這段文字時,渾濁的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清明與激動。

    這此不再是那口口相傳,容易失真的零碎記憶,而是可以代代查驗,不斷完善的寶貴經驗。

    而巫祝之道,也從神秘走向了有序的記錄與傳承。

    渭水之畔的治水工坊,一群赤膊的精壯漢子圍著一塊巨大的石板。

    只見石板上用木炭清晰地畫著渭水曲折的河道,並用文字標注著︰“險彎”,“淤泥深丈二”,“石崖阻流處”,“宜疏浚”,“宜築堤”等等字眼。

    為首的中年壯漢,正是有熊氏麾下負責水利的能工巧匠“工�”。

    他指著石板上的圖文,聲音洪亮地對眾人講解︰“此處河道狹窄,如‘險彎’所記,每逢雨季必成壅塞,水患之源也。”

    “按‘宜疏浚’之法,我等當拓寬此彎,導水勢入主道。此處‘淤泥深丈二’,需用新制‘木鏟’深挖。。。”

    一時間那圖文並茂的規劃取代了含糊的指令和容易遺忘的經驗。治水的效率與精準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此人族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隨著知識的有效積累和傳遞,開始飛速提升。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局拜師盤古正適合暗中布局》,方便以後閱讀開局拜師盤古正適合暗中布局第270章 文明的傳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局拜師盤古正適合暗中布局第270章 文明的傳承並對開局拜師盤古正適合暗中布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