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塵埃

第378章 《緊急糧食替代方案》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嘈雜的風 本章︰第378章 《緊急糧食替代方案》

    林青和薛羽沒有時間慶祝,他們把薄荷叢當成“火種”,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讓它燒得更大、燒得更快,但又不能失控。兩人連夜把接下來的工作拆成三條並行戰線

    1 安全驗證——讓“希望”先過鬼門關

    當天傍晚,林青在實驗田旁搭起一座可移動負壓帳篷,把科研所毒理組、血液科、微生物科全部拉進來;許蔚帶人把薄荷葉片、根系、土壤分成十二組樣品,分別喂給實驗兔、豚鼠和體外培養的人源肝細胞。

    薛羽則領著林業所的人做“極端環境”測試把同一批薄荷移栽到含不同劑量次元獸血、不同晶核殘渣比例的土柱里,48小時內記錄生長曲線、二次代謝產物和基因穩定度。

    兩人約定只要任何一株出現朊病毒陽性或基因跳躍跡象,整批植株立即焚毀,絕不抱僥幸心理。

    2 規模擴繁——把“樣板”變成“生產線”

    林青用軍區加密頻道連夜向指揮部提交《緊急糧食替代方案》,申請調撥三輛冷藏車、兩噸變異獸殘骸以及一座閑置彈藥庫改做“微光農場”。

    薛羽帶著老高和土壤鑽機,把薄荷根際分離出的新菌群命名為“β溶蝕鏈霉菌”,連夜在廢棄的地下人防工事里搭起三級擴培罐——那里恆溫、避光,正好模擬薄荷在峽谷裂隙的原始生境。

    為了繞過“能量晶核配額”瓶頸,薛羽想了個土辦法把報廢的能量彈匣外殼(含微量晶核鍍層)粉碎後按05 比例摻進肥料,既避免了武器科追責,又滿足了植物對“活性”的最低需求。

    3 制度防線——讓成果不再是“孤本”

    林青知道,任何新技術一旦離開實驗室,最先面臨的不是技術難題,而是人性考驗。他起草了一份《β營養土使用條例》

    每批次成品須留樣封存五年;

    各連隊領取土壤時必須雙人雙鎖登記,嚴禁私下擴大種植;

    一旦有人因食用新作物出現變異體征,立刻啟動“零號預案”——全區停食、溯源、隔離。

    薛羽則把薄荷的完整基因圖譜、菌群代謝通路和栽培手冊全部錄進只讀芯片,一式三份科研所、軍區檔案室、地下防核資料庫各存一份,防止關鍵信息在戰火中丟失。

    48小時後,毒理組給出第一階段結果

     實驗兔72小時內無角質化、無神經系統異常;

     人源肝細胞體外培養未檢測到朊病毒擴增;

     土壤樣品中的“蝕變因子”被β溶蝕鏈霉菌穩定轉化為可吸收磷酸鹽,殘留量低于安全閾值。

    林青盯著報告,眼圈發黑,卻第一次露出笑意“綠燈。”

    薛羽把報告折成兩折,塞進胸前的防水袋“下一步,把薄荷換成馬鈴薯。”

    三天內,他們把彈藥庫改造成六層立體栽培架,首批三十箱脫毒馬鈴薯苗被移栽進β營養土;一周後,薯苗長出墨綠色的心形葉片,葉背泛著和薄荷一樣的銀藍光。

    林青站在栽培架之間,仰頭望向模擬日光板,聲音低卻堅定“如果這批馬鈴薯畝產能達到災變前的一半,我們就能把戰線再撐半年。”

    薛羽接話“半年後,如果次元獸還沒把世界啃完,我們就把它們全部種成糧食。”

    兩人相視一笑,眼底映著同一束銀藍色的微光——那既是植物的熒光,也是人類在末日里僅剩的倔強火種。

    要把馬鈴薯端上三萬人的餐桌,光靠“長勢好”遠遠不夠。林青和薛羽把“安全無變異”當成一場沒有退路的戰役,他們給每一顆馬鈴薯設下七道生死關——只要任何一關亮紅燈,整批薯苗立即焚毀,連灰都不留。

    第一道基因鎖——把馬鈴薯變成“玻璃人”

    科研所連夜調出災變前最完整的馬鈴薯全基因組圖譜(國際馬鈴薯中心災前備份),以此為“原教旨”參照。

    所有移栽薯苗全部采用脫毒組培苗,並在體外階段插入兩段“自殺基因”

     若檢測到任何外源動物基因片段(來自次元獸或變異獸)插入,啟動crisprcas12a,72小時內細胞凋亡;

     若檢測到基因組發生超過01的snp(單堿基突變)累積,啟動rna干擾,阻斷澱粉合成黴,薯塊停止膨大,自動“絕育”。

    許蔚小組每天抽測101novel.com株樣本,用便攜式nanopore測序儀做“快速掃描”,結果實時上傳雲端比對。

    第二道代謝指紋——讓毒素無處藏身

    建立“代謝物指紋圖譜”災變前馬鈴薯該有的糖 、生物堿、龍葵素峰值全部錄入數據庫。

    任何批次只要出現以下任一異常,立即淘汰

     龍葵素含量超過25 (安全線的一半);

     出現次元獸特有的“藍血 ”或其降解產物;

     澱粉鏈結構中出現β1,3葡聚糖(變異獸細胞壁特征成分)。

    檢測手段采用三重四極桿質譜,每6小時循環抽檢一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第三道活體階梯試驗——讓動物先吃,人再吃

    建立四級活體模型

    1 斑馬魚胚胎(96孔板,觀察72小時畸形率);

    2 無菌豚鼠(模擬人體腸道菌群,觀察14天);

    3 獼猴(靈長類,觀察3個月血清生化、神經行為);

    4 志願老兵(簽署“知情生死狀”,試用期7天,全程icu級監護)。

    每級通過率必須>99,否則回爐重來。

    第四道土壤閉環——把“污染源”釘死在籠子里

    β營養土全部裝入可追蹤的“身份袋”每袋土對應一個二維碼,掃碼可見來源獸種、晶核批次、菌群編號。

    栽培區采用“三區兩通道”負壓設計

     一區育苗;

     二區生長期;

     三區采收後靜置觀察;

    任何人員、工具、空氣流向只能單向移動,避免交叉污染。

    每周對土壤及灌溉水做一次“全獸源dna宏條碼”掃描,靈敏度可檢出1 pg(皮克)級別的外源基因。

    第五道環境應激——模擬最壞的末日條件

    把部分薯苗置于高輻射(150 gy)、高酸雨(ph 35)、高溫(45 c)三重脅迫箱中,持續72小時。

    只要出現以下任一現象,立即整批降級為“工業澱粉原料”

     葉片出現動物化角質突起;

     薯塊表面長出異常維管束(類似獸骨紋理);

     發芽眼分泌藍色黏液。

    喜歡末日塵埃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末日塵埃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末日塵埃》,方便以後閱讀末日塵埃第378章 《緊急糧食替代方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末日塵埃第378章 《緊急糧食替代方案》並對末日塵埃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